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式教学模式下研究生学习情况分析及策略研究
作者: 张村 王潇杰 刘世奇
摘 要:以多教师合上的专题式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取得一定的成果。但随着考研人数的剧增,跨专业调剂学生人数大幅度增长,学生专业基础差异较大,使得专题式教学模式应用上存在一定问题。基于此,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类研究生为例,利用Likert5点计分法并结合SPSS数值分析软件,分别研究课程类型、性别、调剂与否、是否转专业等对研究生学习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专题教学模式较适应于专业基础较好的同学,对于没有基础或基础较差同学效果不理想;该模式适应于概念类、前沿类专业课程,但不适应于基础类理论性强的力学或数学课程。现阶段专题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包括:广而不精、重复比例高、缺乏教材、跨专业同学适应性差和专题衔接差等问题;该文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即改进措施。
关键词:专题式教学模式;研究生教育;学习适应性;调剂研究生;跨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9-0005-05
Abstract: Som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multiple teachers. However, with the sharp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people taking the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 number of cross-specialty adjustment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a result of that, the major basis of students is greatly different, which leads to some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matic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is, taking the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as an example, using the Likert 5-point scoring method and SPSS numerical analysis software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ourse type, gender, and whether to change majors or not on the learning of graduate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matic teaching mode is more suitable for students who have better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but not ideal for students with no foundation or poor foundation. This model is more suitable for conceptual and frontier professional courses, but not for basic theoretical mechanics or mathematics courses. The current thematic teaching mode has problems including wide but not precise, high repetition ratio, lack of teaching materials, poor adaptability of cross-specialty students, poor thematic connection, etc.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 improve the mode.
Keywords: thematic teaching mode; graduate education; learning adaptability; switched graduate students; cross-specialty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增多,2021年为377万人,2022年达到457万人。虽然各院校扩招的脚步不曾停留,但相比于报考人数招生人数的增幅就显得微不足道了,2021年全国招生数仅为117.65万,2022年也只有124.25万人[1-4],这也就意味着有大量学子成为“炮灰”、努力将化为泡影,以及1/3通过国家线但未达到校线或院线的学生为了避免再来一年,退而求其次选择调剂到其他学校[5-6],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研究了如何改进调剂系统使得学生们能够最大化地利用自己的分数选择最适合的调剂院校,高明国[7]总结了目前调剂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教育部、省级及招生单位三级联动机制、一志愿和调剂分阶段进行;秦放鸣等[8]将双边理论应用到调剂系统,以大学招生规模为基础,考察我国研究生调剂体系满足公平性、无浪费性、帕累托最优等5个方面的最优性;同时也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并非自己本科专业的研究院校,专业方向的转变对于这部分学生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针对该现象,许多学者对研究生学习适应性做了大量研究,雷云等[9]、李孝更等[10]分别利用likert5点法计分并结合SPSS做数值检验评价了研究生新生的学习适应性;康全礼等[6]采用同样方法,并抽选了部分样本访谈,研究了地方高校调剂研究生的学习情况。在专题式教学改革过程中,为了使研究生的眼界更为开阔、知识面更广,以便更好地确定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方案,一门课程由多位老师讲解、覆盖本学科多方面内容以及前沿方向的专题教学模式不断推广[11-13]。但这种上课模式需要一定的本科专业基础,对于转专业,尤其是调剂跨专业的学生(研究生专业课考试也不是一个方向)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这种要求本科专业基础扎实的专题授课模式下转专业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采取问卷调查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为改进专题授课模式下转专业研究生的教学提升提供参考。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选取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一年级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能源与矿业学院调剂与转专业生比例较高,约占总招收人数的46%,其中跨专业调剂生约为24.26%,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发放问卷199人,收取有效问卷136份,问卷回收率68.34%,问卷(N=136)构成见表1。
(二) 研究方法
调查结果影射为likert5级量表,数值1~5区分学生学习难度高低,数值越高,学生学习难度越高,再运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梳理,克伦巴赫系数α=0.886,问卷信度良好,KMO取样适切性量数为0.645,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显著性为0,问卷效度良好,即问卷可用来做专题教学模式下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分析工具。
二 数据分析
(一) 学生整体学习情况
对能源矿业学院学生所修专业课程划分难度等级:1级表示课程简单、授课内容全部能听懂;2级表示课程学习略吃力、能听懂绝大多数课程内容;3级表示学习吃力、只能听懂部分课程内容;4级表示学习略困难、课上听懂知识点较少;5级表示学习困难,听不懂任何知识,在调研过程中以专业课程矿压理论与测试技术、矿山工程力学和高等采矿学三门课程为主。
对于矿压理论与测试技术、矿山工程力学,约20%的学生认为老师讲授内容简单,课上能够完全听懂;约60%的学生学习时略感吃力,课上能听懂大部分知识点;约20%的人感到学习时吃力费劲,课上能听懂知识点都极少。而对于高等采矿学这一门课程而言,近90%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听懂老师讲授的绝大多数内容,其中40%的学生能够掌握全部授课内容。高等采矿学与其他几门课相比,学生课上学习情况较好,原因在于无论是矿压理论与测试技术还是矿山工程力学课程,都涉及较多的力学理论知识,需要较好的力学基础才能进行下一步学习,而高等采矿学更偏向概念性知识,不需要太多基础就能够听懂绝大多数内容。能源与矿业学院研究生整体课程学习情况如图1所示。
(二) 男女学生学习情况讨论
作为传统老工科,能源与矿业学院性别比例差异极大,调查的136名学生中,只有11名女生,且其中有10名女生由其他专业进入矿业工程学习。调查性别对课堂听取知识掌握的情况发现有20%左右的男生觉得听课内容简单,觉得高等采矿学内容简单的更是高达45.833%,而与男生相比,有更多的女生觉得听课难度更大,很少有女生觉得课程简单,学习时多感略微吃力,对于涉及力学知识较多的矿山工程力学更有22.2%的女同学觉得听课困难,只能听懂极少部分内容。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绝大多数女生是跨专业调剂到能源与矿业学院的,相对于男生矿业方面知识基础较差,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尽快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学习态度调查显示,男生同学基础较好,课堂表现也同时优于女生、更加突出,总体来看能源与矿业学院研究生学习态度大多良好,课堂认真听讲同学比例80%以上。
(三) 调剂生非调剂生学习情况
能源与矿业学院研究生生源来自第一志愿报考学生和调剂学生两类,其中调剂又包含专业内调剂和跨专业调剂。分析不同生源的学生听课情况,总平均等级数值第一志愿报考学生>专业内调剂学生>跨专业调剂学生,即第一志愿报考学生听课情况好于调剂学生,其中专业内调剂的听课情况又好于跨专业调剂学生。调查数据表明第一志愿报考学生学科知识更“对口”,本身就是学习的这个专业,有相关知识基础,准备研究生考试又经历了几个月的强化学习,学科基础扎实,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也能跟上老师的思路、迅速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对于专业内调剂学生,他们本科也都系统地学习了相关专业知识,只是考研时准备的是其他学校的内容,知识体系在,就是生疏了一些,所以听课效果虽不如第一志愿报考学生,但差距不大。但跨专业调剂学生本科没有研究生阶段所修方向的基础知识架构,专题授课模式下老师往往跳过基础知识,直接讲授自己的研究成果或项目,对于基础差或者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听课难度增加,尤其是要求有较好的力学基础的课程,跨专业学生上课“听天书”比例大大提升,调查显示有12%的跨专业学生表示课程难度大,只能听懂极少一部分课程,而对于第一志愿录取及专业内调剂的学生觉得听课难度大的普遍不超过5%。
但是从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发现跨专业调剂的学生学习态度往往出现较大的差异化(图2),33.3%的跨专业学生学习态度极好,学习态度一般的学生也有27.3%,分析发现此学生心态往往出现两极化:一部分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非常用功弥补,上课非常认真积极,另一些可能尝试努力后无果,发现自己还是能不上老师的思路,听课逐渐变得“佛系”。但是第一志愿报考生和专业内调剂学生学习态度大多良好,因为有本科基础在,听课也能游刃有余,效率较高,通过老师的讲述能够掌握大多数知识,课下也不用太花时间,自我效能感较好。
三 专题教学模式现存问题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院为了摆脱传统单人单门课程的授课方式,采用多教师交互式授课模式,多位老师讲授一门课程,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各位老师的研究都能涉及一部分,能够了解到本专业大多数研究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对专业有一个大概了解的轮廓。学生普遍反应专题授课模式能够极大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但不可置疑地存在一些问题,为具体了解学生在这种授课模式下的听课情况,调查征集学生觉得专题授课模式现存的问题以及影响学生听课的因素。
1)广而不精:老师讲授内容丰富而杂乱,知识松散没有重点、逻辑性相对较差,一门课程结束难以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架构。单个老师课程时长短、讲课进度太快,老师无法深入地讲解自己的研究内容,学生对老师讲授知识只能大概了解,却不能深入理解,老师间讲授内容不够连续,知识点连贯性差,有时刚了解一点知识就又开始接触新的内容,研究生主要跟随老师的步伐做研究,在这种模式下无法从课堂上深入学习与导师相关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