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学分制下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调查研究
作者: 吴明 崔穆峰 菅博书 袁燕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民族院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受经济、地域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等因素的限制并未取得明显效果。该文采用文献调研法和问卷调查法,从弹性学分制现状、配套设施与管理情况、创新创业环境、创新创业教育情况及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研究民族院校在弹性学分制下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找到民族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为其他民族院校学分制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弹性学分制;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分制改革
中国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2096-000X(2023)26-0047-04
Abstract: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students, ethn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not achieved obvious results due to the constraints of economy, region and the weak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studen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ethn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flexible credit system from five aspects, inclu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flexible credit system, supporting facilities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nvironm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using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credit system reform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other ethn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flexible credit system; ethn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reform in the credit system
弹性学分制是针对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现状提出的一种改革思路,是在现行本科学年制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及经济承受能力自主安排学业,可自由选择跨系、跨科或跨专业学习,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提前或推迟毕业,攻读一个或两个学位[1]。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申请提前毕业,而学习能力弱一些的或者有特殊原因的学生可以申请延期毕业[2]。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贯彻“全面培养”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出各级各类非常出色的创新创业人才[3]。与其他高校相比,民族院校在办学定位与水平、课程与学分制的设置、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功能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主要担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出形形色色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其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而非常有必要调查了解当前弹性学分制下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这对制定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及建议具有现实意义[4-5]。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民族地区高校在弹性学分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弹性学分制现状、配套设施与管理情况、创新创业环境、创新创业教育情况及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研究了云南民族大学在弹性学分制下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找到民族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探索弹性学分制下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为其他民族院校学分制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也为教育行政部门设计或调整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一 民族院校学分制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的是网络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对象是云南民族大学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这些学生经历过学校的多次选课,有些还经历过重修,对学分制改革比较了解,能真实地反映问卷中涉及的内容。问卷或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弹性学分制现状、配套设施与管理情况、创新创业环境、创新创业教育情况及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一) 民族院校弹性学分制管理现状
1 对弹性学分制的了解情况
根据云南民族大学学生对弹性学分制的了解情况来看,虽然有97.2%的学生知道“学分制”,但却只有28.6%的同学理解“弹性学分制”,85.8%的学生不认同“弹性、自由学习”的学分制管理模式。这表明绝大部分学生虽然很了解学分制,但对于“弹性”的理解还不够,还是按照以往学年学分制的模式,被动接受学校或学院的安排。
2 课程设置及选课情况
据调查,85.3%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理论性太强,而且必修课的学分有点多,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选修其他课程;86.4%的学生觉得选修课数量太少,特别是实践技能类课程,不能满足自己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从选课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没有自己的主见,都是跟风,主要是根据专业知识结构来选课,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说明学生在选课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缺乏专业的指导。
3 师资情况
关于创新创业师资情况,只有18.7%的学生认为本专业课老师具有创新意识, 88.2%的学生认为很多老师缺少创业经验,说明大部分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相对不足、创业经历或经验比较欠缺,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师资培养与投入。
关于本科生导师制,有97.6%的同学认为实行导师制是有必要的,有63.7%的学生希望导师能够帮自己规划和指导今后的学生和生活。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安排导师制是很赞同的,期待导师能对自己的学业、思想和今后的人生给予规划和指导,避免大学期间的迷茫和走弯路。
(二) 民族院校弹性学分制配套设施与管理情况调查
1 学校教学物质资源情况
有75.8%的学生认为在选课时网络太卡,很多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课很难选上。还有78.4%的学生认为热门课程选课的人数太多,听课质量不好。又有64.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教学物质资源很老旧,如计算机、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等更新慢,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说明学校的课程和教师资源不是很充足,教学基础设施还应不断完善,以满足弹性学分制下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学分与学籍管理情况
据调查和访谈发现,87.3%的学生认为创业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不会因自己创业而申请“缓考”或“免听”,表示学校内的学业必须完成,当创业与学业冲突时,都是放弃创业;97.5%的同学不知道因自己创业没时间学习可以申请暂时休学,只要在规定的年限内学校会保留学籍;98.3%的同学表示没有因自己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如学校组织的各种社团、各级各类竞赛)而去换学分。由此可见,加强弹性学分制与创新创业的管理和宣传非常重要。
(三) 民族院校创新创业环境调查
云南民族大学鼓励各个学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交流,各个专业可以结合本专业教学特点和特色申请开放实验室,或与企业建立实习实训教育基地,这方面主要体现在理科学院,有85.6%的理科学生表示学院拥有开放实验室并有较好的实习实训场所,文科学生则只有20.8%,说明还应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意识,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 民族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调查
根据云南民族大学调查和访谈发现,93.1%的同学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对其就业能力的提升是有帮助的,只有少数同学认为没有帮助。但91.2%的学生对自己创业没有自信,表示所需的资金和创业能力不足,仅3.6%的学生表示已经或正在规划创业。
虽然除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外,创新创业还受创业机会、资金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直接结果,可见,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迫在眉睫,必须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和学校等各方面的资源,努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 民族院校创新创业评价体系情况调查
因大部分民族院校不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高[6]。根据云南民族大学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只有26.9%的同学对自主创新创业感兴趣,9.8%的学生愿意尝试自主创业,98.2%的同学不知道创新创业如何来计算学分。说明学校要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创业,以缓解就业压力。
二 民族院校学分制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 对弹性学分制认识不够全面,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弹性学分制最大的特点是学习时间的伸缩性,是一种“弹性”的教学管理模式,仍是在选课制的基础上, 实现学制的弹性化和目标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特长和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实现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而创新创业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可以使学生结合自身特长选择自主创业[7]。
目前大部分民族院校实行的学分制仍停留在学年制的基础上, 可以说仍属于学年学分制,并没有彻底改革成弹性学分制,还停留在学校强制安排、学生被动接受的阶段,从而导致还是以专业教育为主、通识教育为辅,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非常少。因为对弹性学分制缺乏深刻认识,大部分民族院校没有实现学分制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很难以落实“自由、弹性和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8]。
(二) 教学资源不足,缺乏专业创新创业导师
弹性学分制主要体现在“弹性”上,学生具有自主性和选择性,但现有的学年学分制开设的课程还是根据以前的培养方案,仍是以学期为单位,不同专业间跨度很大,专业性也很强,导致学生可选修的课程很少,只能以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为主,体现创新创业能力的选修课少之又少,教学资源明显不足[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