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建设思路

作者: 郭春涛 史江涛

摘 要:新晋本科院校占我国高校较大比例,对其科研团队进行探讨,有助于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促进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逐步提高。该文首先对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进行定义,探讨其3个方面的内涵。进而讨论其8个方面的特征,并从5个方面对其进行分类。最后基于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特征,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为例,提出4项团队建设的注意事项,冀希有助于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建设。

关键词: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内涵;特征;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5-0069-05

Abstract: Newly-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o discuss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s is helpful to enhance their own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university quality. Firstly, this paper define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of newly-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discusses its connotation in three aspects. Furthermore, this paper discusses its eight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es it from five aspects. Finally,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in newly-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aking Sh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points for attention in team building, hoping to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in newly-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Keywords: Newly-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ideas

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来临之际,打好关键核心科技攻坚战显得尤为重要。高等院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多措并举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校深度融入并有效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对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增强高校国际竞争力、解决我国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1]。传统上,高水平院校具有更强的科研创新能力,能够获取更多的科研资源,取得更丰富的科研成果,因此更能吸引社会的关注和研究,处于科研体系的金字塔顶。而新晋本科院校由于科研力量薄弱,科研成果层次低数量少,很少引起社会的关注和研究。

截至2020年我国有本科院校1 270所[2],比2010年增加550所[3]。这些新晋本科院校大多是在大专院校、成人院校、独立学院的基础上组建,科研基础薄弱。提升这类院校的科研能力,对于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新晋本科院校大多缺少高层次科研人才,教师科研能力弱,因此很有必要组建科研团队,利用院校人才数量优势和多学科长处,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发挥群体力量和资源的优势,以尽快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达到本科办学的基本要求。

虽然新晋本科院校占我国本科高校较大比例,然而由于其知名度较小、科研成果层次低数量少,其为提升科研能力而做的一系列工作(如培育、组建科研团队)较少受到关注。因此,有必要对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建设思路等进行必要的理论探讨,以便使其科研团队建设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进而推动其科研工作上新台阶。

一  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内涵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有关高校科研团队概念的界定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①从传统意义团队的定义出发,特别是从管理学家拉姆斯登、斯蒂芬·罗宾、乔恩·R·卡曾巴赫等提出的团队的概念出发,再结合高校自身特点,进而对高校科研团队的概念进行界定[1,4-5];②从高校教学团队的概念中引申出高校科研团队的概念[6-8];③基于各级管理部门的文件,从中归纳总结出高校科研团队的概念。

基于前人研究,本文将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定义为:新升格或组建的高等本科院校根据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以科技创新和学科专业发展为目的,优选某个学科领域或研究方向,参考一定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科研能力、专业方向等,以学术带头人、科研领军人才等为核心,由若干技能互补的、在相关领域有一定专长的教师自发或被动共同组成的基层学术组织。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新晋”是其背景属性。“新晋”本科院校也就意味着该院校刚刚升格本科或者刚刚组建,其进行本科教育的时间较短。前人并没有对“新晋”的时间概念做出明确的定义。本文参考前人研究,结合高校科研发展规律,定义“新晋”主要指10年内,“新晋本科院校”主要是10年来政府主管部门批准设置的本科院校。例如,与2010年相比,2020年我国本科院校增加了550所[2-3],占本科高校比例43.3%。

第二,科研和教学是该团队的主要功能和根本任务。高等院校的性质决定了其科研团队与其他类型科研团队的使命有着显著的区别。高等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的重要使命。因此,组建科研团队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升高校的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更是为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使教师始终处于科技和学术发展的前沿,保证教学内容与质量的不断更新与提高。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要充分认识教学和科研的互补性,通过科研工作夯实理论教学的根基,通过教学培养和发掘创新型人才,使教学与科研相得益彰。

此外,新晋本科院校大多都是教学型高校,除了科研工作外,教学才是这类高校教师的根本任务,更有部分高校将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组合为一个团队。

第三,创新是其本质属性。新晋本科院校组建科研团队的目的是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凝练研究方向,汇聚专业人才,整合科研资源,着力提高科研水平,增强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获取原创性、创新性成果,进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促使学校学科、专业、科研又好又快发展。

二 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特征

前人对科研团队进行了诸多研究,分析了不同类型科研团队的特点[1-8]。然而,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明显与企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团队的特征不同,这决定了其运作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以下主要从8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  团队组建多源于行政命令

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的组建方式不同,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组建更多是依靠学校行政命令、系部或教研室整合,较少是基于研究项目自主组建。在实际的组建过程中,学校、学院基于优势专业或学科,将相关教师整合在一起,或者为了申报项目或奖励,将部分或全部教师整合成一个团队。这种团队凝聚力较差,没有或较少有项目资金支持,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平时团队间的科研交流也很少。

(二)  团队成员是非全时的研究人员

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比,新晋本科院校较少具有硕士点或博士点,科研团队主要由教师组成。这类院校又往往都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生师比偏高的特点,教学任务繁重[9],部分新晋本科院校规定专任教师的年教学工作量超过400学时。与企业科研团队相比,虽然各类高校的教学工作量有较大差异,但作为科研团队成员的教师,教学工作才是其第一任务,教师是非全时的研究人员[1]。新晋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的繁重,严重挤压了科研时间,导致科研团队研究力量不集中,创新能力不稳定。

(三)  团队负责人的角色极其重要

一般来说,科研团队的负责人往往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良好的学术道德、较高的学术声望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中,科研团队一般有较好的学术梯队,除了负责人外,其他人也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团队的研究方向、科研水平、研究成果是团队共同决定的。而在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中,负责人的学术造诣相对不高,团队整体的科研能力较弱,较难申请到高级别的纵向科研项目,而横向科研项目可能主要取决于团队负责人。这就凸显了团队负责人的重要性,其对团队的人员构成、研究方向、科研水平和奖惩措施等有着绝对的话语权[10]。

(四)  团队成员间大多并不是平等关系

理论上,科研团队应该是一个成员相互尊重、人人平等、充分发扬学术民主的群体,不存在一言堂现象。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中,每位成员都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这种平等关系体现得更为明显。而在新晋本科院校,团队成员往往同属于同一个教研室、系部,科研团队负责人往往是教研室主任、系主任、院长等,存在行政上的上下级关系,在教学、教育、事务性工作方面能够约束团队成员。同时,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项目课题大多都源于团队负责人,其他成员没有项目或者项目较少、较小。这些都导致团队负责人与成员间并不是平等的关系,负责人的意见往往决定了事情的发展方向。

(五)  团队科研的第一目的不是为了创新

与企业和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相比,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科研压力相对较小,科研意识不强,成员从事科研活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前提下,可以较为自由地选择研究的课题。但大多成员从事科研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而是为了评职称,为了完成学校的科研工作量,大多沦为“为了科研而科研”,导致其研究成果很多仅停留在报告里,而很少考虑成果的市场化应用。

(六)  科研平台层次低,科研能力弱

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常依托于实验室、研究所、工程技术中心等,大多具有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平台,实验仪器繁多,种类复杂,价格昂贵,实验室软硬件都较先进,科研平台层次较高。团队成员也以教授、副教授为主,学历层次以博士为主,科研能力突出。而新晋本科院校较少具有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平台,科研团队多依托于教研室、专业、系部,实验室多以教学仪器为主,基本没有大型贵重的科研仪器,科研平台层次低。团队成员也以讲师、助教为主,学历层次多为硕士。在目前科研基本成为“博士之间游戏”的情况下,硕士很难在本科高校取得明显的科研成果。

(七)  团队成员的归属感不强

团队成员的归属感来自与其他成员的关系、荣誉感、认同感和成就感等。由于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项目较少,需要协作完成的任务较少,各成员在科研方面的互动较少,作为团队成员的重要性很难体现。同时,科研团队高级别研究成果不多,较少获得各级别的奖励,除了少量的科研津贴外,团队成员精神层面的荣誉感、认同感、成就感较难获得,更难以通过科研团队获得职位的提升、职称的晋升等。这些共同导致科研团队成员的归属感不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