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三全五步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

作者: 乔永刚 宋芸 牛颜冰 王德富 李丽 黄婷婷

“一核三全五步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0

摘  要:课程思政是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思政体系化设计采用“一核三全五步法”课程思政设计模式。通过解构、挖掘、设计、融入和重塑“五步”将科学精神和思维、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发展观等思政元素以中医药文化自信为主线融入全部教学文件、全部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参与者,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有效融合,显著增强了课程育人功能。

关键词: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0-0043-04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needs to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contained in various courses and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hieve the whole process of all-round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actice the formation morale, we need to achieve the parallel fun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cours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design of Culture of Pharmaceutical Plant adop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sign mode of "one core, three aspects and five steps". This model integrates the scientific spirit and think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oth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all teaching documents, all teaching processes and all teaching participants with th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the main line through deconstruction, excavation, design, integration and remodeling.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value shaping, knowledge imparting and ability training h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function of curriculum education.

Keywords: Culture of Pharmaceutical Plan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reform

课程思政是高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系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根本举措[1]。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明确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设目标和核心内容,为深化推进课程思政的体系化建设和改革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2-3]。

专业课程具备丰富的思政元素和鲜明的课程特色,如何进行课程思政体系化设计,形成课程思政核心目标,建立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教学设计是大多数专业课程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中面临的问题[4]。本文以药用植物栽培学为例,详细介绍“一核三全五步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设计思路与步骤,列举该教学设计模式的应用效果,以期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化设计探索提供借鉴。

一  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概述

(一)  课程性质与教学改革

山西农业大学药用植物栽培学是面向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大二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共48学时,3学分。该课程自2007年由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开设以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持续开展教学改革,2012年与2015年进行了培养方案与实验实践教学改革,2018年获批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2019年,MOOC建设完成并上线运行,同时开展了SPOC+BOPPPS翻转课堂教学[5-6]。2020年,课程混合式教学教改项目立项。2022年,课程思政与耕读教育教改项目立项。

(二)  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结合产业需求、立足学校建设地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聚焦健康中国战略和新农科建设,对接山西中医药战略需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形成本课程教学目标。

在知识传授方面,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掌握药用植物栽培学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在能力培养方面,学生具备综合应用现代科学思维和中医药思维,分析和解决药用植物生产问题的能力。价值塑造目标为,强化中医药文化自信;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生产优质中药材,服务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健康的社会责任感。课程目标支撑专业毕业要求中的价值引领、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最终解决谁来种药,如何种好药的问题。

(三)  社会需求与学情分析

课程建设始终围绕产业发展与社会需求,近年来中药材产业呈现出从缺药材到不缺药到缺好药的发展趋势,课程培养目标也相应从野生变家种到会种药到种好药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会需求。

该课程面向大二学生开设,大二学生初步接触专业课程,好奇有余,但中医药文化储备不足;关注课程知识多,关注产业少;现代科学思维训练多,中医药思维训练少;农业知识了解多,中药生产了解少;如何针对性解决“四多四少”中表现出的问题,也是确定课程目标和挖掘整理思政元素的重要依据。

二  “一核三全五步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式

(一)  课程教学内容解构

结合课程思政教学特点与课程思政体系化设计的需求,首先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解构。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核心三要素为药用植物、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在掌握药用植物与环境条件各自规律以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以获得高质量中药材产品。药用植物部分主要知识点包括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发育理论与生长相关等,目前中药材产量与品质的形成是本部分的研究热点;环境条件部分,学习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比如温光水肥气这五大生命因子与药用植物的关系,道地药材的成因解析是当前中药材品质研究的热点内容;栽培技术部分的知识点包括耕作制度、选地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和采收加工等,目前存在精准农业和生态种植两大发展方向。通过对三要素科学应用就可以达到中药材生产的有序、安全和有效的目标。

通过对课程内容整理,共梳理出三大部分45个主要知识点,以知识点为基本单元挖掘思政元素,进行体系化设计并融入教学内容,制作教学视频,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二)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不同的学科专业有特定的育人目标,不同的课程也蕴含着特定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针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特色、优势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中药产业“缺药材→不缺药→缺好药”的现状与趋势,结合药用植物栽培学“野生变家种→会种药→种好药”的培养要求。在整理课程知识点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目标和学情分析,围绕课程知识点进行思政元素挖掘,建立了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资源库,并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整理归类。

(三)  课程思政体系化设计

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和学情分析,对课程知识点蕴含的思政元素整理归纳后,形成如下体系:药用植物部分突出思政元素为科学精神与思维;环境条件部分主要思政元素为生态文明思想;栽培技术部分主要思政元素为高质量发展观。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发展观和科学精神与思维共同支撑课程思政的核心主线为中医药文化自信,组成本课程的“一核”课程思政体系。如图1所示。

(四)  思政元素合理融入

1  思政元素融入全部教学文件

教学文件融入部分,包括教材、大纲与教案的融入。教学团队自编的新形态教材就是以MOOC为主要内容,重塑后的知识点视频融入思政元素。教学大纲中每个章节都有明确的价值塑造目标,教案与教学设计中明确思政元素与融入方式。

2  思政元素融入全部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课程所有知识点都列举明确的思政元素,形成对应的思政内容设计和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

3  思政元素融入全部教学参与者

课程思政入脑入心的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教师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反思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完成价值塑造。如图2所示。

(五)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重塑

通过内容解构、思政元素挖掘、体系化设计、“三全”融入和知识点重塑,课程团队出版了新形态教材,编制课程思政大纲和教案,完成MOOC,建立了“一核三全五步法”课程思政设计和SPOC+BOPPPS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5-6],实现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重构,较好地解决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显著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如图3所示。

三  课程思政实现方式

本课程采用SPOC+BOPPPS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课前环节在知识点教学视频以案例法展现思政元素,前测部分通过引导和启发实现课程思政;课中由教师主导以讲授和引导完成课程思政教学、学生通过讨论和成果展示环节完成价值塑造;课后环节可以通过包含思政元素的课后测验和考试等方式完成价值引领。如图4所示。

在讲到道地药材这一知识点时,为突出中药材品质的重要性,在课前教学视频中展示中医药在抗击新冠感染疫情中的重要贡献,在课中会将部分对中药材品质不信任的观点和中医药伟大贡献进行对比分析,让同学们在理解中药材品质重要性的同时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在讲解道地药材与产地的关系时,要求同学们课前学习《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以及全国各省的著名道地药材,让同学们及时学习国家在中医药方面的最新政策与相关规划。前测部分会让同学们列举各地著名道地药材,课中会讲解道地药材内涵,让同学们树立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观,注重中药材质量。课后让同学们查阅文献分析各省如何打造道地药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