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化专业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 周章文 苏新兵 粟银 王卓健

摘  要:军事院校要立足“因打仗而生、为打仗而建”,推进实战化教育训练。针对实战化对航空机务技术与指挥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结合目前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实现向指技融合、以学为中心和能力课堂的转变,着重从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变革、教学资源建和考核方式革新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构建起实战化专业课程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学;实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E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3-0116-05

Abstract: Military academie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born for and built for war" and promote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based on mode of actual combat. Aiming at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actual combat for training the talents of aviation maintenance technique and command,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shortcoming and weakness existing in current professional courses teaching, for realizing the transfer to the fusion of commanding and technical ability, learning centered teaching idea and practical skills teach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optimization, teaching method reform, teaching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and examination method innovation, and creates a new teaching method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words: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mode of actual combat;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resource; examination method

空军航空机务军官是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任务的领导者和专业技术核心,是分队指挥和组训管理的主要组织者。空军航空机务技术与指挥人才培养,要以强军兴军战略和战略空军建设部署为统领,紧贴航空装备使用和航空兵作战实践,坚持战斗力唯一根本标准,遵循高等教育认知规律和人才培养路径,着力推进实战化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显著提升航空机务军官的培养质量。

空军航空机务人才培养体系通过通用基础课程打牢学员军政素养、科学文化等通识基础;通过专业课程使学员掌握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了解本专业前沿科技和发展趋势,培养学员分析解决专业范围内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军事院校教育的核心,更是提升航空机务军官培养质量的关键。针对实战化对航空机务技术与指挥人才培养在指技融合、战训任务和装备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结合目前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实战化特色不明显、教学方式方法实践性不突出、教学资源存在短板弱项和考核方式比较单一等问题,实现从专业技术向指技融合转变、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着重从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变革、教学资源建设和考核方式革新等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构建起实战化专业课程教学新模式。

一  聚焦航空机务岗位要求优化实战化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是军事院校教育对接部队、面向战场的关键环节,合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军事院校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突破口。为达到航空机务技术与指挥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按照专业基础、专业方向和岗位任职设置三类专业课程模块,成为对接部队任职岗位需求、提升学员首次岗位任职能力,培养优秀航空机务人才的关键所在。随着空军战略转型建设深入推进,航空新装备种类型号多样化、信息化程度日益提升,为适应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专业课程改革需要找准问题症结、凝练课程内涵、夯实专业基础、凸显实战特色。

(一)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规范专业课程内容体系,突出实战化特点

按纲施训、从严治训是军事训练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军事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是军委机关统一制订颁发、规范军事院校专业教学的规范性文件。因此,专业课程教学必须依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规范其基本教学内容,突出航空机务实战特色。以飞机构造学课程为例,基本内容包括:机体结构、起落装置、操纵与飞行控制系统、液压气动系统、燃油系统、环控系统和座舱盖系统等,课程教学中不但要使学员掌握各系统功用组成、部附件构造、系统工作原理,还应结合部队现役装备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战特色,把部队装备使用中的故障案例及时引入课堂,加强案例研讨。把部队反馈的诸如“飞机前机身下部与框板连接的槽形件裂纹”“液压系统间串油”“刹车装置活塞组件不回位”“座舱盖下沉量大”等故障案例与机体结构、液压气动系统、起落装置、座舱盖系统等教学内容结合,分析造成相应故障原因,探讨故障排除思路,提高学员首次岗位任职能力。

(二)  紧跟装备更新节奏,加强专业课程教材建设,体现实战化内容

专业课程教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组织课程教学的基石,实战化的专业课程教材要使得教材内容体系与部队作战训练一致,满足部队当前作战训练需要,适应部队未来作战训练需求,具一定的前瞻性。结合部队实战化作战训练实践,广泛征求基层作战部队意见,及时组织撰写与修订专业教材内容,保持与部队战训一致,适用未来战训需求;组织一线部队专家对多型飞机构造教材的评审发现,教材存在“某些部附件构造及数据不十分准确”等问题,对此,要充分利用装备研制厂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挖掘航空作战部队使用中遇到典型故障问题,加强军事院校、作战部队和科研厂所的协调配合,以院校为主,共同参与教材编写;聘请相关专业领域专家和部队一线维护人员成立教材评审组,全面评估、审定教材内容,提高专业课程教材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价值;紧跟装备更新换代节奏,及时调整专业课程教材相应内容,适时增加与新装备相关理论和技术等内容,始终保证专业教材至少与部队装备同步,甚至超前。

(三)  针对维修保障要求,推进专业教学知识更新,凸显实战化特色

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必须紧跟战争形态发展、作战样式变革要求,确保专业课程内容体系全覆盖的同时,及时更新和完善教学新知识点。美国西点军校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以后,随即新添了阿拉伯文化、巷战和反暴力等教学内容。目前空军战斗机以三代机、三代半为主,四代机逐步列装,三轴纯数字电传操纵系统逐步取代三代机的机械电传混合操纵系统,新型航空发动机采用数字电调替代模拟电调,在飞机构造学、航空发动机控制等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增加相应新知识点。开展实战化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必须密切跟踪航空装备、作战形态、作战对象的发展,梳理部队重大演训活动实践成果,及时将训练法规、作战理论、信息化建设和科研成果充实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前瞻性。

二  紧贴装备维修实践变革教学方法

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变革要紧贴航空装备维修保障实践,本着学为中心、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根据专业基础、专业方向和岗位任职这三类课程特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员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一)  贴合装备发展态势,突出基础理论创新,变革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加强专业理论深化研究、军事装备使用研究和科研创新能力培育,可结合航空装备前沿技术、装备使用实际和创新比赛,以及教员科研项目开展研究,将专业基础课拓展为研究型课程。结合此类课程可以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开展专业基础课程实战化教学方法探索。

如飞机飞行动力学课程主要讲述飞机飞得怎么样(飞行性能),如何飞得更好(飞行品质),以及如何控制飞行(飞行控制),课程知识体系逻辑性强,内容比较抽象。根据课程特点可以采用PBL教学方法,在讲解“迎角静稳定性”内容时,先以“莱特兄弟飞机为什么飞不长飞不久?”引出迎角静稳定性讲解原理,然后根据部队装备特点提出“什么样气动布局是稳定的?”,得出迎角静稳定的核心内容,最后以新装备发展提出“飞机迎角静稳定性是不是越大越好”,引起学员的辩证思维,为下一个内容“放宽静稳定性”做铺垫。整个过程让学员的学习与问题挂钩,激发学员的主动性,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讨论解决装备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又如,飞机流体传动与控制课程主要讲述飞机内部管道流动原理和控制规律,装备使用中出现液压传动故障很多,根据课程特点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将部队出现的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员思考、质疑、讨论,利用流体传动与控制原理分析和解决部队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二)  结合装备列装实际,凸显保障能力培育,变革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方法

专业方向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员掌握部队现役航空装备,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装备使用保障中的维修检测、故障分析、性能评估等实际问题,可结合教员部队服务实践及部队案例,将装备课程拓展到装备使用保障的高度,结合课程特点,可采用对比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开展专业方向课程实战化教学方法探索。

专业方向课程涉及部队现役装备型号较多,而且还有跨代发展的新装备。如飞机构造学课程可采用对比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首先明确飞机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影响规律等核心教学内容;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围绕核心内容找出不同型号装备、跨代新装备的异同点;然后比较探讨不同代飞机的发展路线及发展趋势。通过对比法学习研讨飞机构造的原理和系统,有利于学员区分差异、掌握本质,获得规律性认识,培养学员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推理能力,以及结合装备特点的维修保障能力。

(三)  融合装备保障实践,强化岗位任职能力,变革岗位任职课程的教学方法

岗位任职课程教学目标是提升学员航装备保障的实践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装备使用保障中的具体操作、熟悉操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可充分利用院校装备操作条件、结合教员部队实践,利用装备操作课程培养装备操作和管理指挥的组训能力,提升学员的首次岗位任职能力。结合课程特点,可采用探究式、研讨式、探究-研讨式等教学方法,开展岗位任职课程实战化教学方法探索。

岗位任职课程一般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如航空机械检测技术课程,主要讲述飞机/发动机结构损伤的无损检测、油液分析和发动机监控等技术和方法,教学内容与航空装备维修保障紧密相关。根据课程特点可采用探究-研讨教学方法。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教员提供大量航空装备维修保障案例、部队保障设备及相关素材,学员认真分析其案例、设备,从中厘清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即理论来源于实践;然后通过学员对案例、设备及相关素材分析、交流、研讨,在教员的指导下,深入讨论并实践操作,建立正确的检测流程和规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即实践出真知;最后将掌握理论知识应用于部队实践中,指导装备保障,即理论服务于实践。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