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农业院校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作者: 王恒 王振锋 崔岩 曲建华 高献坤摘 要:为了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很多农业院校都纷纷开展研究,探索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农业院校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但是大部分属于宏观研究,且研究内容仍停留在理论层面。鉴于此,该文通过剖析课程思政的内涵,聚焦新工科背景下的农业院校交通运输专业特点,探讨新工科背景下农业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深入分析存在问题,并探讨新工科背景下农业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
关键词:新工科;农业院校;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9-0185-04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implement the study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the n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conference's important speech spirit, many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o carry out research, explore how to integrate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 courses into course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But most of the research belongs to the macro research, and the research content still remains in the theoretical lev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portation majors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explores the necessity of implemen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ransportation majors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The paper deeply analyzes existing problems, the path of implemen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ransportation majors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nsportation major;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stablishing virtue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乡村振兴的交通运输专业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2021SJGLX088);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面向乡村振兴的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点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2021SJGLX163Y);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面向多周期配送的生鲜农产品半开放式车辆路径优化研究”(2021GGJS032);2022年河南农业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汽车运用工程”(无编号);2021年度河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OBE理念的《汽车运用工程》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无编号);2022年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交通优化与仿真”(NDYJSGC2022-20)
第一作者简介:王恒(1985-),男,汉族,河南开封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产品物流技术与系统工程。
农业院校交通运输专业担负着为行业企业培养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责任,培养的专业人才应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务实的工作态度。在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劳动教育,引入交通行业的企业文化,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校本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标准。虽然在农业院校交通运输专业中课程思政理念已深入人心,但与预期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文章整体性、系统性地对农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以及新工科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观念,它是一种以构建全程、全员、全课程育人模式为目标,使各种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促进,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课程思政的主要形式,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之中,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 新工科背景下农业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 实施课程思政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必然要求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交通运输类人才为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因此,对交通运输类人才在校期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学习思政课程的同时,还要重视将思政教育有效地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中,使得专业课和思政课同向同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作为一名交通运输专业人才要具有铺路石精神,激发学生为党、为人民、为国家的交通运输事业努力奋斗的积极性和职业精神,从而高质量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二) 实施课程思政是形成协同育人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各类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实践中的缺失。而作为机电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也不例外,我们一直非常注重对学生交通运输专业知识的培养和交通运输技术技能的训练,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精神的教育。而且,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只有思政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当知识爆炸、多元思想交锋时,思政课程的目标实现客观上需要一种融通各类资源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育人机制。只有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专业课程,并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成长规律,在提供思政供给过程中才可以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效应,构建新工科背景下农业院校师生思想政治文化的精神共同体。
(三) 实施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很多农业院校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不良现象,思政教育被严重边缘化。河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一所交通特色鲜明的农业院校,一直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交通运输行业企业培养大量的交通专业人才,也一直秉承以促进学生就业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培养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的专业技能,但却轻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如果只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思想上不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不具备道德情怀和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那么这样的人才也不会成为合格的交通运输人才,也必将无法满足国家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建设需要。随着我国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变革也会逐渐引起交通运输行业的巨大变化,新工科背景下农业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对人才的培养也必然需要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适时地发生转变,由单纯地培养交通运输专业技术人才向重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综合型人才转变。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与高校对学生“立德树人”的要求紧密结合,借助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来切实完成我国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和职业精神教育等一系列目标。
三 新工科背景下农业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农业院校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高
农业院校的教育以培养高科技、应用型人才为主,所以有些农业院校没有足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更没有注重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造成了一些农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滞后。近年来,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课程思政工作,但由于时间不长,并未引起各专业和教师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对课程思政认识不足、认识不清的问题。如果不能对课程思政规律有清晰地认识,就很难做到协同化育人,也就无法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二) 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育人认识不足,实践不够
要建立起一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具有崇高品德和职业素质的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就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教师而言,当前在课程思政育人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程思政育人意识不强、实践经验不足等;在课堂教学中,虽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但与专业课程的结合不够密切,缺少融会贯通。
(三)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效果不明显
虽然我院专业教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学校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但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效果不明显,而且缺乏有效的考核和量化指标。因此,目前的现状是,虽然专业课老师也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无法衡量学生的接受效果,或是学生接受的效果不明显。加之,缺乏有效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所以难以准确掌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以来,对学生思想、行为所产生的效果,也没有清晰地做到对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提高的评判。
四 新工科背景下农业院校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一) 课程思政教育原则
1 坚持育人导向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通识课和专业课教学中做到坚定不移,坚持在价值引领、育人导向方面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全面协同。改善传统偏重知识传授和技术培训、忽视育人导向和价值引领的现象,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使学生无论是在理论知识学习中还是技术培训训练中,都能受到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浸润与熏陶。
2 坚持知识完整性
课程思政,课程是基础,将思政融入其中。在课程思政教学中,要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思政元素的融入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防止为思政而思政的现象发生。为突出思政教育的效果而破坏了知识的完整性,不仅会使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抵触,还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困惑,弄巧成拙。
3 坚持形式契合性
在找到并理清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后,要注重教育形式的契合性。即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特点,有机结合课程内容特色,运用现代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