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需求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模块创新探索

作者: 王淑梅 徐微 方蕾 孙宇 董世荣 单艺

基于社会需求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模块创新探索0

摘  要: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结合食品行业整体特点,以社会人才需求为总体导向,以学生食品专业知识需求为根本,通过详细规划的课程设置,培养毕业生的专业知识背景且使其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毕业生可系统掌握食品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食品质量安全所涉及的实际问题,可从事食品工厂设计、加工工艺、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品销售或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工作,为区域企事业单位输送合格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毕业要求;课程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1-0049-05

Abstract: The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major cultivates graduates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ackground and a high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rough the detailed planning of the curriculum. The major combines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od industry, takes the needs of social talents as the overall guidance, and takes the needs of students' foo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s the foundation. Graduates can master food professional theory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skills, integrate use of knowledge in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involved in the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be engaged in the food factory design, processing technology, production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product sales and education teaching work, qualified talents for local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to meet the demand of the society.

Keywords: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curriculum system; curriculum setting;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curriculum innovation

近年来,我国高校逐渐将人才培养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各高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上都存在诸多问题[1-2]。哈尔滨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以食品安全检测为特色,以区域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专业知识需求为根本,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理论知识广、适应能力强、且能系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3]。哈尔滨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经教育部批准于2017年开设,经过6年的专业建设,现已初步形成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的专业团队。

由于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新专业新课程,因此,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参考了多所高校的经验,并针对目前高校该专业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显著性问题加以规避,适当地调整授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其更加适宜本专业学生层次。同时加强了授课内容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程度。在教学方式上,突破以往常规的多媒体授课方式,提高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比例。依据超星学习通为线上授课的载体,将授课内容、参考资料、章节测试及随堂练习等融合进课堂教学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及授课质量。同时还配以“课堂翻转”和“随机分组讨论”等新的授课模式,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理念,使学生转换角色成为课堂的主体,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因此,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明确人才培养总目标,合理规划设置专业主干课程,整合教学内容,增加社会实践环节。学生毕业后,能在食品加工、生产和销售等企业,食品相关的检测机构或科研机构等从事相关工作,保证食品的营养健康和卫生安全。对培养具有良好社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检测、监督和控制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符合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安全检测和质量监督等相关单位和部门的人才需求。同时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并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适合地区食品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掌握扎实的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针对此培养目标,对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育课程进行了规划设置,课程体系的构建如图1所示。

(一)  专业教育课程模块

基于上述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分为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教育课程模块和实践教育模块三部分[4]。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又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小模块。专业教育课程模块又分为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方向课程和拓展课程等[5-6]。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应用化学类、生物化学、应用微生物学、工程制图及机械设计基础、食品毒理学和食品工程原理等[6]。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加工工艺学、仪器分析检测、食品安全质量管理、食品标准与法规、微生物检验、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学、食品机械与设备和食品科技英语等共计15门[7],与大部分高等院校中专业设置主干课程相似,基本能满足培养人才的目标[8]。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具备独立开展食品加工工艺监督、食品原料及成品的分析检测、危害分析评价、质量控制及相应的行政管理能力,可参与制定食品企业相关法律、法规或标准。针对此专业培养目标,开展了专业特色方向课程和拓展课程的设置。食品原料学、生物技术、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动植物检验检疫、食品包装学、食品免疫学、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企业管理、绿色食品管理与生产技术、食品物流管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功能性食品、食品安全管理与预警、食品安全管理技术属于专业方向课和拓展课,以满足区域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  实践教育课程模块

本专业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企事业单位环境的能力,将企事业单位入职教育及适应时间缩短,使教学为企业服务,企业需求与教学课程无缝衔接。基于此培养目标,实践教育模块有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实验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等[9-10]。

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课内实践教学有食品加工实训、食品掺伪检验实训、食品安全检测综合实训、食品质量分析综合实训及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Ⅱ。课外实践教学又分为集中实践和第二课堂育人实践(创新创业实践)两个小模块,集中实践军事训练、专业感知、专业调研、学年论文、食品工厂设计、专业实习、金工实训和毕业论文(设计),其中专业实习所占课时比例增加为18学时。

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与十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深化产教融合。同时也聘请企业专业人员负责讲授、具有相应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为学生作专题报告、毕业生确定签约的企业可指派相应人员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企业实验实践部分等。第二课堂育人实践包括社会实践、学术论文、听报告讲座、创新创业、发明创造、学科竞赛、社会公益和文体活动等。表1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群,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和实践教育类主要课程与大部分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主干课程相似,能够很好地满足培养人才的目标。

二  专业培养与学生毕业要求的关系

(一)  应具备食品工程知识背景

具有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所需的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解决食品工程复杂问题。例如食品工艺学、工程制图及机械设计这两门专业课能够针对食品生产工艺设计、加工控制等复杂食品工程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推演和分析、模拟食品工艺系统和环境,鉴别、判断和确定食品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工艺参数,改进加工工艺并开展生产实践。而食品营养学和食品工程原理则能够应用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通过配方设计、食品加工工艺设计等方法,开展食品产品的设计与实施等。

(二)  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

毕业生能够基于专业知识理论,通过文献查阅、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研究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实际问题,并通过信息综合获得有效的结论。例如,开设食品添加剂、食品分析、食品掺伪检验这些课程,学生根据食品原辅料特性、加工操作单元特点、成品以及贮运等要求,设计处研究路线及试验方案。而通过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食品物流管理、食品加工实训等课程,学生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正确地采集实验数据,安全地开展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得出可靠的结论。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免疫学、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和食品卫生学等课程,可使学生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知识,采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食品安全复杂工艺问题进行辨别和分析,并设计出适当的解决方案[11]。

(三)  具备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具体方案

学生能够应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基础知识,模拟出食品加工工艺系统和环境,获得关键工艺环节和工艺参数[12]。并能通过文献查阅,设计实验方案,得出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评估数据偏差源,分清问题的主次,把握总体目标,制定食品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思路与方法。

例如通过食品机械与设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食品微生物、实验设计和食品物流管理等专业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基础数学、应用化学、加工工程以及本专业基础知识,获得食品工程领域复杂问题的信息,分析影响问题的因素,综合考量食品工程成本效益分析和风险分析,在讨论决策分析和合理性评判的基础上,解释理论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分析与判断解决问题的可行性与合理性,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对食品工艺学、食品安全管理与预警、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标准和法规和食品毒理学等专业的学习[6],学生可掌握食品工程设计和新产品研发技术,可针对食品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等要求,设计开发出新方法、新技术或新体系,并能在此环节兼顾人文社会、历史文化、卫生安全与营养健康等方面各环节。

(四)  具备熟练使用现代工具并进行项目管理的能力

学生能够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合理选择、开发和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加工工艺进行模拟、分析和判断,并熟知其局限性和应用范畴[13]。与此同时,学生了解并熟知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所采用的程序、方式和方法,并能在食品生产加工实践中灵活运用[14]。

通过对食品质量分析综合实训、食品掺伪检测综合实训、食品安全检测综合实训等一些实践类课程,学生熟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所使用的大型检测仪器、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工程制图软件等[15]。并能够选择、使用恰当的检测分析仪器、数据处理软件和程序模拟软件,对食品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判、模拟、分析、计算得出合理的结果,通过对比得出模拟环境与具体工程问题的差异性[16]。而通过食品营养学、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食品工厂设计、食品掺伪检验、农药及兽药残留检测等课程[7],学生能熟练掌握食品监管机构的项目管理方法和工作方式,理解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方法和手段,并具备完成相关工作的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