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创竞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究
作者: 王兴华 郭亚亚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在校大学生时刻处在“有国家政策支持、专业人士指导、学校赛事引领”的便利环境中,大学生通过参加创新创业学科类竞赛可以促进各高校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想和意识,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目的。该文针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系列课程活动现状的剖析,对改进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体系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双创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6-0051-04
Abstract: Under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college students are always in a convenient environment "supported by national policies, guided by professionals, and led by school events".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discipline competi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 refor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be promoted, the ideas and conscious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will be cultivated, and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will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learning, teaching and innovation through competition". In this stud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ctivitie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e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alyzed, an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ystem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activity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轮流开展。随着各项竞赛的拓展与深化,竞赛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大学生课外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赛事氛围。但部分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同时,在校大学生由于自身认识的不足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参与创新创业类赛事的过程中也显露出很多问题。为此,本研究团队进行了“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情况”及“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的问卷调查。共有来自黑龙江、吉林、河北等26个省市的各高校和专业的500余名在校大学生参与。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情况的分析,针对改进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一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 国家政府重视,政策供给加大
2010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这是一个有关推动创新创业管理工作的全局性文件。
2011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从9大领域、30个方面明确了96条政策措施。包括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创业便利化;优化财税政策,强化创业扶持;搞活金融市场,实现便捷融资;扩大创业投资,支持创业起步成长等。且政府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也创立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优惠税收政策、小额担保贷款的贴息扶持、免征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学生获得教育资助和免费就业服务等。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为了强化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政策扶持和引导,教育部将会同政府相关部门做好统筹引导,继续推进国家鼓励高校创新创业各项政策的实施。当地各级政府要强化组织指导,及时研究制定并实施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及时协助他们处理实际情况。在五大新发展理念中,创新居于第一位,“双创”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的新使命和新任务。
(二) 高校创新教育引导,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众多院校在创新创业培养方面再添助力。尽管目前大多数院校针对本科生创新创业的培养存在不足,但经过近年来国家有关政策的扶持和指导及各项改革政策的出台,已好转不少。研究团队调研结果显示,有55.32%的学生表示自己参加过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互联网+”的新时代背景下,各高等院校都在积极响应国家有关优惠政策,为在校本科生搭建技术创新的舞台和机遇。为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试验、撰写学术论文、获取发明专利和独立技术创新等,全国88.75%的院校设立有创新创业教室,全国70.95%的院校建立了创新型创业研究所或创客服务中心等,全国70.77%的院校设有创业实践平台。各院校还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将学员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教学活动确定为课堂学习”等手段激发学生们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的兴趣。在对于“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竞赛的原因”调研中,有36.28%的学生表示参赛是为了获得学分。同时,各院校也在积极地建立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并开设了创新创业训练班、创新之星培训营等活动。
对于大学生来讲,通过学校搭建的便利平台,参加创新创业赛事有利于了解当下就业环境、行业和市场环境,从而能更快地找到未来的自我发展方向,制定就业计划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可以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思维方式,从而影响个人未来的职业规划,拥有此类想法的学生在参与调查的574人中分别占比67.60%、64.81%、64.46%。
(三) 学生热情高涨,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2004年,全国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还只占全国学生总量的0.31%,历经了10多年的迅速成长,至2017年全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数量得到了很大提升。调研结果表明,2017年我国约有3.71%的大学生期望毕业后就可以实现独立创业。2017年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与院校超过2 241所,团队共申报项目37万个,参赛学员突破了150万人。2020年,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计630万人、147万个项目申报参赛,总参与人次约为2017年的4倍有余,项目申报数量也增加了2.5倍,大学生自身的参赛热情也逐渐高涨,创业意识持续增强,如今已经成为“双创”主力军。
二 影响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赛事的因素
(一) 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赛事的积极因素
1 知识学习内动力
掌握与巩固知识是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比赛的主要原动力,各专业在校生参与创新创业比赛多以本专业为基准,努力开拓与创新,着重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际运用能力。而由于专业基础知识大多由教师讲授、考核,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也普遍欠缺。大学生创新创业类大赛主要面向全国高校,要想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需要学生积极掌握并复习竞赛中所需要的相关专业学科知识,所以可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学习和巩固专业学科知识。从而在不断参赛的过程中获得扎实的理论基础。
2 能力培养内动力
能力培养是广大学生参加各类赛事的内在动力。渴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是很多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赛事的内在动机。调研显示有66.25%的学生表示参加此类竞赛的原因是为了培养个人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其中认为参加此类比赛后提升了个人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学生占比分别为77.89%、70.88%、59.30%。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进行模拟创新型服务项目,并撰写创新创业计划书。一方面,可以通过创业战略的选择、计划的安排、创业市场的分析和经营策略的决策等,培养个人的创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自主组织队伍、宣传、报名、撰写策划书、修改讨论和创新创业培训等一系列活动,能够与广大同学、指导教师、学校和企业等建立良好联系,从而更好地锻炼和提高自主策划、创新和实践能力。
3 荣誉激励内动力
获得各项赛事的荣誉是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重要动力。相对于其他比赛,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下,各高校对创新型赛事倾注了更多的师资力量与物质支持。专业的大赛指导与比赛演练使得参加此类赛事获得竞赛名次和荣誉的可能性提高。同时,学院和比赛组委会设置了一定的奖励,这是学生们参与此项比赛的主要激励力量。此类赛事的荣誉分量更重,对于就业也有一定的帮助。调研结果显示,66.67%的学生在参加创新创业类大赛中获得了名次,54.89%的学生认为参加此类比赛的原因是来自荣誉和奖品的激励。
4 个人素质内动力
年轻的大学生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业精神,他们精力旺盛、无所畏惧、勇攀高峰,敢于正视困难,勇于迎接挑战。敢于走出“舒适圈”以丰富自己的爱好与人生。有52.37%的学生表示参加创新创业类大赛是为了拓展个人兴趣、创新思维。同时,他们是新生力量的代表,他们有理想有目标,具备创业者所具备的素质。并且大学生基本上没有成家的,因此也没有来自家庭和经济的压力。大学生的年纪一般在25周岁以下,父母尚年轻且可以提供经济和精神上的帮助,即使创业失败,他们也可以带着经验进入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就业。相比于很多社会人士来讲,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压力更小一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2.63%的学生表示在创新创业时受到了家人的反对。此外,大学生思想灵活、熟悉互联网。当代大学生一般都是95后及00后,在互联网环境下长大,生活中能够熟悉使用互联网,对互联网有着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在接触新鲜事物时更为快捷,处理问题更善于灵活变化,也更易于把握新的机会到达人生顶峰。
(二) 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赛事的消极因素
1 缺乏社会经验
调研中有65.26%的学生表示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最大的困难是缺乏相关经验。52.98%的大学毕业生认为自己在进行创新创业时的最大阻力来自于经验不足,以及没有良好社会关系。也就是我们生活在大学校园中,没有系统地在社会中进行工作就业,因而缺乏社会经验、市场经验与职场经验。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课本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与经营管理理念。且学校的教育更加理论化,学生无法对自身有清晰的认知。使得在校的大学生并不熟悉社会情况,对实际的劳动市场也没有了解。很多大学生对于创业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一种美妙的设想和概念上,所以在开展创新创业赛事的时候往往都会想当然,没有经过市场的调研论证,完全脱离了现实,而这样所提供的产品往往也会富理想化,甚至根本就无法做到产品市场化。并且,身为在校大学生,在此年龄段大家的社会关系都较为简单,多以父母、老师、同学和相同年龄段的朋友组成。因此,缺乏良好社会关系带来的资源缺失也是在校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阻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