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专业(卓越班)课程思政教学
作者: 林凌 邓小刚 罗源皓 马丽丽摘 要:课程思政能有效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的培养,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该文以应用化学(卓越型)专业钻井完井液技术课程为例,按照课程教学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从学科背景、学科交叉、国家政策等方面梳理课程思政切入点,并分为政治意识、价值取向、历史使命和人物功绩四个方面阐述课程思政素材的选择及切入。合理的思政育人目标,配合课程思政设计,穿插丰富、生动的思政素材,可提升学生获得感、改善教学效果,实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目的。
关键词:课程思政;钻井完井液技术;思政素材;立德树人;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6-0189-04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can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moral quality and ideology and politics, which is one of the main contents of current college education work. Taking the course of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Flui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spects of the course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history of discipline development, the deeds of scientists, policy orientation, and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based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notation of the course, combined with the cours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he goa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entry point is divided into four aspects: political literacy, moral cultiv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The selection and ent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terials for the course are described. Reasonable goal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sign of the course interspersed with rich and vivi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terials can deepen the impression of knowledge points,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Fluid Techn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terials;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teaching effect
高等教育旨在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乃至全才,除了对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要求,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1-2]。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是人才道德素质培育的主阵地,也是决定接班人培养质量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环节。目前,“课程思政”已被全面纳入本科立德树人的教学新体系[4-6]。按照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的战略部署,全国各大高等院校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和实践,重视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并将课程思政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西南石油大学积极投入“课程思政百千万工程”,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西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卓越班)的前身是油田化学专业,具有极强的工科特点和行业特色,于2022年5月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组织的工程教育认证[7]。该专业立足四川、面向西部、服务全国,通过专业化和特色化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又红又专”的油田化学毕业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以三大石油公司为首的中国油气行业,逐渐成长为中国油气行业的中流砥柱型人才,确保了国内油气稳产、上产。应用化学专业(卓越班)培养方案的专业课程既包括了“四大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化学核心课程,也涵盖油气田应用化学、钻井完井液技术、油田化学工作液设计等专业核心课程。因此,本文以钻井完井液技术课程为例,分析了其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及素材,对应用化学专业(卓越班)其他课程及其他传统工科主干专业课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 专业特点及课程简介
钻井完井液技术(以下简称“本课程”)是把胶体化学理论、油气钻井工程与石油地质交叉融合的应用型课程。其以胶体化学为基础,以钻井液与钻井工程的关系为主线,全面讲述了钻井液的基本原理、工艺和技术,章节内容包括钻井液性能、配浆材料与处理剂、钻井液体系、固相控制技术、井下事故复杂的钻井液技术及油气层保护钻井液技术等。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训练,学生初步掌握油气田钻井、完井工程中的工作液基本理论和技术,并结合油气井工程、石油地质等专业基础知识。总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油气田钻井、完井过程中技术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团队在钻井完井液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设计和教学全过程中贯彻言传身教理念和立德树人理念,结合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教学大纲修订、挖掘课程思政的基本切入点、规划教学设计等步骤,实现三观塑造、能力培养及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
二 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依据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专业认证要求和标准,结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教学团队将钻井完井液技术课程与应用化学专业(卓越班)的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进行合理对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本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一) 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钻井液性能对钻井工程的影响、钻井液性能的变化规律与调控方法,能够对高温、电解质、固相等因素对钻井液的影响进行分析和处理。
2)掌握预防和处理井下事故复杂的钻井液工艺原理,并能够根据钻井地质、工程资料正确分析判断可能面临的井下事故复杂情况,并提出正确的技术方案。
3)掌握钻井液、完井液配浆材料及处理剂的作用原理与使用方法,掌握常用水基、油基钻井液组成、配方,能根据地质、工程需要开展钻井完井液体系的研究和设计。
(二) 思政育人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工程伦理意识,养成尊重科学、敬畏自然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3)培养学生的专业使命感和家国情怀。
4)帮助学生坚定政治立场、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 钻井完井液技术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切入点
(一) 学科背景
从世界范围内的钻井历史入手,弘扬我国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元一统志》记载:“延工县南迎河有凿开石油一井,其油井燃,兼治六畜疥癣,岁纳壹佰壹拾斤。又延川县西北八十里永平村有一井,岁办四百斤,入路之延丰库。”《元一统志》成书于公元1286年至公元1303年间,可以推断,距今700多年前,中国人已经开凿出油井。世界上第一口千米井也在中国,即四川省自贡市的兴海井。该井于1833年开钻,1835年钻至井深1 001.42 m完井,自喷盐水和天然气,在现场设灶,以气熬盐,成为当时盐场经济价值最高的盐井。这口井至今超过180年,仍在出气和产盐水。
结合我国能源行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全的发展史,从玉门油田的第一口油井、第一个油田、第一个石化基地,到完成大庆石油大会战并甩掉“贫油”帽子,再到如今我们国家在高温高压储层勘探开发、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等技术领域进入国际前列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不懈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
通过学习钻井工程以及钻井液技术、完井液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带领学生正确理解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规律,又能体会到主观能动性对于将认知转化为实践的重要性。从学科发展的偶然性(偶然的科学发现或者技术革新)和必然性(国家和社会的需求)的辩证关系入手,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重要论述为最终落脚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以及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
(二) 学科交叉
钻井完井液技术是应用化学专业(卓越班)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特点,同时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该课程融合了地质学、高分子化学、表面胶体化学和钻井工程等多个学科方向的知识,对油气田钻井过程中所用到的钻井液体系、完井液体系进行理论分析和案例讲解,在学科思维培养和工程思维培养方面有突出效果。
(三) 国家政策
2020年9月,我国加入了碳减排大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8]。在同月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科学家和广大科研工作者提出了“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9]的总体要求和历史责任,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需求的快速增加,原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2021年分别超过70%和40%。根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预测,2030年进口天然气占比将达50%,届时,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均会超过国际公认的50%安全警戒线。考虑到我国贫油、少气、相对富煤的资源禀赋特点,如何利用高效钻采近年来发现的较为丰富的页岩气、致密气,以及天然气水合物,是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措施。油气行业应该迎难而上,响应国家对能源自主和能源安全的号召,不断提升气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利用效率,同时提高资源储备、缓解资源能源紧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对于应用化学专业(卓越班)的学生而言,投身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将个人发展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激发学生的专业使命感和家国情怀。
四 基于混合教学方式,多方位融入课程思政
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结合MOOC精品在线课程油气田应用化学中“钻井液”部分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结合在线互动问答,课后采用学习通APP布置视频学习资料和小测验,以加深学生印象,将评价融入教学全过程中,并且潜移默化地融合课程思政。因此,思政内容的融入选择更广,既可以通过用于课堂教学的PPT切入,也可以视频资料等形式在课前、课后引入。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可针对非常规油气、可燃冰、地热等油气行业当前热点进行引申性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还可以结合二氧化碳驱油(封存)、氢能等“双碳”热点,加深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的了解程度。作为补充资料,可以向学生推介钻井完井液相关公众号,比如“石油圈”“钻井液技术”等,便于学生通过熟悉、便捷的渠道了解业务第一手信息,开拓眼界、与国际油气前沿动态接轨;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专业学术讲座,提升各种知识储备,培养创新意识和学术热情;在每周一次的答疑时间,引入学生共同参与答疑与集中宣讲,既着眼于学生的学业指导,又重视朋辈答疑,提高思政育人的实效性,丰富答疑辅导的形式与内容,发挥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作用。上述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特征,将课堂思政紧密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兴趣,以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