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院校省级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
作者: 汪友明 艾琼 李龙春
摘 要:以创建安徽农业大学省级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系统阐述中心建设的背景、目标、主要建设内容及成效和成果等方面的内容。中心通过多年的内涵建设,优化实验教学体系,规范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强化仪器设备管理,建立网络信息平台,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发挥中心辐射和示范作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农林院校;实验教学;内涵建设;示范中心;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7-0018-04
Abstract: Based on provincial basic chemistry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of Anhui Agriculture University,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objectives, main construction contents, result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enter. Through several years' construction, the center has optimized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standardized the construction of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ed the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ers, strengthened the management of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established a network information platform, expanded the social service function, played the role of center radiation and demonstration,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words: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experiment teaching;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demonstration center; laboratory
安徽农业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安徽省教育厅批准建立的“安徽省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隶属于理学院。中心现有专兼职实验人员41人,其中博士学位21人,硕士学位13人,正高级职称(教授)6人,副高级职称(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16人,中级职称(讲师和实验师)19人。中心每年开设的基础化学实验Ⅰ、基础化学实验ⅠA、基础化学实验Ⅱ、基础化学实验Ⅲ、物理化学实验Ⅰ、物理化学实验Ⅱ和物理化学实验ⅠA等基础实验课程以及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工程化学实验、有机合成实验、环境化学实验、材料化学实验、农药化学实验、商品化学检验实验、天然产物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农药残留化学实验、应用化学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Ⅰ和应用化学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Ⅱ等专业实验、实践课程,主要面向学校农学院、工学院、理学院、植保学院和林学等,专业实验、实践课程主要面向学校农学院、工学院、理学院、植保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园艺学院、林学与园林学院、动物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和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等12个学院,涉及30多个专业、150多个班级约5 000多名学生。
通过中心多年的建设,整合和优化实验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思路、修正教学理念,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全面提升学生实验动手技能和创新意识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引领示范作用[1]。同时中心理顺了对内和对外的关系,对内,中心做好实验室硬件和软件管理工作,发挥了实验教学服务功能;对外,中心发挥了合作和交流功能,广泛与省内化工企业开展合作和交流,已经与中盐红四方、安徽丰乐农化、安徽久易等多家企业建立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初步达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
一 中心建设背景
早在2002年,学校响应国家政策推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根据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为核心[2],对实验室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和重组,将以前依附在应用化学系下的12个实验室独立出来系统构建,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成为“安徽省基础化学实验示范中心”。
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和副主任各设1名,其中主任负责中心的全面工作,副主任负责中心人员的管理、实验教学管理、仪器管理、实验室资产管理和低值易耗品申报等工作,明确中心人员的分工和职责,各实验组组长负责相应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理论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共同负责实验室和仪器室实验课程教学,中心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中心对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进行教学统筹调配,对实验室的功能进行整合,打破了“学科壁垒”[3],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实验室的闲置率大大减低,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得到大大提高。
二 中心建设目标
中心坚持以服务地方高校本科实验教学为宗旨,以适应新时期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发展需求,构建了层次分明、相互衔接、三级递进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基础性→综合设计→创新实践),能够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4-5],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将实验中心建设成具有先进性的教学理念、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高水平并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特色显著的实验教学效果和教学成果,在安徽省乃至农林院校有一定影响的基础化学实验示范中心。
三 中心的主要建设内容
(一) 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6]。实验教学改革在中心建设过程中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7]。中心将传统的独立开设的三大化学实验课程(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进行实验内容整合、优化,打破课程界限,开设基础化学实验Ⅰ和基础化学实验Ⅱ课程,同时修订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并提高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学分比重,强化了应用化学专业学生与市场对接过程中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不影响理论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将实验教学进行分层次教学,教学类型由浅入深,合理设置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及时更新实验内容,增设一定比例的前沿科研成果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使实验课程设置更趋人性化和科学化,使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成为一个整体,不再人为地割裂开,以便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从简单到综合、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二) 规范管理制度建设
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政策和制度,结合中心实际,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在岗位职责方面,制定了《中心主任岗位职责》《实验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实验准备人员岗位职责》和《值班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等制度;在仪器管理方面,制定了《中心玻璃仪器库管理制度》《中心低值易耗品损坏赔偿制度》《中心大型仪器使用登记制度》和《中心仪器设备维修申报制度》等制度; 在安全方面,制定了《化学药品存放和使用登记制度》《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门禁管理办法》《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和《危险化学品储存管理制度》等制度,这些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使基础化学实验示范中心的各项工作的运行更加精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8]。
(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中心每年承担了全校12个学院20多个专业将近5 000多人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工作量大,每年将有30个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心每年根据实验教学任务来确定实验教学老师,一般优先安排一些有经验有责任感的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强化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理念。对于新进教师,中心也会安排一定量实验教学授课任务,大部分新进年轻教师没有实验教学经验,一心钻研科学研究,疲于完成申报各种课题和撰写学术论文的任务,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验教学上来,对实验教学存在应付状态,有的纯粹是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年度额度教学工作量的要求,有的觉得实验教学很简单,不需要花时间去听课,想当然地认为上课时简单说明一下实验操作步骤就可以了,根本没有想过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细节问题,往往在指导学生过程不知所措。中心为了引导新进青年老师重视实验教学,特意给青年教师配备一对一导师,以“传帮带”形式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为青年教师参与实验教学研究改革提供教学便利。中心采用多种措施保障实验教学队伍建设,选聘教学名师和教授深入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9]。加大985高校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实验教师结构,建设高水平实验教学团队;定期组织中心实验人员到国内农林院校和综合性高校实验室参观学习、交流心得,切实提高实验人员的服务意识、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注重加强青年教师继续进修,鼓励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国内访者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和能力。现有实验教师队伍中,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比例由原来的3.4%提高到12.2%,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由18.2% 提高到47.8%,高学历人才比例有了很大提高。在实验技术人员中,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人员比例为70%,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为全校本科生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安徽农业大学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团队于2018年11月被学校推荐为安徽省教育厅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建设项目。
(四) 强化仪器设备管理
目前中心有500多台千元以上的实验教学仪器,大部分设备仪器维护良好,完好率达到90%以上。实验教学仪器购置经费主要来自于学校的实验室建设经费和应用化学学科的发展投入经费。中心根据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的需要给各实验室配置相应仪器及数量,定时更换陈旧仪器并购置先进仪器,提倡实验室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在保证正常实验教学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最大限度提高仪器利用率。
1 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科学管理是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基本保证,制度建设是管理工作的依据和保证[10]。中心根据学校大发展的需要提升科研服务发展能力,完善了如《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大型仪器设备专人负责制度》《仪器设备报废审批管理制度》和《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等。
2 加大仪器设备开放力度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在保障实验教学的同时,中心发挥实验室和仪器设备资源的优势,全力支持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学术研究、科研兴趣和科普等活动,全面提升资源共享平台的高度。将原来的不开放和半开放式实验室逐步转向为开放式实验室,增加开放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实验室开放式模式的改变极大程度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
3 重视仪器设备维护和维修
中心设置专人负责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维修,一旦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及时在学校平台系统进行维修申报。学校国资处根据仪器设备报修情况派专业维修人员来中心进行现场维修,反复出现故障无法进行维修的,将申请报废。对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出现故障,由学校国资处安排人员联系仪器公司售后服务人员进行上门维修。维修经费每年由学校统一划拨至国资处,大型仪器设备维修经费由中心书面申请单独立项向学校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