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体育翻译人才培养本硕贯通课程群构建研究

作者: 袁彬

拔尖体育翻译人才培养本硕贯通课程群构建研究0

摘  要:体育翻译人才是服务国家战略的紧缺人才,本硕贯通培养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体育强国战略、对接国家和地区国际体育赛事语言服务有着重大意义,但目前聚焦体育翻译人才培养的本硕贯通课程群的探索尚无人涉足。该研究以成都体育学院拔尖体育翻译人才培养为例,考察构建拔尖体育翻译人才培养本硕贯通课程群的策略与效用。研究表明,需要基于新文科发展理念及校本特色,进一步明确本科与硕士研究生教育各自目标和定位,基于课程群统筹建设思路,通盘考虑课程在本科与硕士阶段教育的衔接与递进,并着力推动其他配套改革工程,从而有效填补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育的差异,实现拔尖体育翻译人才培养课程群本硕贯通。

关键词:新文科;体育翻译;人才培养;本硕贯通;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0-0146-05

Abstract: Sports translation talents are urgently-needed personnel of serving the national strategy. The integration of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serving the national sports power strategy, and docking the language services of national and regional international sports events. However, at present, no one has set foo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integrated course group focusing on the training of sports translation talents. Taking the cultivation of top sports translation talents in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study examines the strategy and effectiveness of building an integrated course group for training top sports translation talents. The study show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clarify the respective objectives and positioning of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new liberal arts and school-based characteristics,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 the integration of courses in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nd promote other supporting reform projects, so as to effectively fill the gap between the requirements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nd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nd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course group of top sports translation talents.

Keywords: new liberal arts; sports transl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integration of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education; course group

新文科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我国外语学界结合外语人才培养开展了广泛讨论与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观点与实践策略。曲卫国等[1]考察了“new liberal arts”的内涵和外延,指出“新文科”是新时代条件下对外语教学的全方位系统化的改革,需要从学生的人生规划与高度知识化和技术化现代社会所需的“skillset”和“mindset”出发。石琳霏等[2]通过梳理改革开放40多年来学界对英语教育的反思意见和建议,对新文科背景下的英语专业建设提出五点建议。胡开宝[3]指出新文科视域下,我们应当以语言文化研究为本,着力培养知识结构实现文文交叉或文理交叉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大力推进外语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尤其是外语学科与自然科学交叉的外语学术研究。袁筱一[4]则从新文科的解读入手,对新文科之“新”对外语学科提出的挑战及外语学科可能的应对提供自己的思考。从已有的研究看,尽管在新文科建设及外语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与成果,但相对而言,对体育院校新文科与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探索尚待深入开展。

就英语专业和翻译硕士(MTI)的课程体系与课程群建设而言,目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综合英语、专业实训、阅读和写作等英语专业核心主干课群的建设、英语专业课程群构建的理论和模式探索、专业课程群教学团队与信息化建设等,仅有1篇论文研究了翻译硕士(MTI)课程群建设。少有研究涉及到本硕贯通的课程群建设。

本硕贯通培养模式是指把本科阶段、硕士研究生阶段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的学生培养模式[5]。这种新型培养模式,为优秀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会,既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高知识层次和高科学研究连续性的要求,又有利于学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办学质量的提高[6]。因而,国内高校不乏本硕贯通人才培养的实践,并产出了不少优秀的实践成果,但以体育院校为背景,基于新文科发展理念,聚焦体育翻译人才培养本硕贯通课程群建设的研究尚无人涉足。体育翻译人才是服务国家战略的紧缺人才,本硕贯通培养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体育强国战略,对接国家和地区国际体育赛事语言服务有着重大意义,这也是高端复合型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之一。

一  本硕贯通课程群构建的必要性与基础

课程群构建是现代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根本问题之一,其主要内容不仅涉及支撑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更重要的是包括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学科知识与资源的整合,教学策略、学习方式与测评体系的整合等[7]。微观而言,课程群构建在学科专业内发生,是一种服务于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具体方案和教学实践;宏观而言,则指学科的融合与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发展,包括基于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不同教育阶段的课程贯通与课程群及课程教学内容建设实践。显然,课程群的构建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决定性的支撑作用。

本硕贯通是实现高端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本硕贯通的优势体现在:可以吸引本校优秀学生继续深造,保证研究生生源质量;可以减少学生适应专业特色的时间[8]。同时,还具有培养目的性强、课程设置贯通、学术的传承性强等方面的优势。早在2015年,文秋芳与王艳就基于开放式问卷调查和对5届毕业生的评价反馈追踪,深入研究了南京大学“英语+X”本硕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并发表了论文《“英语+X”本硕贯通人才培养体系成效:基于学生视角》,充分肯定了外语专业本硕贯通人才培养的效用。近年来,我国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实现了本硕一定程度上的贯通和有限度的开放,但在本硕贯通课程群的构建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本科生课程与硕士生课程的衔接与贯通不够、本硕课程内容梯度不够科学、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之间贯通不够等。此外,本硕贯通大多局限于本专业或本领域,对于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的本硕贯通培养人才模式方面的研究还缺乏深入[9]。

成都体育学院是国内唯一一个致力于体育翻译人才培养(本硕)的高校,其英语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014年开始招收体育翻译硕士研究生,2021年获批翻译硕士(MTI)学位点,在体育翻译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基于体育翻译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针对目前外语人才培养存在规模大、水平低、同质化等瓶颈现象,以及本硕相对分离,衔接不够等现象,在本硕课程建构上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其核心在于准确界定拔尖体育翻译人才的规格与标准,以英体交叉、校企融合、国际视野与中国实践融合为突破口,将本硕贯通理念贯穿于体育翻译人才培养课程群设计全过程,基于体育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的专业核心能力,打造旨在支撑蕴含中国情怀、增强国际意识、参与全球体育赛事的拔尖体育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群,从而解决课程群与教学内容本硕贯通、实现有机衔接、凝练校本特色等问题,以适应中国体育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和服务国际体育赛事的拔尖体育翻译人才的迫切需求。对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翻译人才培养本硕贯通的个案分析,有助于看到本硕贯通课程群构建对人才培养的普遍性启示与价值,从而为各类高校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二  本硕贯通课程群构建策略

(一)  基于新文科与特色发展,科学定义本硕贯通课程群构建理念

以新文科对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校本特色发展的需要,以拔尖体育翻译人才体育翻译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为核心,突出学科交叉融合、现代教育技术、中国实践和国际视野的理念,打造本硕贯通课程群,实现本硕课程与教学内容的贯通与融合(图1)。

(二)  解构本硕培养定位和培养方案,打造核心桥梁课程群

基于本科与硕士阶段课程群的统筹建设思路,进行拔尖体育翻译人才培养核心课程群建设,明确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各自目标和定位,整体考虑课程在本硕阶段的衔接,填补面对本科课程教学与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要求差异,使本科阶段的教育成为硕士阶段拔尖体育翻译人才培养的起点。完成本科生培养方案与硕士生培养方案的分析,理顺翻译硕士(MTI)、体育翻译硕士与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关联与课程前后关系,寻找层次逻辑、定位轨变、学理逻辑和发展逻辑,从而为本硕培养方案贯通奠定基础条件。在培养方案和模式解构中,探索出本硕培养模式与人才规范的关联与逻辑,并以此形成从本科阶段到硕士阶段的核心桥梁课程群(图2)。

(三)  基于科学衔接与递进,设计本科与硕士阶段核心课程群

基于科学衔接与递进,优化本科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框架,提高教学质量,强化知识和能力的转化,同时为研究生教育起到奠基作用,夯实研究生教育的知识基础,减少重复,提高效率。

在本科阶段,设置“通识教育”“英语知识和技能”“英语文学与文化”“运动项目与翻译”“语言与测试”与“实习与实践”6个课程模块,突出人才培养的知识积累与人文本位,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担当,同时突出学生体育翻译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在硕士阶段,体现与本科课程群的科学衔接与递进,设置“通识教育与中国文化”“口笔译进阶与赛事翻译”“跨文化交际”“翻译工作坊”“翻译平台与技术”与“实训与实践”6个课程模块,突出体育翻译与跨文化交际核心能力培养(图3)。

(四)  聚焦体育翻译核心能力,实现本硕课程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贯通

拔尖体育翻译人才的核心能力与素养是体育翻译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旨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以及满足国家与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需要。聚焦这个核心能力与素养,基于本科阶段核心课程群和硕士阶段核心课程群的建构,对本硕课程大纲和教学内容做优化,实现贯通,体现衔接、递进与有效整合。例如,下移科研方法课程,培养本科生初步的科研能力,为硕士阶段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奠定一定的基础;下移翻译项目管理与实践及翻译工具与技术课程及相关教学内容,并融合真实项目的国际体育赛事语言服务,为硕士阶段翻译工作坊及翻译项目实践做好必要的积累与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在翻译项目团队及国际体育赛事语言服务团队等的组建上,则由本科生和硕士生联合组队,负责项目的不同阶段,实现资源配置优化,提升工作效率,也考量本硕贯通知识体系的有效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