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作者: 陈诗越 张婉晨 周亮

摘  要:野外实践教学是高校地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家国情怀等具有重要意义,而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对学生高效优质完成野外实习任务起着关键主导作用。在对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含义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精心遴选政治责任强、业务水平高的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和团队成员;组织团队成员积极开发野外实践教学教材,不断开拓新的野外实践教学路线和思政教学内容;加强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考核与激励机制建设;构建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外部保障体系;认真总结与反思及持续改进。

关键词:野外;实践教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2-0161-04

Abstract: Field practic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cultivation of geoscience professionals in universitie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students' integration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rect views on human nature and national sentiment, etc.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teams in field practical teaching plays a key leading role in students' efficient and high-quality completion of field internship task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c idea of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construction, and carefully selects the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leader and team members with strong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and high professional level; Organize team members to actively develop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materials, continuously explore new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rout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content; Strengthen the assessment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teams in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Constructing an external guarantee system for field teaching teams; Carefully summarize, reflect,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Keywords: field; practical teach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team; team building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地理学)(苏政办发[2018]87号);江苏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中国地理》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KCSZkc04);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地理课堂导入方法与策略研究”(2022XKT0146)

第一作者简介:陈诗越(1969-),男,汉族,江苏南京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自然地理学教学与研究。

野外实践教学是高校地学类、生物生态类等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地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野外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实地观察和识别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地质地貌、水文、土壤和生物等),并学会运用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各要素及其组合的基本特征、分布和形成演化规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野外实践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和家国情怀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学生能否顺利完成野外实习任务,获得野外实践能力,养成正确的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环境整体等观念,关键要靠野外实践教师团队的指导。目前对教师教学团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室内课程的教学方面[1-5],而对野外实践教师教学团队的组建工作许多高校并不重视,相应的研究也付之阙如。本文在分析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含义和特征的基础上,基于课程思政视域探讨了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以为相关高校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供借鉴。

一  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的含义

美国学者乔恩和道格拉斯[6]认为,所谓团队是指为了相同的规划目标或业绩目标,由少数有互补技能,能相互协作并承担责任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张笑涛[7]认为所谓教学团队是以教书育人为目的,由分工明确、相互协作、责权利统一的少数在学历、年龄、学缘结构等方面优势互补的教师组成的一个教学群体。刁叔钧[8]认为高校教学团队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打造精品课程和品牌专业目的而建立,并由一定数量的业务能力互补、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组成的群体,相互之间能够为完成某项教学改革任务而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分担责任。谢如鹤等[1]在综合分析高校教学团队含义与特征的基础上,认为高校教学团队可分为课程型、项目型和综合型三类,具有目标一致、志同道合、分工协作、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和特色鲜明等特征,并指出教学团队是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就地学类专业而言,由于野外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而且野外实践教学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因此必须组建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才能完成野外实习教学工作。童亨茂[9]认为野外教学团队中和谐的成员关系是野外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各成员要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及政治思想观念的统一,团队各方面要体现公平和公正,大家同甘共苦,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和和谐的团队,在野外的教学工作和生活中团队成员体会到快乐和收获。郑祥民等[10]认为野外实习应突破区域限制,开展跨区域联合实习,根据野外实习基地、精品实习线路等具体情况组建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实习指导教学团队,以培养地理学拔尖创新人才。我们经过多年的野外教学实践经验,认为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是以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掌握野外工作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艰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及正确的人地观与家国情怀为目的,由一定数量的政治素质高、野外教学经验丰富与专业知识技能互补、分工明确、愿意相互协作和承担责任的教师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二  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的特征

与室内教学不同,野外教学是以大自然为教室,地点往往是在交通不便、人类活动相对较少的自然环境区域,因此一个高效的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一般应有如下特征。

(一)  目标明确

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书本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帮助学生掌握野外调查及分析的手段、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动手和独立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最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此外,学生野外实践学习不同于校内课程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相对都比较艰苦,经常要起早贪黑,甚至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等,因此野外教学可以有效实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及家国情怀的教学目的。

(二)  经验丰富

野外实践教学除了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要有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如野外样品采集、上荒山、避虫蛇等技能和经验。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对实践区域的地理环境非常熟悉,诸如当地的地质地貌、天气特点、昼夜温差、生物生态、土壤、水文及当地人生活习俗等都要有清楚的了解。对学生野外出行装备的选择能够及时加以指导,诸如阳光强烈的地方要让学生准备好遮阳衣帽、荆棘丛生的丛林要穿厚实长裤、河湖地区要穿方便涉水的鞋子等等。

(三)  责任心强

责任心是教师的良心,也是师德的重要内容。由于野外状况复杂,特别是在地形陡峭、激流两旁、雨天路滑情况下,野外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带队实习老师一定要有超强的责任心,及时提醒并确保学生的安全。如果老师责任心缺失不仅可能导致野外教学任务的失败,而且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受伤甚至死亡。因此,责任心对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的老师而言尤为重要,对于责任心不强的老师要坚决剔除出教学团队。

(四)  能力互补

野外教学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和能力不是简单的不同,而应是互补的。当然,除了知识和能力互补以外,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成员之间还应注意年龄搭配、个性脾气搭配等因素。通过上述方面的结合,以形成最为合理和有效的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使团队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五)  分工协作

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是一个良好团队的重要特征。野外教学涉及学生多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团队成员之间必须分工明确、协同合作以完成野外实践教学任务,实现野外教学目标。分工协作还体现在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即团队成员对相互之间的能力都确信不疑)、信息共享(即团队成员之间通畅的信息交流与共享)、角色互换(即团队成员之间角色经常发生变化,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充分谅解)等三个方面,也表现了一个团队和谐共处的情感依托。

(六)  善于沟通

沟通对于教学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许多学者已经做了充分阐述。但对于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而言,沟通不仅是内部团队成员之间和谐人际关系所必须,而且是团队成员与外部良好关系所必须,如团队成员均要善于与实习基地(主要涉及师生住宿和饮食等生活服务)、旅行社(主要是旅游区实习事宜)、政府部门(查阅各种相关数据与资料)、企事业单位(参观实习)、实习区村民(指路、向导等)及其他人员(处理好实习区其他高校野外实习关系,避免时间地点的冲突)等进行沟通,以确保野外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  结构稳定

结构稳定是团队形成的重要特征。一个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辅助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一般包括规模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等[11]。对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而言,还应包括性别结构,这主要是因为女生比例越来越高,全由男同志组成的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不利于与女生的交流和管理,所以聘用一定数量的女教师进入团队是非常必要的。团队成员聘用方式可以较为灵活,但团队形成后,人员应该相对稳定,特别是野外工作经验要求丰富的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而言,经常更换成员将对野外教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野外教学的失败。

(八)  核心领导

没有核心的团队是涣散的,是不能完成工作目标和任务的。野外教学不但时间紧、任务重,而且事情繁杂、头绪众多。拥有一个高度负责,具有团结、协作、组织、管理和控制能力的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核心领导人是至关重要的。团队领导人是整个野外教学工作的总设计师,负责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角色、不同经历及不同经验的成员凝聚成相互信任、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的野外实践教学和谐团队。

三  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

笔者长期参与并指导学生自然地理学的野外实践教学工作,对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作了如下思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