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化微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设计软件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赵竞 徐翔 朱丽娟 沈慧 郑祎婧 温嘉瑜 李婷

情景化微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设计软件教学中的应用0

摘  要:设计软件教学是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面向设计学科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增加,设计软件教学应构建“理论+实践+创意”三能力提高的学习目标,即在深入掌握设计制作原理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实践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该文结合数字图形图像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过程,介绍服务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资源建设的方法,情景化系列微课的教学理念设计和实施细节,并通过分析在线教学平台的数据对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实践证明,在混合式教学中开发并开放情景化微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提高设计软件的学习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符合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求。

关键词:情景化微课;应用型人才培养;线上下混合式教学;设计软件教学;数字图形图像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0-0001-06

Abstract: Teaching of design software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training of art design talents. Fac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esign discipline and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train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he teaching of design software should build a learning goal of improving the three abilities of "theory+practice+creativity", that is, on the basis of deeply mastering the principles of design and production, to strive to cultivate students' design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and ultimately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on awareness and ability. Combined with the process of mixed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of Digital Graphics and Image Found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thod of course resource construction serving for mixed teaching, the teaching concept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situational micro courses, and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effect by analyzing the data of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developing and opening situational micro courses in mixed teaching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ffectively promote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soli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help 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 of design software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and cultivate creative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n this basis, which meets the training requirements of applied design talents.

Keywords: situational micro class; training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teaching of design software; Digital Graphics and Image Foundation

笔者自2016年起开始建设数字图形图像基础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目前围绕该课程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了教材的出版、课件及教材教学视频的制作与上传、学生测试题题库的建设与课程练习的规划。目前课程在自建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情景化系列微课,辅助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试图构建基于SPOC和情景化微课的“理论+实践+创意”三能力提高的混合式教学体系,并主要通过系列微课的学习内容体现该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一  问题的提出

相比传统教学方式而言,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建设目标不应该仅仅是数字化资源的存放平台,而应该与课堂教学真正互动,这一观点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但是对于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尤其是对于设计类专业软件教学来说,微课是否有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是否有助于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究竟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却没有足够的数据证明。

(一)  课程教学目标与不足

数字图形图像基础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必修课,面向整个艺术设计学院三个专业统一开设,分班上课,属于专业基础课,64学时,4学分。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讲授平面软件的一般操作技巧,使学生熟练掌握数字设计工具,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面向不同的专业需要,设定的教学目标有一定差别,以产品设计专业为例,主要教学内容是使用Photoshop和CorelDRAW软件绘制产品效果图。课程教学主要围绕产品效果图的绘制专题,关注的问题有三点:其一,如何准确绘制产品轮廓;其二,如何精准表现产品的立体感;其三,如何正确表现产品材质。围绕这三点,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的主要是工笔工具、渐变填充、图层样式等,对于Photoshop其他工具和功能的掌握就显得比较薄弱,对软件掌握的广度不够。

(二)  学习者现状

为满足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的需求,数字图形图像基础提前到大一第一学期。新生入学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计算机操作不熟、软件基础薄弱,对课堂教学和教师授课的依赖较强,对于教师的授课内容存在反复回看的需求;其二,大学学习习惯尚未养成、自学能力不强,学习软件以“跟着学、照着做”的学习方法为主,思考和理解不充分,质疑和创新能力不足。

(三)  困惑

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开发并开放情景化微课,是否能够促进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在促进学生养成更好的自学习惯、提升自学能力、熟练且全面掌握软件操作等方面是否具有正面影响?具体实践是如何影响的?是本研究想解决的问题。

二  情景化系列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笔者结合2019—2022年来对设计软件课程教学的关注,以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建设为基础,组建该课程的微课制作团队,完成了10集系列微课制作。

微课一般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视频,具有时长短、内容集中的特点,通过发布于在线课程平台上,可支持学习者在PC端、移动端等多种终端设备学习,方便使用。

数字图形图像基础属于设计专业软件课,该课程的微课内容关注使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设计问题,更加注重应用情景的真实性,每一集微课包括“情景”“视频”“课件”“效果”和“练习”这五个板块,学生通过微课学习,掌握相关专题的技巧,然后自己拍摄素材并完成相应的数字图像处理练习。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将系列微课发布于课程平台,供学生课后自学、完成练习并在课堂上集中评讲、评分。10集微课的主题见表1。

三  情景化微课对混合式教学效果的影响

(一)  研究问题

该课程开设在1~10周,实验时长即为10周,除去2周军训时间,实际教学时长为8周,每周8课时。课程在超星学习平台上建设课程资源,并结合教师面授,展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教学实验,拟通过实验前后测数据的对比,量化说明情景化微课对于设计软件课程教学的影响,包括微课是否有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是否有助于学生对学习的投入,以及具体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  研究对象

为保证实验对象的合理性,该对比教学实验选择了笔者所在本科院校2019级产品设计专业A班和B班的大一学生作为被试。其中,A班为实验组,B班为对照组,两个班总人数均为48人,男女比例相同,均为18名男生和30名女生。根据本校教学要求,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入学时,是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排名、生源地、性别比例等因素平均分为两个班的,基本不存在成绩差异,能够保证实验对象的合理性。两个班分别上课,由同一位教师进行授课及实验,对照组学生在实验期间与实验组的课堂教学一致,均为结合超星学习平台展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但在实验期间,仅在实验组引入10集微课资源,供学生课上、课后学习及完成相应练习,同时在对照组也发布该资源,但是不做统一学习和完成练习的要求。

(三)  研究过程

1  学情分析(教学前)

为了确保实验对象的合理性,教学前笔者设计了《大一新生入校前使用计算机设计软件能力现状调研问卷》,对实验组48名学生和对照组48名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见表2。

如表2所示,实验组48人中有6人在入校前学习过计算机设计软件,其中4名女生,2名男生。4人学习过与本课程相关的软件(Photoshop软件),有3名女生通过学校统一学习和考试学习过Photoshop软件的基本操作,她们的生源地分别为浙江省台州市、浙江省温州市、广东省深圳市,另1名通过报班学习过Photoshop软件基本操作的女生,生源地是广东省佛山市。

对照组48人中有6人在入校前学习过计算机设计软件,其中5名女生,1名男生。6人学习过与本课程相关的软件(Photoshop软件),有4名女生通过学校统一学习和考试学习过Photoshop软件的基本操作,她们的生源地分别为浙江省台州市、福建省厦门市、广东省中山市和广东省珠海市,另2名男生自学过Photoshop软件基本操作,生源地分别是浙江省湖州市、广东省深圳市。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结果说明教学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基础无差异,能够尽量保证研究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2  第一次测试成绩分析(教学中)

开学2周,共4次课(16节,课程进行1/4)教学后,通过一次客观题测试检验学习效果是否存在差异。

测试方法:通过在线平台的客观题进行随堂测验,学生在课堂内统一安排的时间段内完成“Photoshop图像基础知识”的相关练习,该测验共5道客观题,每题20分,总分100分,学生提交后系统自动计算得分,通过用SPSS 19软件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8名同学在测试中的得分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表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