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上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作者: 刘虎摘 要:党的二十大对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提出新要求,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战略构成,推进其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优势与劣势特点鲜明、辩证统一,实现这一类型高校高质量发展应进一步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依托自身优势,不断融合创新,将树立和贯彻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理念,丰富和完善新时期办学定位,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完善学科生态体系,加强文化建设提升高校内生动力等作为着力点。
关键词:高水平行业特色;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路径;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9-0038-04
Abstract: The 20th Congress of the CPC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higher education system.The high-level industry-specific universities ar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component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Promoting it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adapt to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high-level industry-specific universities are distinct and dialectically unified. To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level industry-specific universities, we should meet the major national needs, rely on our own advantages, and constantly innovate and integrate, set up and implement the idea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to enrich and improve the orientation of running a university in the new era,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caused by the high-quality construction of CPC, to take the "Double first-class" as a traction to improve the discipline ecological system, to strengthen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enhance the endogenous power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focus of the work.
Keywords: high-level industry-specific; Double First-class;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focus point
党的二十大对如何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提出新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已经从“规模式发展”向更加注重“质量提升”持续转变,“双一流”“一流本科”建设都是高等教育提升水平质量的具体举措,新征程上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又赋予了高水平建设更加丰富的内涵。如何不断提升大学现代化治理能力,加快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和优势学科已经成为鲜明的时代命题。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和独特类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历史禀赋,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作用突出、潜力巨大。
一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价值特质和发展挑战
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前进道路较为曲折,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一大批行业特色型大学新成立或重组调整,面对技术封锁,很多高校一开始就承担了自主研发国家急需紧缺技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解决了国家在建国初期紧迫的人才和科技需求,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形成了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和品格作风,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新发展格局,更加需要发挥其科技引领作用。
(一)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概念和发展历程
我国高校经过“985”“211”“双一流”等一期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若干高水平学科的大学,总体上可以分为高水平综合型大学和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潘懋元等[1]认为以行业为依托,围绕行业需求,针对行业特点,为特定行业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大学或学院就是行业特色大学。在我国第一期“双一流”建设高校中,约60%是行业特色型大学。在第二期“双一流”建设中,新增7所大学中,除去2所成立时间较短的新型科技大学外,有3所是行业特色型大学。同时,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拥有A类学科的高校,行业特色大学约占70%[2]。这些涉及的行业特色型高校都可以视为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骨干力量。
我国高校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发展思路上主要借鉴苏联模式,20世纪50年代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涉及行业分工进行了院系大调整,成立了一批行业特色型高校,分别对应不同行业部门管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20世纪90年代,着重解决“条块分割”和政府部门对高校管理过死问题。除少数行业特色型高校外,大多数归属到地方政府管理,由教育部和地方共建。到2000年,国务院部门办学体制基本结束,由中央和省级两级办学、以地方为主新体制基本确立[3]。目前,随着“双一流”建设,又再次将众多高校纳入教育部直接重点推进视野。可见,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根植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土壤,多数经历了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国家重点介入的管理体制变化。虽然目前“双一流”建设又将不少高校纳入教育部直接推进建设序列,但是和新中国成立初期行业部门直接管理的模式有明显区别,表现为行政隶属关系不变、行业壁垒显著削弱、横向竞争明显加大、面向国家需求导向鲜明、学科质量牵引突出和采用动态建设机制等。
(二) 行业特色型大学当前发展的制约因素
行业特色型大学具有显著的行业性、领域性、专业性特点,在办学基础、办学目标、价值理念及制度文化等方面有别于综合型大学,具有深厚行业背景和明显先发优势[4]、具有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鲜明特色、具有与行业紧密相关的特色文化。行业特色型高校优势也决定了其与综合型高校相比存在一定劣势。
1 学科专业布局较为集中,学科发展协同和张力不足
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专业设置比较传统,学科面向较窄,一般根据行业或相关领域需求设置,优势学科较为单一、新兴交叉学科数量偏少[2]。行业特色型高校优势学科过于单一且传统学科优势有被弱化倾向[5]。一方面由于行业特色高校中不同学科间水平的差异相对较大,多数高校学科短板较为突出,传统学科优势明显,但新兴学科方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高水平学科覆盖面还不广,以致学科“高峰群”形成不够,这种短板效应造成了相关学科对优势学科支撑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行业特色型高校传统优势学科独占性较强,一般集中在少数几个高校中,长期以来在校内外的地位缺乏挑战和竞争,造成优势学科的发展创新动力和突破意识紧迫感不足,视野不够开阔,发展步伐不够快,在目前行业壁垒被打破的情况下,相对竞争优势出现下降。比如航空航天领域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综合型高校的介入,无疑给传统的航空航天特色高校带来了极大挑战。
2 学科发展文化较为固化,对传统学科依赖过大
相比综合性大学,行业特色型高校更强调行业的专业性,生态位普遍较窄、多以工科为主[6]。部分行业高校基础学科薄弱,学科间交叉融合度低,导致科研创新能力不足[7]。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新要求,具有更宽视野、更广知识面和交叉学科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校学科发展应更加综合协调。由于多年办学传统和惯性思维,行业特色高校往往存在重理轻文、过分聚焦优势学科,对非主流学科关注不够,对新兴学科内涵和办学规律了解不深等情况。随着“四新”的推进,学科交叉成为趋势,交叉的前提应该是有机协同、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由于传统学科的优势地位往往不能撼动,在与非主流和新兴学科交叉中易出现不重视、不积极、不主动的情况,不利于学科融合发展。
3 发展价值导向上存在重应用研究而轻基础研究
北京大学陈洪捷教授认为教育质量管理依赖于高度行政化技术管理范式,通过精细化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化程序,将各质量要素置于技术理性支配下,使高校质量管理呈现出一种“泛行政化”倾向[8]。在现代性发展论主导下,为满足经济目的对现实的过分屈从,导致高等教育“社会顺应”过度而“自我发展”不足[9]。简单来说,就是高校发展中工具理性占据了主导地位,往往采用工程思维管理高校,而价值理性则出现弱化或窄化的情况。直接体现是社会应用型强的学科更加受到关注,而基础和人文社科类专业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一点在行业特色型大学中表现的更加突出。
二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意蕴及路径转换
高等教育质量是满足自身需要和外部需求的能力或程度,追求更充分、更平衡,强调多元化、个性化以及更高满意度[10]。换言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是追求高水平、优质协调、高满意度的理念、过程、目标或价值取向。内涵式发展强调特色与质量的有无,高质量发展则强调特色和质量的质效。高水平发展更体现为外生发展模式,突出工具理性;高质量更体现为内生发展模式,突出价值理性[10]。
(一)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高质量教育体系锚定了方向。当前,全球产业革命跃变式演进,人类对未知世界探索从微观到宏观多个向度上不断突破极限,以泛在、数字、智能、绿色和融合为特征的关键性技术革命正在引发国际产业价值链重大调整,创新驱动成为竞争关键。因此,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应该顺应国家发展的急难险重任务和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现实需要,主动适应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充分体现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调整优化高校发展理念和目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在新的知识领域进行拓展,充分发挥行业特色型大学的优势,不断优化和完善已有的学科知识体系,开启新的高质量发展征程。
(二)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重要标志,我国在迈向现代化强国过程中,面对国内外形势,更加迫切需要建立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产出高水平原始创新成果和培养大量优秀卓越人才。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交织并存,一方面需要积极进行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保障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基础性科学研究能力和原始技术创新能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治理的创新实践应贯彻以师生为主体的质量发展观,着力构建上下协同、多元参与、民主协商治理机制,积极培育开放包容、信任合作和追求卓越质量文化[8]。应该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鼓励开展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加大战略科学家培养,瞄准原始创新和“卡脖子”问题,推动高校在行业领域内战略引领作用,通过技术突破、人才自主培养模式变革,发挥高校在满足行业跨越式发展、满足群众对高等教育期待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