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护理专业“双主体、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作者: 苗茂云 杜福杰 董玉泉 朱小娟摘 要:1+X证书制度是在现有校企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该文针对当前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优化现有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课程教学标准与“X”证书等级标准、学习任务与岗位工作任务、教学评价与“X”证书考核评价的“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同向同行,实现“1”与“X”的有机衔接,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护理专业;人才培养;1+X证书制度;双主体;三融合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4-0159-04
Abstract: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is to further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to realize the cultivation of compound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with "one specialty and many abilities".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alent training under the current 1+X certificate system,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ouble-subject" education mechanism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optimizes the existing nursing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forms a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three integration" of course teaching standard and "X" certificate grade standard, learning task and post work task,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X" certificate evaluation. It will be finished to achieve academic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in the same direction, realize the organic connection between "1" and "X",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Keywords: nursing specialty; talent training; 1+X certificate system; double agent; triple fusion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在职业院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强调,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教20条”提出建立“1+X证书制度”,以能力为导向,构建学历与职业技能证书框架体系,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升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率,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支持企业在协同育人中发挥主导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标准、质量和人才三大环节,推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
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对接医养健康服务产业,坚持“整体设计、重点改革、示范带动、全面推进”原则,辐射带动其他专业的教学改革;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以提高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将教学标准与“X”证书标准进行衔接,将学习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进行融合,完善“X”证书管理评价体系质量监控,构建“双主体、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 国内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 课证融合标准不统一
有研究者通过转变教育理念,践行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通过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化工行业和网络营销等专业课证融合明确人才的目标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多元化的培养机制,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强化校企深度融合,共享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促进学生职业技术技能水平、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但是,存在教师对课证融合的认识不到位、学校有关课证融合的设施不完善的缺陷。
(二) 课证融合内容需提高
通过构建对接1+X证书要求的课程体系,通过订单班培养、校企双主体办学等多样化形式开启校企深度融合模式;“必修课+选修课程组+选修课”的模式实现学生立体化培养,构建“核心+方向”的课程体系;通过混编师资队伍的建设、实施“三全育人”体系、改革评价体系、校企深入融合,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对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目前,有些校企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合作制度和运行机制融合欠佳,部分专业实行校企融合的束缚较多。
(三) 课证融合评价需完善
“岗课证对接、两融合一”模式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及实训基地建设等紧密结合,将行业培训与学校职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将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对接,推进构建“1”与“X”深度融合。培养和培训深度融合的“两融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与典型工作岗位进行对接,将技术技能专业课程和职业培养标准进行对接,将教学实践与生产过程进行融合,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的“零距离”对接。目前,该模式学习任务与岗位任务衔接不够紧密,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二 护理专业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分析
(一) 理论经验
基于职业教育系统论与借鉴英国BTEC课证融合研究进行护理专业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根据社会需求和产业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建立健全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修订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根据第三方参与的评价和反馈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了职业教育理论在护理人才培养领域的应用。
(二) 实践经验
借鉴英国BTEC的课证融合实践的经验,将1+X证书制度与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结合起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等级证书的标准、内容和评价进行融合,为护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专业性基础和拓展性的职业技能。
(三) 质量保障
建立校企“双主体”育人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加强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的交流互动,企业全程且深度参与高职院校育人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对院校人才培养的作用;构建课证融通的课程标准体系,将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内容融入专业教学计划,将课程教学标准与“X”证书等级标准进行融合,将“X”证书的考核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进行融合;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内容体系,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领域,归纳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双证融合的人才评价体系,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对学生学业成果的考核包括学校针对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和“X”证书考核第三方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机构评价。实现学习成果变换,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
三 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双主体、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基于英国BTEC课证融合理论探索并实践了高职护理专业“双主体、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搭建“医教一体”育人平台,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开展“双证”“多证”培养。将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等级证书标准、内容和评价进行融合,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 构建高职护理专业1+X证书人才培养体系
1 构建“基础共享、核心重构、方向模块、拓展选修”的课程体系
在职业岗位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复合型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分析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岗位相对应的职业能力,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共享、核心重构、方向模块、拓展选修”的课程体系。通过校内理论授课和仿真综合实训,校外社会实践、医院实习,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养成。
2 构建教学做一体“四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以理、虚、实一体共享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为依托,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协同共育、突出全程实践和强化信息支撑的原则,构建“基础操作技能点—单项实训技能—综合实践技能”的校内实践教学路径和“职业认知—技能实训—临床见习—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践教学路径,形成教学做一体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学校与行业、课程与岗位、学生与员工的交替与实践中,培养工匠精神,夯实专业知识和技能,构建学校到医院的零适应期的实训教学体系,完全适应职业岗位,实现从“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转变。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校企深度合作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层次化、能力递进的“教学做一体递进式”实践教学,实现学生技能培养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从学校到临床及从熟练到精湛的提升,完成学生角色从校内到校外、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换。为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高质量运行,校内以SaaS模式进行实训室信息化管理,校外多元投入、开放共享,建设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
3 构建“两堂联动、五心共育、‘三全育人’”的素质教育体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针对专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通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途径,校内课堂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培育护生“爱心、耐心、细心、同情心、责任心”,加强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育。团队成员通力协作,发挥专长,坚持“五育”并举,依托课堂教学“主渠道”、第二课堂“拓展区”及实验实训“训练营”,指导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统筹推进“三全育人”体系建设项目化,实现育人目标做实做细。将工匠精神培育和专业技能提升有机融合,构建德技并重“两堂联动、五心共育、‘三全育人’”素质教育体系,校企双主体培养“爱岗敬业、仁爱厚德、技术过硬”的护理人才。
4 构建校企“三阶梯、六创递进”双创教育体系
建立了职业生涯规划和双创导师库,实现生活导师、学业导师和双创导师融合的“三导师负责制”,搭建全员参与的创新创业平台。依托大学生双创孵化基地、山东省创客之家和潍坊市国际医养护理人才培训基地等开展双创教育。校企双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实践为载体,建成大学生孵化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孵化环境。按照“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双创课程与双创大赛、双创教育与就业教育、双创教育与文化建设融合”的“四融合”双创教育思路,构建具有医学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创业实践三步阶梯平台,实现创想—创意—创新—创造—创业—创富递进式培养。引导学生立足本职专业基础,立足于本人家庭环境,立足于当地经济发展特色,开展具有医学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活动,将双创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