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探究

作者: 卢晓方

摘  要: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国家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为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并有效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校有必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该文首先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现状,明确指出当前存在的三点问题;接着阐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积极意义,包括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与文化素养,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传承与发展,以及推动相关文化产业及领域发展等;最后,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二者融合,从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养、提高传统文化教材占比、创新教学方法、开设第二课堂以及构建完善评价体系六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教学;融合路径;教学现状;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8-0118-0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integration,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t is necessar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ntegrat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order to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points out three problems. Then it expounds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ng excellent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cluding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level and cultural literacy, helping the disseminatio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fields. Finally, six feasible paths are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relevant workers.

Keyword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fusion path; teaching status; teaching method

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文化融合趋势明显,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成熟认知体系,进而盲目崇拜西方文化,未能很好地肩负起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引发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等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囊括礼仪制度、道德情操、思想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内容,是我国软实力象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建立健全文化传承体系。结合高校当前大学英语课程开设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高校并未开设能够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语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融入程度明显偏低。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前者是后者重要载体,后者是前者精神内核。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具备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双重特质,此外,还需体现翻译艺术性。将中华优秀传统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意义重大,不但能够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与文化水平,且还可以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并推动相关文化产业及领域发展。因此,相关工作者还需积极探索二者有效融合路径。

一  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现状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占比重偏低

受应试教育影响,大学生学习英语普遍带有功利化倾向,单纯以通过考试为目标,而大学英语考试又只注重考察大学生语法知识掌握情况与听力水平,这就导致多数大学生虽已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但却普遍缺乏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为求改变,教师开始注重为大学生创设良好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帮助大学生提高口语水平。因此,不少大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明显提升,但却普遍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的问题[1]。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大学生在英语交际过程中,接受的多为英美文化信息,而传统文化所占比重甚微。

(二)  大学英语课程内容以英美文化为主

英美文化是大学英语课程内容主要组成部分,且多数阅读材料与听力材料同样以英美文化为主,这虽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理解英美文化,但却未能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改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方面所具有的积极功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加注重讲解英美文化,却甚少提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此一来,大学生便很难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并建立完善的中西文化认知体系。

(三)  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不足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需向对方呈现自己所在国家文化,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大学生英语学习目的不仅在于学习英语知识、了解英美文化,且还在于以跨文化交际活动作为有力渠道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但结合当前现状来看,很多大学生并不熟悉我国传统文化,只是了解其中一些基础性常识,因而难以更好地表达传统文化。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  提升大学生英语水平

前文提到,英美文化是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主要组成部分,然而,大多数大学生并无亲身接触、感受英美文化的机会,而是只能通过英语学习被动接受相关内容。相对来说,大学生因为长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熏陶,因而更为熟悉传统文化内容,并可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进行更多的内容输出,进而产生强烈的亲切感与自豪感。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而激发其对于未知知识领域的求知欲望。此外,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多数大学生普遍存在笔试成绩良好但语言运用能力不足的问题,而要想学好英语,还需摆正英语学习态度,建立英语学习兴趣与信心,并且投入更多时间精力[2]。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二者间融合,即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英语学习信心并提高英语学习专注力等,最终改善大学生英语学习效果。

(二)  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

大学生群体正处于成长发展期,三观尚未成熟,思维比较活跃,因而易受外来文化影响。大学英语课程与西方文化联系紧密,可能导致大学盲目崇拜西方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等。大学生作为民族未来与国家希望,有责任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多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高校还需注重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引导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也注重提升本国文化自信与自身文化素养。

(三)  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是国家形象展示重要途径,直接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与国际交流话语权。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教学活动势必强调语言记忆能力,因而导致学习过程枯燥。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可以有效调动大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此外,大学英语学习若仅以日常语言应用为目的,势必严重限制大学生话题交流范围与大学生交流水平的提升。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既可为大学生交流提供更多话题,同时也可助力大学生站在文化高度与他人进行英语交流,有效改善交流质量。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观点,说话、写字等言语行为是人们实现交往交流的有力手段。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人们的说话水平决定了人们的交流质量,而交流过程中文化内容的使用频率又会影响人们的说话水平。由此可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二者融合,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交流质量。此外,根据关联理论观点,人们使用话语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始终处于发展变化状态,后加入信息能够影响人们认知。换言之,在对话交流过程中,人们使用的信息越高端,就越能够提升交流双方所获信息质量。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对话交流深度与内涵,从而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当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已然成为我国文化事业重要发展方向,而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对文化的传承、创新以及发展极具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一方面,需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实现发展。国际合作历来都以文化交流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以积极姿态参与国际合作特别是国际经贸活动。在此背景下,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升英语人才本土文化储备,为国家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助力。另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博大精深,不仅令国人备觉荣耀,且也成功引发国际关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各国间文化交流需以语言为基础,语言不通势必严重阻碍文化交流。另一方面,还需注重文化传承与文化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是中国人独特精神世界的表征,诸如“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等都是其中重要内容,充分彰显中华民族的自信与担当,极具传承价值[3]。要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需借助语言这一重要载体。由此可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入,极有利于前者的传承与发展。作为教育学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育与文化联系紧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能够在满足教育基本要求的同时,助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五)  推动相关文化产业及领域发展

文化生产力由物质符号体系、精神价值体系以及行为制度体系三部分共同组成,能够充分彰显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不但可以改善大学生交流质量并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且还可以满足相关文化产业及领域发展需要。一方面,可以推动全域性旅游产业联动发展。作为第三产业重要内容,旅游业能够有效推动国家经济发展。而旅游业要想实现健康发展,还需积极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其中自然包括文化素养。具备良好文化素养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从业人员,可为国外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助力全域性旅游产业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交流[4]。另一方面,也可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建设。在利益与责任共同体背景下,中国及相关国家基于双边机制、多边机制以及合作平台建立经贸合作关系,实现繁荣发展,此即“一带一路”倡议核心,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难看出,“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建设需以国家经济合作为基础,经济合作自然需以双方、多方互信为前提,而要想达成互信,便需积极推动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理解与文化沟通。从这一角度来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二者融合,极有利于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