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模式探索
作者: 谷云庆 严慕寒 牟介刚 吴登昊 吴振兴摘 要:我国现今高校学生数量正急剧增多,亟需一些创新或创业方向的领军人才。为及时缓解未来学生升学就业压力、减少毕业学生心中对于社会就业发展前景的认知不明确,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如何进一步培养大学生成为创新与创业型高素质人才,以及指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性。对如今高校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将就业形势结合我国人才培养模式优缺点,对如何使模式良好运行及如何使模式深入化地运行进行分析。通过进行课程互补,专业人士指导,以及案例教学与实践指导,最后深入进行竞赛参与,专业实训,以此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交互;人才培养;实践模式;高素质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9-0081-04
Abstract: Nowadays, the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is increasing rapidly, and some leading talents in the direction of innovation or entrepreneurship are in urgent need. In order to timely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f future social students to enter the university and reduce the unclear cognition of the prospect of social employment in the minds of graduates,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further train college students to becom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high-quality talents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and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We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today's university students, combine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with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and also analyze how to make the model good operation and how to make the model deep operation analysis. Through curriculum complementation in education, professional guidance, case teaching and practical guidance, we finally finished in-depth competition participation, professional practical training, providing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Key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 interaction; personnel training; practice mode; high-quality talents
基金项目:2021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模式研究”(202102108017)
第一作者简介:谷云庆(1982-),男,汉族,黑龙江克东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流体装备表面减阻及测试。
*通信作者:牟介刚(1963-),男,汉族,吉林辉南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离心流体装备设计及测试技术。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一直是各个高校培育人才的重要方向之一[1]。随着知识的广泛、快速、深入传播,大学生进行自主创新与创业既可以使大学生毕业后多一个选择,又可以为社会减轻就业生活压力等,这样的思想理念已经越来越被新一代大学生所接受。从根本上来看,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不仅是让当代大学生拥有创新创业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更加全面、高效发展[2]。如今,自主创业的创新意识正在青年大学生队伍中悄然蔓延。过去,学生多数选择家长和学校的帮助和引导,但是现在选择主动出击,牢牢把握机遇,将大学四年学习的知识、理论和技术真正运用到实践当中以此缓解就业压力。如果高校更重视创新与创业型高素质人才的选拔培养,并且对其加大培养力度,那么我国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也能紧跟发达国家的步伐,同时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能够更加适应我国就业发展方向。
2020年春季以来,由于新冠感染疫情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极大冲击,各高校为了有效减轻社会的招生压力,开始大规模进行扩招,相应地将导致大批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社会输入量上的压力大幅度地提升,这往往就会导致就业难的问题,使社会、家庭、个人将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灵活就业保障策略方法来切实有效地保障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提高创业素质开始,让学生多参与创业实践训练,大大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让学生能自愿地投入到创业中,成长为事业、责任双全面的创业者;培养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创业潜能,最终对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产生助益。
一 现阶段大学生特点
目前,大学生普遍都是00后的青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价值观和行为与过去的大学生不一样,更加的自信从容,在0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中,自信就是知识自信、文化自信、价值自信[3]。这一代的学生思想观念、见识方面都是处于时代前端,容易迅速接受当代社会新事物,因此,按照以前陈旧的传统教学思想模式方法来教导这一代的学生,就会使课堂教学效力大大减半,如果再结合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要及当代学生社会综合实践素质培养等社会多方面因素来重新制定专门针对适应于新世纪当代大学生需求的教育培养体系模式,针对未来培养一大批创新创业型技能人才,是有利于缓解我国社会当前就业形势压力大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从目前大学生教学中可以看出,一些大学生在这个阶段比较迷茫,由于高中阶段多数学生都是处于学校与家长的管理下,对未来的掌握似乎都是由他人决定,比如一天的时间如何学习都是老师来安排,而进入大学校园就像迷路一样,缺少了真正的目标探索精神,不理解学习背后的真正意义,最后就导致了部分学生无法融入大学集体中。因此,重视这类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对其构建良好的个人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同样对其日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一) 基础模式介绍
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按照固定的现代教育发展理念、教育发展思想,按照既定的人才培养工作目标,以各种相对保持不变原则的主要教学内容、课程计划、评价培养方式和共同推动作用机制来全面实施高素质人才培养活动的高等教育创新综合过程,通常包括培养方式目标、培养组织制度、培养管理过程和培养成果评价过程四个方面。其核心要素包括:人才发展的科学培养指导理念、教学及培养工作过程、培养管理制度教育和技能培养工作的全程质量与评价标准体系[4]。
创业教育是起始于美国的,在美国高校领域内,商学院才是最为主要的创业主体。首例讲授创业经济管理方向的专业研究生课程要追溯到1967年的美国百森商学院,之后本科也开始逐渐实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也多次将其排名第一。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持续发展,知识经济开始进入信息爆炸式快速增长的时代,更多新的美国大学生创业励志教育活动和各类大学生创业培训活动也开始竞相迸发。因此,在短短的20年发展过程中,在美国商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蓬勃发展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日新月异。从美国成功的创业教育模式中可以获得借鉴,完备合理的培训体系无疑在美国整条创业教育线路中变得十分重要,将教育创新与创业培训穿插应用到包括中小学、大学本科和在职研究生等的一系列正规职业教育创业课程设置中。不仅仅是美国模式,创业培训教育也早已成功波及影响到了包括目前许多西方国家在内的多数政府体系和大学。我国所处的整个亚太地区,有许多和目前我国相类似水平的亚洲国家的大学都已经尝试将大学创业式教育形式渗透到大学普通专业教育模式中。其中韩国的大学一直以来坚持的一个宗旨则是将自己的大学设想发展成一个企业,将大学生设想转变为企业创始人;最后经过多年跟踪调查,71%受访的韩国在校大学生希望能够自己去投资创业,这个调查数字在全球也排了第一位。因此,对于同处于亚太地区的我国在创业理念上有重要借鉴意义。
(二) 我国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和优势
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尚处在一个萌芽发展阶段[5]。国家普遍认为大学创业类教育试点的工作十分重要,教育部早在2004年4月时就在积极准备进行,并且高校对创业实践教育改革的广泛倡导也积极推动与参与。但是从高校总体要求来看,20年的教育发展中,高校对普通大学生提供的创业性教育还是远远达不到高等教育要求和社会要求,创业教育依然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程度。追根究底,在观念上,创业教育始终不是高等院校的首要目标,从两方面就能看出来,虽然我国在大学开展各种创业活动,但是最终企业化运作成功率极低,只是为了得到名次,特别是个别过于热衷于荣誉而忽视真正意义的高校;另外,少数高校还在运用老旧的模式,导致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新的时代而最终失败。
然而,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些大学还是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随着国内近些年涌来的创业投资热潮,创新型创业学校的教育研究方法也正在逐渐成型,其中蔡克勇[6-7]在国内多家专业刊物杂志上分别发表过《教育观念转变与创新人才培养》《关于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几点认识》等一系列重要论文,反复强调了伴随世界知识经济热潮的悄然降临而逐渐萌发出的新型创业大学教育,正在逐步随中国知识经济教育的高速发展而迅速成为一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研究的发展新趋势,呼吁在我国多所高等院校任职的著名专家学者们加强自身对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问题的专业理论问题研究创新与指导实践。
(三) 模式运用
以进行大范围、深层次的广泛调查及研究活动为工作基础,以较为深入具体的创新理论方法研究思路为指导,最终要落脚扎根于一线教改工作实践,通过以较强创新性的研究理论提供支持服务和社会推广使用价值,并对中国现有自主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创新实践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判和评估分析;通过辩论性论文对具体实践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探索,对实践学习内容和在学生创业思维培养基础上形成的创新教育的整体效果做充分详尽的应用实践调查和实践理论方法研究,因而该文具有较强的深刻的思想理论性研究和创新实践探索意义,在中国相关理论学术领域同样具有学术参考性和借鉴推广的价值;通过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实践技能教育和活动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及对教育体系的设计,探讨专业理论中的教学环节与学生创业能力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对于高校完善创新实践,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设计及探索改革优化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具有较大现实及参考指导价值。
1 课程教育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