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制药工程专业“新工科核心素养+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作者: 王斌 张腾霄 赵洪波 黎莉 张雅娜 张春华
摘 要:新工科背景下,构建应用型大学制药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模式与途径。明确新工科人才核心素养,深挖制药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转变教师观念、围绕核心素养和课程思政修订课程大纲、改革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新工科建设与课程思政相互借力,制药工程专业形成“新工科核心素养+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为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进一步实施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制药工程;新工科;核心素养;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6-0173-0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the paper construc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odel and approach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major course in the applied university. We clarify the core quality of new engineering talents, dig deeply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change the teachers' concept, revise the curriculum outline, reform the curriculum mode and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ode around the core quality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valu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and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support from each other, and the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major forms 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of "core quality of new engineering+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engineering majors.
Keywords: applied university;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new engineering; core literacy;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制药行业是我国朝阳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我国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担负着为制药行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任。制药工程专业是化学、生物学、药学和工程学多学科融合的工科专业。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在新工科背景下,以课程思政为突破口,持续开展“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理念,以制药工程专业为例,挖掘新工科核心素养和制药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切入点,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使新工科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相互借力,形成“新工科核心素养+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 新工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思政
(一) 新工科核心素养
在新工科建设时代背景下,我国工程教育对高质量工程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目标。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制药行业发展要求、具备良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与制药相关领域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1]。在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其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家国情怀、大局意识、生态意识、工程伦理意识、创新思维、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等[2-3]。
(二) 课程思政
工科专业课程的特点多以反映事物自然规律和作用机制为主,在实际教学实践时普遍倾向关注知识和能力培养,而关注育人功能偏少。课程思政是一种涵盖思政教学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达到立德树人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深度挖掘制药工程专业课程内容中蕴含新工科核心素养:例如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职业伦理、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辩证思维及团队意识等。在新工科和课程思政背景下,不仅要培养学生工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应用的能力,还要将“新工科核心素养+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形成润物无声、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二 制药工程专业“核心素养+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施路径
(一) 建设育德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
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教育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对知识的热情、对成长的信心、对生命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工科提出的人才培养应坚持立德树人、德才兼备,其核心要素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使命,德为师之本,师以德为先。教师的学识水平、道德水准、责任感、价值观、身心修养和团队精神等内在的反应是教师育德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博学的文化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均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个人精力、兴趣、专业知识等因素影响,工科专业老师相对来说重技术、轻思政。因此,要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时、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其难点是教育者先受教育,关键点是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与“融入”。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时,教师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因此,教师要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的前沿,刻苦钻研,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
如何建设育德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①通过“三集三提”,即集中培训提素质、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备课提质量。绥化学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程思政、全员育人的专题培训会、研讨会(线上和线下形式)。例如开展课程思政素材设计比赛、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示范课、教研室教学研讨和课程组集体备课等活动,有效增强了教师育德意识、育德能力和自觉意识。②搭建平台,引导教师以教学微课大赛、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教学创新大赛、教学能手大赛、教学新秀大赛和一流课程评比等教学大赛为契机,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将“新工科核心素养+课程思政”深度融合,进行课程思政的改革探索和实践。③教师通过自学、先进领学、集中研学、在线学和社会实践等学习方式,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和育德能力。④专业教师要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没有对学生真正的爱,就无真正的教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生活状况和学习状况。平时多与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和学生本人沟通交流,还可进入学生班级微信群、QQ群,如实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状态及生活学习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新工科核心素养+课程思政”深度融合。⑤专业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打造有温度、有情怀、有吸引力的课程思政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内驱力,树立专业自信,产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课程定位
为了使“新工科核心素养+课程思政”融入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需从学生发展、行业发展、学情分析的角度,不断修订和完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论证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明确课程定位与核心价值。以“新工科核心素养+课程思政”为导向,在大纲中明确将课程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三层次。结合具体章节知识明确各个章节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有机统一,使学生品德润心、公德善心、大德铸魂。
例如:制药工程专业的药剂学课程教学目标为通过本课程教与学,力求使制剂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掌握各类剂型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分析、解决制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评价各类制剂质量;初步具备设计乳剂、颗粒剂、片剂制备工艺的基本能力;为从事药物制剂优质生产、充分发挥药效、保证用药安全,更好地为卫生保健事业服务打下扎实基础。药剂学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为引导地方高校药学类专业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扎根基层和服务地方的职业素养。课程教学中挖掘人文精神,即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形成对医药文化、职业价值认同感;明确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及科学家精神对药物研发和生产的促进作用;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广阔胸襟、勇于创新的制药人才。
(三) 重构课程内容,融入课程思政
以“新工科核心素养+课程思政”为导向,站在学生发展高度,优化课程内容,逐渐向能力型课程转变。根据课程大纲,深度和广度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思政元素,结合课程思政融入点和预期成效,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课程思政内容一定要引起学生共鸣,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并能付诸于实践。
课程思政融入点途径:①从知识点发现和发展、技术应用、产业和市场、与社会生活的关联中发掘;②从知识内涵的价值观、哲学、思维、逻辑和情感中发掘;③从大师个人成长道路、学科发展史、教师个人经历中发掘;④从失败教训、警示性问题、原因分析中发掘;⑤结合专业,从当前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出发,从寻求解决方案时所呈现的价值观和思维方法中发掘;⑥从实验课中蕴含的对制度的敬畏与遵守、绿色环保、尊重生命、团队精神、发现与质疑、探索及创新思维中发掘。⑦根据课程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提出问题导入课程,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吸收、内化与拓展[4]。
例如,制药工程专业课程将“新工科核心素养+课程思政”贯穿整个教学实践过程,在对课程的整体设计、对课程内容所蕴含思政元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聚焦“家国情怀、社会发展、专业精神、三观塑造”4个层面为制药工程专业的“新工科核心素养+课程思政”育人主线,分层次、有计划、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的教学全过程,最终实现三全育人。例如,药剂学课程在讲绪论前,推送学生观看影片《我不是药神》,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制药业现状、专利保护情况及我国目前自主研发新药的信息,分析我国仿制药研究水平。课堂上,同学们制作PPT进行讲解,激发同学们服务意识、自主创新、科学研究的素养。化工原理课程,在学习传热和换热器内容时,将绿色生态文明的思政点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增大传热面积、增大平均温度差和总传热系数等方面入手,思考如何提高传热速率,培养学生节能减排和创新意识。制药工程专业课程的“新工科核心素养+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途径如图1所示。
(四) 多样化、多元化立体育人模式
创新教学方法,让课堂氛围更有温度。让学生在行为体验与情感体验中产生共鸣,让知识的传授更有温度。以 “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学习效果”为中心,巧用思政元素,进行多形式的翻转课堂。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让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课堂由被动式、沉默式、问答式逐步向主动式、活跃式、对话式及思辨式转变。课堂上采用情景式、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探究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开展快乐教学,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提升教学效果。
丰富教学内容,让课程内容更有深度。通过线上线下、课堂内外多元化协同育人。遵循“学习金字塔”,依据学习内容留存率由低到高依次是听讲、阅读、声音图片、示范演示、小组讨论、实际演练(做中学)和马上应用(教别人)的规律设计学习模式,将MO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与讲授式、讨论式学习模式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相互补充、最大程度发挥线上线下协同育人功能[5]。应用雨课堂、智慧树、学习通、钉钉、微课及MOOC等线上教学平台,通过布置预习作业,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图书阅读、文献检索等方式,寻找“研究热点、医学前沿、行业发展状况”等方面案例,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机会,坚定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社会热点案例讨论,关联用药安全和药事管理与法规方面的德育教育内容,增强学生法治观念、社会责任意识等。通过布置任务—方案设计(学生分组、查阅资料、讨论总结)—方案实施(学生代表到讲台分享学习成果,与大家互动、讨论)—总结阶段(教师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和考核)。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学生主动思考、善于表达,培养了学生主动深度学习的习惯,这种积极参与和体验的学习方式,教学相长,同时使课程思政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例如,在讲到灭菌和无菌制剂时,让学生查阅、筛选有关欣弗事件和甲氨蝶呤事件的资料,并要求学生针对问题寻求合理方案,小组通过讨论与合作,制作课件,选出代表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遵守标准化操作规程,培养学生岗位职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些章节采用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学生主动思考、善于表达,培养了学生主动深度学习的习惯,这种积极参与和体验的学习方式,教学相长,教学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