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合”融合性课程思政模式探索
作者: 周立斌 王希艳摘 要:在当前高校从事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师普遍遇到的问题为,就专业课的思政元素如何挖掘;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如何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育人共同体”如何打造;等等。这些问题中许多都是靠专业课教师自身无法解决的。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经济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以融合务实为理念,以经济学专业为试点,探索出“三联合”融合性课程思政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专业教师在从事课程思政的元素挖掘、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且使思政课教师在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引领、配合等作用,同时为专业课课程思政“育人共同体”建设探索一条新路。
关键词:三联合;融合性;课程思政;经济学专业;思政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9-0193-04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problems commonly encountered by teachers who are engaged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s follows. How to exca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How do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go in the same direction and resonate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How to build an "educational communi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so on. Many of these problems can not be solved by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themselve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School of Economics a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t Qinhuangdao has explored the "three unity" integra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mode with the idea of integration and pragmatism and the economics major as the pilot, which not only effectively solved the problems that the professional teachers have when they exca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go in the same direction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so on, but also mad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play a leading and coordinating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explored a new wa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communi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words: three unity; integr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economics maj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ode
基金项目:2021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建设研究”(SZKZX202164);2019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双向融合理念下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2019GJJG423);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2019年教学研究与改革重点项目“‘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研究”(2019JG-A03)
第一作者简介:周立斌(1969-),男,汉族,吉林怀德人,哲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
在当前我国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各高校都在结合自身实际展开方法、路径、模式等方面的探索。然而,一些从事课程思政的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由于自身思政意识、思政能力的不足,不知道专业课的思政元素如何挖掘;不知道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如何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不知道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育人共同体”如何打造等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瓶颈”问题。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经济学院(以下简称“经济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在学校党委的要求和支持下,在理论和实践上勇于创新,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配合下,探索出“三联合”融合性课程思政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本专业教师上述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而且为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出一条新路。
一 “三联合”融合性课程思政模式探索的背景
经济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以融合务实为理念,以经济学专业为试点,探索出联合备课、联合授课、联合答疑的“三联合”融合性课程思政模式。“三联合”融合性课程思政模式的探索,离不开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以下简称“东秦”)党委对教育部有关课程思政建设文件的积极落实,离不开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的积极配合,离不开学校广大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不懈探索。“课程思政改革不仅激发了课堂活力,还形成了各门课程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让思想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1]”
二 “三联合”融合性课程思政模式的理念和步骤
对课程思政模式的探索,既要从教学模式的内涵出发,又要领悟课程思政的实质,同时还要有实践基础。
教科书对教学模式的标准表达是,“教学模式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的、为保持教学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结构。[2]”而课程思政的实质是“一种广义的课程观,其以德育为目标,以课程为载体,从高校立德树人的本质出发,发挥专业课、通识课、实践课及其他课程中的德育功能,构建全员、全程以及全课程的综合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从原有单一的思想政治课程式教育向立体化的德育模式转化,引导学生将理论化为方法,将知识践于德行,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3]”结合教学实践,我们把“三联合”融合性课程思政模式的涵义确定为,通过联合备课、联合授课、联合答疑的“三联合”授课环节,实现了“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的融合式课程思政的教学活动结构。
(一) 理念:融合务实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课程思政理念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方向、着力点的集中体现。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课程思政成效。
“三联合”融合性课程思政模式以融合务实为理念,以打造课程思政的“育人共同体”为着力点,形成了各门课程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在以融合务实为理念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中,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互为主导、互相配合,保证了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始终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4]”
(二) 步骤安排
1 联合备课: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共同“探矿”,联合“挖矿”,共同“炼矿”
在联合备课中,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都要从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出发,精诚合作,各展所长,互相学习,对蕴含在经济学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的“宝藏”,共同“探矿”,联合“挖矿”,合作“炼矿”,有效解决在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中各自存在的不足。
第一,在共同“探矿”中,发挥思政教师对专业课思政元素的“探查”的专业优势。与专业课教师相比,思政教师对思政元素的敏感性更强,对专业课思政元素的“探查”具有专业的优势。例如,思政教师对经济学专业中存在的经济伦理、科学精神、供给侧结构改革等思政元素较为敏感,而这些又与《纲要》中对专业课思政内容的要求一致,一般情况而言,专业课教师由于专业和领域所限,难以在教材中精准“探查”。
第二,在联合“挖矿”中,专业课教师要发挥主动精神,把上一阶段“探明”的思政“宝藏”挖掘出来。虽然思政教师对思政元素的敏感性强,对知识中的思政元素提炼较专业,思政的视野也比专业课教师更广,然而,一般而言,思政课教师对专业课的授课方式、方法、内容等并不熟悉,通过联合“挖矿”,互相启发,能产生融合性的创新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专业课教师要主动承担起教学大纲、教案等编写工作以及教学PPT的制作,思政课教师要从旁进行协助,并做好相关内容的修订和补充。
第三,在合作“炼矿”中,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要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提炼合作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尤其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德育目标结合进去。通过合作“炼矿”,联合探索,促进课程教学真正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德育教育的“三位一体”有机统一的目标。
2 联合授课:突出专业课教师在“三联合”授课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
在“三联合”融合性课程思政授课中,专业课教师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①专业课课程思政主要以专业课的知识传授为主,德育教育为辅,即专业课教师提供教学的“主料”,思政课教师提供“辅料”,因此,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不能动摇;②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还是靠专业课教师的引导和训练为主。因此,专业课教师在“三联合”融合性课程思政教学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处于核心地位。
在“三联合”融合性课程思政授课中,思政课教师虽处于从属地位,但要发挥作用。例如,在《资本论》选读的课程思政授课中,“每个课堂导语都要经过精心设计,教师从开课伊始便抛出与思政课教育有关的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将《资本论》原著问题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深入思考。[5]”
3 联合答疑:思政课教师要补台不抢台
在联合答疑中,以专业课教师的答疑为主,思政课教师要及时补台而不抢台。
这样的答疑,不仅确保了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在答疑阶段保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而且能使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有效完成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德育知识迁移的教学任务。
三 “三联合”融合性课程思政模式的要点
(一) 思政课教师甘当“配角”且能巧妙补位
在“三联合”融合性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根据情势变化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既要发挥引领作用,还能及时补位而不越位和抢位,让专业课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
第一,在联合备课中,思政课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三联合”融合性课程思政教学,是一种专业性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所以,在备课过程中,专业课教师是主体,在发挥思政课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的同时,要注重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主导作用,毕竟,“术业有专攻”,大部分思政教师对专业知识的储备量还是不足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今后融合性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达到无缝式对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