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干燥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作者: 周吓星 姚娜 林金国 曾钦志 杨文斌 饶久平
摘 要:木材干燥学是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具有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开展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要求、是“双一流”建设要求、是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价值引领和专业教育融合的要求。福建农林大学木材科学系教学团队从增强育德素养、凝练课程目标、挖掘思政元素、改革教学方法和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木材干燥学课程思政建设,树立节能减排意识,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深化工程伦理教育,提升专业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本领,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观、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和职业素养,为同领域相关课程实现三全育人提供积极的借鉴。
关键词:木材干燥学;课程思政;木材科学与工程;思政元素;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1-0169-04
Abstract: Wood Drying Science is a core course of w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discipline crossing, and possess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ffect, and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whole major teaching system. In the new era, it is required to develop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to construct the "double first-class" discipline, and to innovate the teaching mode and integrate the value guidance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wood science teaching team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Wood Drying Science course by enhancing moral education literacy, condensing curriculum objectives, excav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roving assessment mechanism, and etc. T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is established, and the craftsman's spirits is carried forward, and the 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is deepen. Finally, the professional consciousness of teachers' mor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ability improves, and the student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view cultivate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strengthens, and positive referenc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ree-integrity education in related courses in the same field will be provided.
Keywords: Wood Drying Scienc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structional design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提出了“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的殷切期望。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正的训育是品格修养之指导”。在当今立德树人的社会大背景之下,福建农林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一直在探寻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以期为推动“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一 国家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首次提出“课程思政”是指以建构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教高〔2019〕6号《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教高〔2020〕3号《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1]。
二 木材干燥学的课程特点
木材干燥学是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木材干燥基础理论、与干燥有关的木材性质、干燥介质特性、干燥过程的热质传递规律、干燥设备、干燥方法和干燥工艺等。木材干燥是木材加工生产中的重要工序,也是木材加工过程中能耗最大的一个工序,约占木制品生产总能耗的40%~70%,对木材进行完善的干燥处理不仅对合理利用木材、节约木材、提高木制品质量具有有效作用,还对节省热量、降低干燥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2]。
三 木材干燥学课程思政的具体措施
木材干燥学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和知识体系,因此应结合课程特色充分发掘和应用课程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无痕地融入思政元素,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成为既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又有创新意识、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社会担当的工程技术人才。
(一) 建设师德师风,提升育德意识和育人本领
当前大学教育中的立德树人,重点应在“立四德、三树人”[3]。“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想教出知识丰富、品德高尚的学生,自己首先要做到德业双馨。”教师不仅要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拓宽眼界,改变思维,增强协同育人的观念和认识,真正关注并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积极开展立体多元的教育改革项目,通过显隐结合的形式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水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引导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实现传道与授业的有机统一。这几年,课程团队教师踊跃参加学校和学院举办的一系列课程思政培训、交流、竞赛和教改项目,形成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笔者讲授的另外一门课程热工理论基础入选福建农林大学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二) 凝练课程目标
在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中,团队教师围绕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构建了知识、能力、育人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4]。
1 知识目标
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了解木材干燥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木材干燥介质特性和与干燥有关的木材性质,掌握木材热质传递规律,熟悉木材干燥方法,了解常规木材干燥设备,了解干燥质量检验,掌握常规木材干燥工艺,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思维。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能够应用传热传质原理分析木制品生产及应用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通过调整木材干燥工艺等解决木制品生产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木材干燥缺陷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熟练应用数据库查阅、收集、整理中英文文献、撰写综述论文,熟练应用英文制作并汇报PPT,能够通过书面报告和口头陈述清晰地表达解决方案,且可与国内外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3 育人目标
将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弘扬文化自信和大国工匠精神,倡导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使命情怀,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引导学生努力成长为引领未来的行业领军者。
(三) 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针对课程的6个章节,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笔者深入挖掘和提炼课程思政元素,精选思政教学素材,构建教学情境,完善教学设计,有机融合思政教育资源与专业知识,提升了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见表1。
第一章绪论承担总揽课程全局、指明学习目标、调动学习热情、巩固专业思想的任务。木材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四大工业材料之一,也是四大材料中唯一可再生材料,还是天然的储碳材料;木材与人类关系密切,从远古时代“燧人氏钻木取火”到“超级木头”“透明木头”的研发;我国从古至今在木材资源利用上的智慧与贡献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5]。当前森林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发展对木材的刚性需求矛盾日益尖锐,结合国家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和双碳目标等,启发学生思考作为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如何从专业的角度,提高木材利用率,增加木材附加值,继而引出木材干燥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结合实际案例,世界上第一颗木制卫星Woodsat采用经过特殊表面处理、真空干燥的涂覆胶合板为表面板,围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发展理念,鼓励学生把握专业前沿,学好专业课程,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认可度、自豪感和成就感[6]。
第二章干燥介质,木材干燥需要介质来传递能量,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任何东西都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当代大学生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意识和责任担当。水蒸气是热工技术上应用最广泛的工质,举例关于“水”的古诗词、成语和哲理,如出自《道德经》的“上善若水”,与学生共勉,为人处世犹如水一般,善于便利万物,不与人纷争不休,有能容天下的胸襟和胸怀天下的气度[7]。通过提问“蒸汽”和“蒸气”的区别,感受中华文字魅力,增强严谨意识。炉气的原料尽量使用木材加工剩余物等木废料,最大化提高木材使用率,而且木废料要完全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明生态意识。
第三章木材性质,首先教师提出“针叶材和阔叶材,哪一种木材更容易干燥”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十年树木”,树木生产过程的外界环境气候会影响其宏观和微观结构,而这些结构又会影响其材性和干燥特性,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对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融会贯通;不同树种要采用不同干燥工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阔叶材材质坚硬却干燥不易,不可采用高温干燥方式,要尊重树木特性及干燥规律;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优缺点,要扬长避短。板材最终干燥含水率由其使用地方的平衡含水率决定,我国疆域广阔,自然与人文景观异彩纷呈而又迥然不同,正所谓天下和而不同,我们为人处世也应“有容乃大,和成天下”。
第四章干燥过程热质传递及作用,木材干燥过程水分最先蒸发的是自由水,当自由水蒸发完毕,才轮到吸着水蒸发,做事要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巨变,只能是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纤维饱和点FSP是木材材性转折点,在干燥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表芯层含水率梯度过大以及径弦向干缩差异过大导致的应力应变,干燥的每个过程都很重要,成功没有捷径,我们做事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影响木材干燥的因素包括外因和内因,一般而言,当空气的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低,木材越容易干燥,社会环境对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都很重要,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传递正能量。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根本动力、源泉,启发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如何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做好大学规划,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