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学习型党支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究
作者: 吴雷 张胜强
摘 要:当代中国精神最准确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代表全体人民的价值追求。高校大学生党支部是最基层的学生党组织,承担着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密切联系师生的关键作用。该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义和难点出发,然后从线下、线上层面提出强化体制建设,加强队伍培训,完善学习制度,强化活动牵引力,利用“学习强国”APP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等路径。
关键词:学习型党支部;“学习强国”APP;组织建设;考评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4-0163-05
Abstract: The most accurate embodi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spirit i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which represents the value pursuit of all the people. The Party branch of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most grass-roots student Party member organization. It plays a key role in strengthening ideals and belief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y members, guiding college students to study hard, helping college students grow healthily and contact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closely. Starting from the significance and difficultie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lea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y branch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aths from offline and online levels, such as strengthening system construction, strengthening team training, improving learning system, strengthening activity traction, and using "learning power" app to innovat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help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in the new era grow into qualified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socialism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learning-oriented Party branch; "Learning power" APP;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mechanism; core socialist values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新时代的价值追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把学习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不断的追求目标,做到好学乐学。我国建设学习型政党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党组织全员学习、深入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新时代大学生生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土壤中,汲取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养分,接受着党和人民的栽培,使他们逐渐茁壮成长为能担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兵”。据2021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全国共有基层党组织486.4万个,党员9 514.8万名,全国共有大学生3 599.25万名,学生党员306.7万名,大学生党员数量占大学生总量的8.5%左右,全国每年新发展党员总数中约40%为大学生党员,大学生是党组织的重要生力军。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抓好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建设大学生学习型党支部,坚持不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的意义
(一) 丰富高校大学生党支部的理论指导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网络环境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大学生的三观和生活方式都发生着改变,导致高校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工作充满挑战。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全社会开展顺应时代发展、理论形式鲜明的实践活动,丰富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明确个人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指导思想、工作核心和工作基础等方面为高校开展党建工作提出指导,为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培养优秀大学生党员提供了理论支持和路线规划。高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有利于大学生党支部顺利吸收、教育、管理、服务和监督大学生党员,全面优化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有梦想、敢追求和勤拼搏的优秀大学生党员,为国家创造更优秀的建设性人才。
(二) 适应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发展要求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便利的网络环境让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变得更便捷,接收信息内容更丰富,信息更新交替十分迅速。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和互联网的宣传,书本上的知识是基础,证书是能力的证明,但是大学生如何发挥自己的能力,将书本上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实工作中,打破“本领恐慌”“能力瓶颈”等问题,创造工作价值是当前新时代的新发展要求和前提保障。当前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和团队化学习也被更多的国家认定为当代世界主流教育。面对国内外日趋复杂的形势,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有更多的规律要探索,有更多的矛盾要解决,有更多的难点要破解。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应符合更严格的时代要求,拓展传统书本理论知识传授模式,紧抓党建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加强学生的道德水平建设,提升认识事物的高度,完善求真务实的态度,准确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谛。
(三) 增强高校大学生党支部综合治理能力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高校大学生是西方敌对势力妄图分裂、实施西化的重点对象,意识形态斗争充满挑战。高校基层党支部必须保持高度的政治清醒,明辨是非善恶,克服艰难险阻,敢于同一切反动势力作斗争。新时代高校担负着汇聚青年才俊,输送经世致用人才的光荣职责。高校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办学方向,高校大学生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中国近现代史,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保持思想的先进性和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把握国家和民族发展大势与大局。大学生党支部是党在大学生中开展工作最基本的单位,是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是学生与学校、学生与学院之间沟通的桥梁,担负着联系团结大学生,宣传组织大学生,实践引领大学生,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落实到学校、落实到广大学生个人的重要任务。人民生活条件日益良好,大学生家庭条件也越来越优越,父母越来越舍不得孩子吃苦,可能导致对孩子管理出现疏忽,可以看到有一些学生过分强调自我主义及享乐主义,思想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悖的,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高校大学生党支部重任在肩。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的现状及难点
部分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在建设中还存在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目标路线不明确,缺乏主观能动性;学习型党支部管理机制不完善,政治职能不全面;学习型党支部监督考评机制缺乏时效性,学生党员需更恰当激励约束方法等现实难点,需要加以解决。
(一) 党支部学习目标还须凝练,品牌建设还须加强
由于缺乏清晰的发展目标与定位,部分大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停留在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上,党支部缺少核心凝聚力和形式丰富多彩的党日活动,未能打造特色化、精品化党支部,党支部发展目标未来规划不明确。由于大学生党支部学习制度不完善,多运用学习约束机制,无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党支部实践战斗力不强。部分大学生党支部虽然制定了学习制度,但得不到落实,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大学每年都有毕业生离开和新生加入,党员每年新旧交替人员较多,学习制度很难形成系统化运作;二是高校大学生党支部书记主要是同届学生,缺乏部门管理能力和专业的党政知识培训,对党支部的内涵了解不够深入。
(二) 党支部主动学习性欠缺,学习形式单一化
高校大学生由于学业任务重、科研比赛较多,特别是当学生需要参加毕业实习和创新创业比赛时,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被占用,党支部集中统一学习的机会较少,导致出现学习方式简化、学习内容滞后等问题,分批分散学习也降低了党支部凝聚力。部分大学生党支部主要学习方式以党政老师集体讲座形式为主,缺少深入学习,导致学生党支部拿到学习内容就安排领读、导读,导致理论部分学习形式性过强,不了解前因后果,不懂得将学习所得与工作、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部分大学生党支部认为上党课即为党政知识学习最重要方式,把“三会一课”当作理论学习的唯一渠道,没有深入理解新时代大学生学习型党支部的内涵,不积极探索新型的学习形式,创建学习型党支部的主动性不足。
(三) 党支部成员培养不够全面,考核激励标准不完善
大学生党员学习考评机制的根本目标是提升学习的实效性,健全的考评机制不仅要求考评党员学习的过程,还要求运用考评结果对党员的日常学习行为进行激励约束。当前,部分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学习的考评机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广度、深度及运用情况缺少评价指标,特别是受考研和工作影响的高年级学生,缺少入党之后的终身教育,尤其是在思想修养与道德基础,党员应该负责的义务等方面,这就在无形中建立起了一种以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次数为主的学习考评导向,忽略学习实效的评价,导致一些学生认为只要学习不失败,就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导致大学生党员只愿停留在考评指标范围内的“舒适区”,而不愿尝试具有挑战性的“创造区”。
(四) 党支部的政治职能较弱,纪律意识有待提高
部分高校大学生党支部的党支书和管理人员党政知识专业化水平不够,上级传达学习要求,下级单一传递要求,并没有认真思考如何通过要求和指导去更好地管理本支部,如何开创发扬本支部,如何发挥党员主观能动性。从一名普通学生成长为学生党员,不是简历上四个字的变化,而是一种身份的转变,是一种责任的提高,我们必须做实做真党支部活动,提高政治觉悟,加强纪律意识,心中要时刻想着我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有义务为了国家、为了学校、为了自己更好的未来去奋斗,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开拓进取。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的路径
(一) 线下层面
改进大学生党员学习管理制度,强化大学生学习型党支部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学习型党支部学习制度。
1 理顺大学生学习型党支部工作机制
首先要明确高校院系党组织对学生党支部建设承担主体责任,学院书记担任主要领导职责,副书记担任直接领导职责。院系党组织应正确把握大学生学习型党支部的建设方向,调动辅导员、任课教师和学生党支部书记等多方力量,严把入口关,推选学生入党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更要思想上入党,综合考虑学生日常工作生活表现,实践活动参与效果,不能简单以学习成绩作为单一选拔依据,可以加入党支部活动参与度来衡量入党或转正时间。
2 增强大学生学习型党支部书记配置
优秀的党支部书记可以更好地凝聚本支部,引导成员更好地发挥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力。院系党组织应从政治标准、业务能力和工作效果等方面选拔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和热衷于学生工作的学生当支书。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政治素养、工作能力直接关系着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上级党组织应进行专业化管理,安排学生党支部书记等支部委员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考核结果较差的支部书记进行撤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