百年党史视域下教学团队建设实践路径与创新方法
作者: 徐国琴 林文弢 陈晓彬 孟艳 元宇 周蓉晖 黄丽英 翁锡全摘 要:教学团队是有机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形式。对照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百年党史经验,该文总结出在百年党史引领下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经验,从团队师生信念、团队科学发展格局、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资源建设、团队运行机制、团队建设的特色与创新等方面,探索百年党史视域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路径与创新方法,这对学党史、悟思想,如何在党史学习引领中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百年党史;教学团队;实践路径;创新;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2-0006-05
Abstract: Teaching team is an effective form to organically integrat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promote teaching reform. Comparing with the spirit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speech and the experience of centennial CPC History,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building a sports biochemistry teaching team under the guidance of centennial CPC Histor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actical paths and innovative methods of teaching team buil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entennial CPC History in terms of methods, teach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team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team building characteristics and innova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 in learning leadership has good reference value and reference effect.
Keywords: centennial CPC History; teaching team; practice path; innovation; teaching reform
教学团队是由数名优势互补的教师组成,聚集体力量来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共同解决教学与科研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提出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2],并明确了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的办法与要求。近年来,运动生物化学(以下简称“运动生化”)教学团队在校领导的关怀下,在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在团队建设、平台建设、资源共享、教材建设、课堂改革和科教融合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获批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省级教学团队和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培养两名省级教学名师等,这些都与伟大的建党精神分不开。学党史、悟思想,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习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史为鉴,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我们能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3]。本研究从百年党史视域角度总结运动生化教学团队建设中伟大建党精神指引的实践路径和创新策略,以期为党史学习引领中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参考思路与借鉴。
一 百年党史视域下教学团队核心与格局创新
(一) 坚守师者初心,践行育人使命,打造教学团队核心和凝聚力
自古以来,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职责。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又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4],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必须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运动生化教学团队全体教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本着教书育人就是人民教师的初心和使命,植根于三尺讲台,耕耘于一方教室,从平台建设、资源共享、教材建设、课堂改革和科教融合等多角度用知识和爱心去浇灌那片承载未来的沃土。“欲事立,须是心立”,治事先治心[5]。正如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时就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确立为初心使命一样,只有守住教师的初心,我们才能深深明白作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工作中才能紧密结合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及个性特点,根据学校教学实际情况拓宽教学渠道,开展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创新,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走自己的路,构建教学团队高质量发展格局
构建教学团队高质量发展格局是团队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6]。在团队发展过程中,有挫折,有瓶颈期,此时有效构建团队高质量发展格局甚为关键。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走自己的路,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7],教学团队的发展也是如此。在改革经济浪潮前端的广东,在很多老师思索如何赚取经济利益的时候,运动生化教学团队老师不为经济所动,全心布局和发展团队,紧紧围绕国家的基本教育方针,推动素质教育更快更好发展,汲取“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中信仰的力量, 厘清处理公私关系的四重境界,明确“小我—大我—忘我—无我”人格成长路径[8],以治心为治事赋能,以治心引领治事,全身心投入教学团队建设,构建教学团队高质量发展格局。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团队全面贯彻国家基本教育方针,在省教育厅、学院领导对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发展的要求精神指导下开展各项工作,并将依托广东省高校教学重点实验室的教学、科研平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掘自身优势,积极构建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步提升的教师培养模式,确立知识、能力及人格和谐统一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培养规格,加大学科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走自己的路,构建教学团队高质量发展格局。在教师总量逐步增加的同时,学院将注意“量”与“质”的关系,增加优质课教师的数量,培养更多的国家级、省级精品课教师,打造更多的教学名师;培养各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
二 百年党史视域下教学团队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创新
作为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是教师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也就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问题。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决定了学生获取的知识与技能[9];而教学方法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一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指导下所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决定了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程度和容易度。以生为本,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立德树人是教师的重要职责[10]。作为教师,应该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如百年党史经验所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7],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运动生化教学团队在总结体育学各专业的特色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生为本,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新的教学改革思路,以案例教学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专题讲座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开拓视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和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教学团队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1]。推行产学研合作生态化教育新理念,实现全时空、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一) 从百年党史经验视角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论述的最好阐述[12],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运动生化教学团队在国家重要政策文件《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导下,结合体育院校学生特点,遵从健康第一、奥运争光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13]。在课程教学中育德、教学方法中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全面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着实提升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13]。
教学团队在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与方法改革创新研究中,从思政设计主题、教学内容组织和实验技术处理三个维度探讨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具体运用策略;设置多种思政进课堂教学模式,如教材建设中融入思政,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团队结合奥运精神和国家健康政策,在教材内容设置安排、教学组织及教学方法方面都融入了奥运精神和服务于健康的观念;在线课程及课程学习网站建设中融入思政,在课程网络案例资源库、教学视频库、运动生物化学图片影像库、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库和试题库中均设置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余时间推送含有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拓展知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教学团队还根据体育院校学生个人特点,深入探究新形势下思政进课堂的新方法与新路径,切实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勤学苦练、顽强拼搏的奥运精神,团结战斗、勇攀高峰的合作创新能力。
(二) 从百年党史经验视角开展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
教学内容是决定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如何以生为本开展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是新时代教师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14]。运动生化教学团队以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明确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差异化教学内容体系。由于既往教学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存在不同专业教学内容同质化问题,因此团队从培养运动训练和健身锻炼创新人才及适应我国运动训练、健身科学化发展出发,结合当今体育运动发展特别是健康中国背景下运动促进健康对运动科学人才的需要, 构建了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和体育教育专业特色的运动生物化学教材内容体系[15]。
此外,运动生化教学团队结合体育院校学生实际,以不同专业教学内容体系设计知识模块,为“理论与实验融合”模块化教学模式与方法提供实施方案。依据不同专业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体系,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安排、方法选择一体化同步考虑,采用逻辑归类整合划分知识模块,设计实施理论与实验(实践)融合方法与案例,将学生对运动生化理论的抽象思维模式转换为针对解决一般问题和特定问题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学习、解决运动生化习题有方法、有章法;同时,采用运动场景不同角色(教练员或教师、健身教练、科研人员、运动员或健身者等)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具体,强化了学生运动生化实验基本技能和运动实践创新能力。
(三) 从百年党史经验视角开展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教学方法是教师“怎么教”的问题,正如百年党史经验,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是教书的根本宗旨。运动生化教学团队遵从以本为本、科研转化、教科融合相互协同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培养和提高学生体育科研能力。团队根据体育院校研究发展趋势和本科生的特点与兴趣,构建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创新系统,增加讲座、研讨型课程,结合教授的科研,强化综合化学实验课程与设计实验,把学生科创能力提升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涵。同时以生为本,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研究型教学,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前沿研究成果融入日常课程教学,因而学生在实践创新能力提高的同时,基础知识的理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和拓展。以生为本,加强实验课教学体系的改革,在改善实验条件的基础上,教学分组增加、每组实验课人数减少,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成立课外科技活动站,在教师、研究生主导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科技站的实践活动,培养其综合技能、科研思维及动手能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积极为本科生组织学术报告会,聘请校内及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讲座,教研室也定期组织学术活动,开阔学生的科研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