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港建设背景下高校空中乘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及培养体系改革研究
作者: 梅雪 张玉
摘 要:根据2020年发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行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空乘人员是自贸港建设的紧缺性人才。在行业调研的基础上,围绕专业培养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对空中乘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规格及培养体系进行探索,以期专业人才培养能有效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新形势,立足本地区域发展特色,与民航企业的人才需求零缝隙对接,既为自贸港建设下的民航服务行业输送专业人才,又能够推动该专业的积极发展。
关键词:空中乘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1-0137-04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Hainan Free Trade Port Industry Shortage Talent Demand Catalogue" released in 2020, flight attendants are the shortage of talent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ree Trade Port. On the basis of survey of the industry,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of Free Trade Port construction in Hainan during cultivation of talen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goal orientation, specifications and system in cabin crew major talents cultivation. It is expected that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ainan Free Trade Port construction, have its root on local area characteristic, and zero gap civil aviation enterprise talent demand. It not only provides professional talents for the civil aviation service industry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ree trade port, but also promotes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the cabin crew major.
Keywords: cabin crew;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cultivation objectives; cultivation specification; cultivation system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以专业为划分,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培养规格为可衡量的具体内动力与细化标准,以人才培养体系为核心,结合多种教育方式与教育手段的综合运用,从而实现为社会与行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
一 自贸港建设背景下高校空中乘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步伐的推进,海南地区民航客运业将呈现快速发展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趋势,使得航空公司、民用机场对高质量、高水平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
(一)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探讨空中乘务专业应用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一是要能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行业所需的高质量航空专业人才;二是应解决当前空中乘务专业毕业生相对过剩的共性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航空公司对空乘人员的选拔要求各异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三是提高以实践为主的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岗位应用能力,实现校企育人无缝对接,形成“所需即培养,培养即所需”的良性循环。
(二)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自贸港建设背景下,以空乘为典型代表的民航服务类人才需求存在较大的缺口。因此,当前高校空中乘务专业人才人才培养定位应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空中乘务专业岗位群的职业属性,决定了空中乘务专业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应主要面向民航业的一线服务岗位,包括客舱乘务员、机场值机、安检、贵宾厅、客票销售和货物收运等岗位。第二,突出人才培养的国际性。民航行业具有典型的国际性特点,其航线遍布全球,服务的对象也具有国际性特点,特别是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与发展中,人才需求的国际性特点将会越来越凸显。因此,空中乘务专业应以国际性人才培养为前瞻视角,培养熟悉行业的国际发展与规则,能够应用外语对客服务与交流。第三,遵循教育的规律与本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中应实现“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的教育目标,将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有机结合。
(三) 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在近年来的人才需求调研中,行业用人单位指出,除了一些必备的职业技能外,更看重求职者自身的内涵与综合素质。在民航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以及自贸港建设的推动下,高质量、高综合素养的专业人才普遍被认为更具发展潜力,因而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高校空中乘务专业在构建人才培养目标时,应确立“职业技能+职业内涵”的双核心培养,在培养专业人才职业技能“够用、实用”的基础上,注重强化服务态度、服务心理、服务水平和沟通技巧,培养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优良作风和健全人格,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亲和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内在指引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学生就业。
二 自贸港建设背景下高校空中乘务专业职业核心能力要求与人才培养规格细分
(一) 专业核心能力要求
随着自贸港建设的推进,空中乘务专业应紧紧围绕现代航空业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指导学生明确本专业核心能力的发展目标,强化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适应能力和工作效率。空中乘务专业的核心能力包括行业认知能力、空中服务与管理能力、地面服务与管理能力、公关与沟通能力、外语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六大项。专业核心能力规格要求学生具备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从而满足个人职业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
(二) 人才培养规格细分
根据高校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结合专业职业核心能力要求,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在素质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这三个基本方面,应达到如下具体规格要求,详见表1。
三 突出专业核心应用能力的模块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思考
(一) 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共性问题
1 人才培养口径较窄,专业特色不突出
空中乘务专业的对口就业率不高,其不容忽视原因有学生自身素质条件与客舱乘务员需求之间存在差异,培养体系中对学生能否成为空中乘务员的关注度略低,致使过分强化空乘服务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专业岗位群相关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的培养。
2 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分析不足
以客舱服务为例,空乘人员职业能力主要有旅客登机和服务、特殊旅客服务、空中餐饮服务和飞机抵达服务等10个工作范围,涉及46个完成任务,210个能力单元。现有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培养体系标准的制定与行业标准对接不够,致使培养目标分析与分解不到位,人才培养体系不能有效达到专业培养目标。
(二) 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思路
1)建立模块化人才培养体系,拓宽人才培养口径,形成专业特色。根据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即培养民航业应用型复合人才,以满足国内航空公司、民用机场、航空服务公司等民航单位的空中服务、机场地面服务、客票销售服务等岗位需求,可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块分为空勤服务模块与地勤服务管理模块,同时通过研究分析《民航乘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版),发现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特征基本相似,设置专业基础模块,同时满足空勤服务模块和地勤服务模块的职业基本能力的培养,即形成人才培养三大职业能力的核心模块:专业基础模块、空勤服务模块、地勤服务模块,不仅有助于拓宽人才培养口径,同时结合学生个体化特点,形成“空乘+地面服务+外语”“空乘+地面服务+播音”“空乘+地面服务+营销”等专业特色。
2)贴合企业服务标准与规范,将岗位所需职业能力转化为具体的人才培养要求,并通过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与空中乘务专业就业岗位相关的企业服务标准与规范,包括民航乘务员、安全检查员、客运员和货运员等国家职业标准以及各航司、各机场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的《客舱乘务员手册》《客舱服务规范》《民航客运员手册》《机场服务规范》等。
(三) 突出专业核心应用能力的模块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逻辑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的核心,由纵向培养体系与横向培养体系构成。纵向培养体系是按照专业学科的逻辑顺序,区分专业核心能力的主次,与能力的培养构建的顺序来排列设定;横向培养体系则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选修课程和第二课堂共四个子体系来支撑。
在纵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通过对空中乘务专业目标岗位及岗位群的分析,以岗位为依据,以岗位能力为导向,围绕行业认知能力、空中服务与管理能力、地面服务与管理能力、公关与沟通能力与外语服务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优化建立专业基础模块、空勤服务模块、地勤服务模块三大模块化课程体系,最后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三大模块,秉承服务精神、服务意识的培养内涵,突出专业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横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以纵向教学体系为主轴,横向教学体系围绕纵向教学体系,即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分别以专业基础模块、空勤服务模块、地勤服务模块构建框架理论、实践、选修和第二课堂等横向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此外,在选修和第二课堂子系统中,再细分为专业能力培养模块与多元特色培养模块,在拓展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规格的多样性,进而形成专业特色。
图1 突出专业核心应用能力的空中乘务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体系
(四) 突出专业核心应用能力的模块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高校空中乘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应突出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理念,加强职业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把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成具体可行的培养目标,根据能力性质归属到专业基础模块、空勤服务模块、地勤服务模块中,再按照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的培养目标来细化课程设置。
1 专业基础模块
空中乘务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行业认知能力、公关与沟通能力、外语服务能力,由专业基础模块培养完成。
1)构建目标。①使学生掌握中国民用航空、中国主要航空公司、国际民航组织和国际航空运输等概况,具有行业认知与辩证分析能力;②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知识、世界地理知识、中国主要城市、世界部分国家与城市概况、世界航空运输地理知识及飞行导航与航线网络构成,把握影响航空运输布局的因素,提高运输服务能力;③使学生掌握民航服务心理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民航服务过程中心理问题的能力与心理素质,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培养良好的服务心理能力;④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与职业综合素养、标准专业化的职业形象;⑤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使学生掌握各类礼仪规则,并在学好理论课的同时学会如何将理论应用到服务工作中,具有良好的民航服务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