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医学院校临床课程思政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 曾静 安顺凤 李斌 李静霞
摘 要:课程思政是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临床教学基地作为职业能力培养的主阵地,临床课程思政的质量,直接关乎着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医学生在见习实习阶段,临床课程思政不仅对临床技能操作、批判性思维等专业技能有一定影响,还进一步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职业奋斗、胸怀天下、文化自信精神的建立。多项调查表明,目前在医学院校临床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专业课与思政教育融合不足的问题。因而,有效提升临床课程思政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发挥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作用刻不容缓。
关键词:地方医学院校;临床课程思政;问卷调查;医学生;实施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9-0181-04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channels of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linical teaching base is the main position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linical course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edical colleges. In the internship stage of medical studen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linical courses not only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clinical skills operati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other professional skills, but also further affect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outlook on life, values, world outlook, professional struggle, world mindedness, and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 number of surveys have shown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insufficient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 process of medical colleges.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of clinical courses,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esthetic and labor, and play the role of full process education and all-round education.
Keywords: local medic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 clinical cours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dico; current situation of implementation
基金项目:2022年度西安医学院校级教改研究项目“西安医学院首届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研究项目”(2022JFY-02);2017年度陕西省教育厅辅导员思政课题项目“红色资源教育对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2017FKT07);2020年度陕西省教育厅辅导员思政课题项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研究”(2020FKT71)
第一作者简介:曾静(1974-),女,汉族,湖南隆回人,博士研究生,高级实验师,教学科科长。研究方向为临床教学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先后掀起了一股“课程思政”清风,以理念创新开辟实践新局面,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新医科背景下“课程思政”热潮在地方医学院校广泛开展。课程思政的理念是协同育人,结构是立体多元,方法是显隐结合,思维是科学创新。在当前各种社会思潮观念激烈交锋的背景下,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教书育人,为学生构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线,以新思维催生新思路、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发展推动新方法、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实现课程思政的创新发展[2]。
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课程思政相关研究,著述硕果累累,成就辉煌,而对于医学生在临床见习实习阶段,临床课程思政育人的现状研究并不多,存在广度不够,深度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临床专业课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现象,亟待解决。
本调查研究以问题为导向,以某地方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问卷、座谈会等形式,调查了解学生在见习实习阶段,临床教学环节中接受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以及学生对临床课程思政的反馈,根据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路径,为建立健全临床教育教学体制机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制定临床课程标准做好铺垫;为临床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研究方法
(一) 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为某地方医学院校6所直属附属医院、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在院见习、实习各医学类专业2个年级的学生。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学生共1 544人,其中见习生685人,实习生859人,有效问卷1 544份,样本有效率为100% ;另外,通过学生座谈会、访谈等形式,搜集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二) 问卷设计
问卷共设置21道题,其中有1道主观问答题。调查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学生个人情况;政治认识与价值认同;学生对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的满意度;学生对临床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意见与建议等。
(三) 价值和意义
全国上下欢庆党的二十大精神,健康中国战略迈入重要阶段,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在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给医学教育者提出了全新目标、全新挑战。通过对地方医学院校学生在实习见习阶段接受临床课程思政教育现状的调查,对培养新医科背景下具有中国特色“五术”合格接班人,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医学生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无论是现阶段,3+2模式还是2.5+2.5模式,学生在实践基地学习2年或2.5年,临床课程思政都会对其政治素质培养、理想信念养成和认知观念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进行一次临床课程思政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 研究结果
本次调查某地方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大四、大五学生共计1 544人,其中男女生占比分别为29.99%、70.01%;共青团员占79.53%,中共党员占16.77%。
学生在临床学习中最关注的问题依次是,31.87%的学生关注专业相关内容、27.72%的学生关注时政相关内容、25.13%的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内容、13.21%的学生关注国家文化内容,学生在学习中除了关心专业知识学习之外,还对社会、时政等问题很关注。
对比直属、非直属、教学医院三类实践教学基地,临床教师课程思政开展情况,采用有序多分类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H=1.2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目前实践教学基地开展课程思政情况相同,其中79.01%的学生认为老师经常结合课程内容,能够挖掘其背后的故事、规律及体现出来的精神,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但是,调查发现,学生更希望通过在临床学习专业课程及临床实习带教的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大医精诚、胸怀天下的爱国主义典型事例,以及新时代对医学生有哪些新的要求等内容;另外,学生希望临床课程思政的内容能与专业课知识紧密有机融合,在见习实习阶段,通过2年时间的临床环境熏陶,能够较好地提升自己的职业内涵素养,为未来建立良好的岗位胜任力打下坚实基础。
统计结果如图1—图4所示。
三 讨论
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见习阶段,尚不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在学习中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真正认识学习临床课程和在校3年学习基础课、通识类课程之间关系,以及实际意义,不能有效地进行多学科交叉融会贯通。
科学高效地开展临床课程思政,能够帮助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构建仁心仁术、大爱无疆的行为品质,打通基础理论与临床案例之间的逻辑关系。见习实习学生刚刚进入临床,需要通过有效的临床课程思政做牵引,进行医学知识的过度和衔接,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对临床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调查发现,多数同学认为临床课程思政较为空乏,没有兴趣,床旁带教以及参与临床科研课题的相关活动积极性均不高,多数大五实习学生忙着考研,没有全身心投入临床实习。
科学高效地开展临床课程思政,发挥其对学生的精神启蒙作用,突破以往“传授知识”单一教学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见习授课、临床实习带教,通过带领学生观看案例录像片、撰写小论文、举办学生演讲会或辩论会,运用PBL、CBL教学模式,聘请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等教学活动,启发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倡导学生头脑风暴,积极主动思考医学前言问题,参与相关临床科研课题。
调查发现,各专业见习实习学生在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上存在差异,学生对临床学习、生活、职业规划等问题,认识能力参差不齐;各专业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各具不同,临床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差异大。
科学高效地开展临床课程思政,坚持从学生特点和实际出发,教学内容由单一化向多学科融入转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取向,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为教育人、感化人、激励人、鼓舞人的根本出发点[3],在学生临床见习和实习过程中,紧密联系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内容与国内外医学前言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素材,使临床教育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调查发现, 多数学生在应对当前世界复杂多变的国际新形势、突发性的公共事件以及较长时间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的情况下,学生普遍存在在心理上焦虑、迷茫,思想上懈怠、侥幸,行为上不自律不自强、不能科学高效地完成临床学习任务,理想信念上不坚定、不自信,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偏离。
科学高效地开展临床课程思政,坚持立德树人、践行能力培养。受全球疫情影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均有开展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面对新情况、新模式,对临床教学提出很多新要求。临床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有机融合;临床课程思政必须打破传统壁垒,起到教会学生用科学的立场观点、思维方式武装头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求实、理论联系实际;临床教师要注重加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培养,丰富临床带教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挖掘学生潜能,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