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质量评价研究

作者: 朱玉平 刘挺

高校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质量评价研究0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是高校高质量和创新发展的需要,其融合质量的科学评价关系到基层党建在高校中心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参考社会融合理论研究构建从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促进保障和工作考核四个方面进行定量考核的高校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践应用表明,量化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促进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基层党建;业务融合;实践创新能力;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9-0021-04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the integration of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and busines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need for highquality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its integration quality is related to the role of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in the central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reference to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social integratio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and business integr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established, which carries out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from four aspects: system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promotion and guarantee, and work assessment. Practical applications have shown that a quantitative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has great practical value in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Keywords: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integrating vocational work; practical innorvtion ability; quality evaluation; target system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研究会课题“新时代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创新研究”(2021JSJYDJ02024);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增值评价研究”(D/2021/01/44);南京邮电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实践类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评价研究”(KCSZJG202218)

第一作者简介:朱玉平(1974-),男,汉族,江苏靖江人,硕士,副教授,工程训练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智能算法、教育管理。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保证[1]。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也明确要求高校党组织工作应当“坚持高校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目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基层党建在高校中心工作中的保障作用,研究创新机制在业务工作中融入党建因素,在党建工作中融入业务工作内容,真正使二者深度融合,统筹推进基层党建与业务高度融合发展,提升高校基层党建的质量和实效[2]。针对目前党建与业务融合质量评价更多采用主观定性的评价手段,如何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设计构建基于科学工具的对党建与业务融合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定量的质量评价,在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办好高等教育事业方面变得尤为重要。

一 提升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途径

高校基层党建存在脱离中心工作抓党建、脱离业务工作抓党建的问题和情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原则,高校党建工作任务的核心就是服务高校中心工作,促进高校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提升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质量应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为导向,围绕制度保障、组织设置、工作考核三个重点部分来推动党建引领业务、业务促进党建,提升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实现互融互进。第一,制度建设。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实现学习、计划、部署统筹安排,基层党组织参与重大业务工作的决策,基层党组织把关发展规划、重要改革制度的制定等事项,基层党组织把关教职工职称职级评定、教师引进、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等事项,基层党组织决定干部队伍建设事项,基层党政联席会议研究落实相关党建工作。第二,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开展情况,支部书记“双带头人”达成度,基层党组织党务人员配备情况,基层党组织对课程思政等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基层党组织把关教材建设,基层党组织对各类学术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领导。第三,促进保障。基层党组织党务人员与业务部门人员相互支持配合情况,基层党组织与业务部门资源共享、共同开展活动情况,在重要工作中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协助攻关承接业务工作,基层党建活动促进创新能力培养,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第四,工作考核。基层党组织与业务工作目标任务的统筹考核,基层党组织把关教职工评先评优、工作考核等事项,基层党组织进行师德师风的考核,基层党组织把关薪酬分配中的重要事项,业务工作考核中党员表现对比群众表现指标,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业务工作的促进作用,基层党组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获得激励评价。

二  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目前,高校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的质量评价主要以定性评价为主,无法对融合的质量做出精准的评价与判断。通过研究评价指标的设计及评价体系的构建,将先进的管理评价工具应用于高校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质量的评价,让定量评价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质量成为可能,从而能进一步精准分析和判断党建与业务融合相应指标的成效,进而目标明确地改进和提升相应工作。

一种对于两种行为的融合可称为社会融合的经典理论,该理论最早由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凯姆提出,理论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等视角更具有理论的延展性,社会融合理论在应用中进一步发展出了社会质量理论,该理论基于条件性因素、建构性因素和规范性因素基础,人们参与共同体的社会与活动,这种融合行为提升其潜能和发展[3]。为了保证高校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指标体系评价质量的科学性,研究设计评价指标时参照社会融合理论研究的方法、层次与维度。根据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建立从制度层面、组织层面、成效层面考虑的二级指标,将通常以定性评价为主,改为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加以研究,为高校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研究拓宽了视角。在设计考虑指标项目时充分考虑了社会质量理论及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制度、组织、促进、考核四个方面,构建了党建与业务融合的质量评价体系。

研究通过调研及专家座谈访谈等方法,在社会质量理论的框架下,设计了二级指标量表体系,从制度建设(ZD)、组织建设(ZZ)、促进保障(CJ)和工作考核(GZ) 四个方面构建3个潜变量一级指标,研究初始阶段构建了24个观察变量的二级指标。量表采用Likert五级量表,量表的各级描述及对应分值为:较差(1分)、一般(2分)、较好(3分)、好(4分)、很好(5分)。主要研究高校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质量评价指标,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党建与业务融合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研究利用SPSS 22.0对回收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初始分析的二级指标有24个,分析量表总体Cronbach's Alpha系数结果为0.875,大于0.8,数据信度较好,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为了进一步验证党建与业务融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变量的显著性,进行了效度分析,经过因子分析KMO(Kaiser-Meyer-Olkin)度量值为0.833,大于0.8,Bartlett's球形检验近似卡方值为2 303.967,p值为0.000,小于0.01,通过了显著水平为1%的显著性检验,因此数据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根据解释的总方差,获取方差贡献和方差贡献率,根据特征根值确定因子数。根据旋转成分矩阵删除因子荷载低于0.6的6个二级指标项,重新整理效度测量具有类似潜在特质的二级指标项且共同因素包含三个指标项以上,设计将“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实现学习、计划、部署统筹安排”“基层党组织把关发展规划、重要改革制度的制定等事项”“基层党组织参与重大业务工作的决策”“基层党组织把关教职工职称职级评定、教师引进、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等事项”“基层党组织把关教材建设”“基层党组织党务人员与业务部门人员相互支持配合情况”“基层党组织与业务部门资源共享、共同开展活动情况”“基层党建活动促进创新能力培养”“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业务工作的促进作用”“基层党组织把关教职工评先评优、工作考核等事项”“基层党组织把关薪酬分配中的重要事项”11个二级指标进行合并,最终优化得到的18个二级指标项。

对重新构建的测量模型,运用AMOS 25对模型从结构效度、聚合效度、区分效度等方面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出结构效度,见表1。

由表1可知,卡方自由度比值(χ2/df)的值为1.612,小于3,适配理想;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46,小于0.06,适配理想;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19,大于0.9,结果适配良好;调整的拟合优度指数(AGFI)为0.926,大于0.9,结果适配良好;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71,大于0.9,结果适配良好;增值拟合指数(IFI)为0.971,接近0.9,结果适配良好;塔克-刘易斯指数(TLI)为0.966,大于0.9,结果适配良好;综合来看,整体的模型适配良好。进行聚敛效度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促进保障和工作考核各个潜变量对应各个题目的因子荷载均大于0.7,说明其各个潜变量对应所属题目具有很高的代表性。另外各个潜变量的平均方差变异AVE均大于0.5,且组合信度CR均大于0.8,说明聚敛效度理想。进行区分效度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促进成效和工作考核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另外相关性系数绝对值均小于0.5,且均小于所对应的AVE的平方根,说明各个潜变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变量之间又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即说明量表数据的区分效度理想。

要对党建与业务融合质量评价进行量化分析,需要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设计,设计方法一般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种,一般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采用AHP、专家打分法等主观赋权法较多;因主管赋权法主要根据专家个人的主观因素,缺乏理论支撑,没有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结果的科学认可度不高;部分学者在研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探索采用因子贡献率和因子得分系数来进行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设计[4]。论文研究探索基于调研样本统计数据,通过对解释方差百分比和因子荷载的数据统计分析计算,采用客观赋权法来设计确定模型各级指标的权重值。

统计分析中方差贡献率可以反映各因子相对总目标的贡献程度,因此,对因子方差贡献率进行标准化和归一化处理来计算评价系统的一级指标权重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aj对应于Aj的因子方差贡献率的标准化值,公式(1)对各因子方差贡献率标准化值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的值即为相对应评价一级指标的权重值。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