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的计算机类专业“4321”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作者: 燕孝飞 王艳秋
摘 要:通过对计算机类专业工程教育质量监控的研究,在对多所高校的调研和分析基础上,明确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等具体评估指标,并提出基于这些指标的计算机类专业“4321”监控体系。实践证明,该体系构建取得显著效果,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可为工程教育改进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工程教育质量监控;指标体系;校企合作;专业认证;教育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1-0111-04
Abstract: Through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monitoring of computer science program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based on surveys and analyses of multiple universities, specific evaluation indicators such as teaching quality, student competencies, and employability have been identified. We have proposed a "4321" monitoring system for computer science programs based on these indicators.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has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qualit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a greater number of high-quality talents. This system can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for the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Key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quality monitoring; indicator system; industry-academic collaboration;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education quality enhancement.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高校数量快速增长,高等教育呈现出层次分化明显、类型趋向综合、学科结构复合的特点[1]。高等教育的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然而,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基础设施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教育经费紧张以及教学质量下滑等[3]。
同时,新兴ICT产业如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的快速发展导致计算机类人才需求呈爆发式增长。然而,由于师资队伍建设滞后、质量监控不足等原因,计算机类学生的培养质量明显下降,总体就业质量不高[4]。另一方面,IT企业对高水平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需求迫切,而当前的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和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5]。
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高校数量快速增长。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截至2021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已超过4 000万人,高等教育覆盖面逐步扩大。同时,高等教育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层次分化和类型趋向综合的特点,学科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多元[6]。
工程教育认证作为一种权威认证,是工科毕业生和工程师职业能力的公认要求。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具有一定的认可度,并有助于我国工程性人才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7]。因此,深入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有利于构建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一 工程教育质量监控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 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提升问题
1 原因分析
在工程教育中,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是评估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当前存在学生应用实践能力没有本质提高的问题[8]。这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1)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定位不明确。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具体合作过程中,教学目标和任务并不明确,导致实践教学缺乏明确的定位,无法真正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2)实训案例陈旧、实训时间较短。一些学校在实践教学中使用的实训案例陈旧,无法与行业最新的技术和需求相匹配。同时,由于课程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实训时间较短,学生无法深入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和实施,限制了他们实践能力的提升。
2 解决方案与特色做法
为解决学生应用实践能力提升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明确校企合作的目标和任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需要达到的能力和技能要求。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实际项目、参与真实工程实践,让学生深入参与实际问题解决过程,提高他们的应用实践能力。
特色做法包括与企业合作制定实践项目的目标和任务,明确项目的需求和技术要求。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导师进行定期的交流和指导,确保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真正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实际问题,并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培养[9]。
2)更新实训案例、延长实训时间。与行业紧密合作,及时更新实训案例,确保与实际技术和需求相匹配。同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训时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在实际项目中灵活运用。
特色做法包括与合作企业进行定期的技术交流和合作项目评估,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需求和技术发展动态。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发实训案例,确保案例与行业最新技术和实际问题紧密对接。此外,为了延长实训时间,可以与合作企业协商并安排学生进行更长时间的实践活动,例如夏季实习或校企联合办学项目。
(二) 质量监控的科学性和全面性问题
1 原因分析
在工程教育质量监控过程中,存在质量监控不到位、监控不科学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层面和学院层面的质量监控制度不完善。尽管学校和学院都有相关的文件和制度来提高教学质量,但由于缺乏系统性和体系性,监控过程常常只是片面地关注某些方面的指标,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
2)缺乏科学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手段。在质量监控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手段,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课程的有效性。因此,监控结果往往不够科学准确,无法提供有力的依据来改进教育质量[10]。
2 解决方案与特色做法
为解决质量监控的科学性和全面性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在学校和学院层面建立全面的质量监控制度,明确监控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确保监控工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建立包括教学过程监控、学生学习成果评估、教师评价和课程效果评估等多个层面的监控指标体系,以全面了解教育质量的各个方面。
特色做法包括与权威的教育评估机构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的工程教育质量监控标准和方法,将其与国内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适合本校的质量监控指标和评估方法。同时,通过建立与行业的紧密联系,与行业专家合作开展评估工作,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引入科学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库,实时监控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质量等数据,确保监控过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借助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数据的综合分析和挖掘,发现潜在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特色做法包括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结合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作业和考试成绩等信息,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全面分析。同时,通过教师教学评价系统和课程效果评估工具,收集教师教学质量和课程效果的数据,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分析。通过数据的综合利用,建立科学准确的质量监控体系,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
(三)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质量监控平台建设问题
1 原因分析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质量监控平台的建设是保障合作质量的关键。然而,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信息共享和协同育人平台不够完善。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一个集成的平台,无法高效地进行信息交流和任务分配。这导致协同育人的效果受到限制,无法实现良好的合作效果。
2)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和评估工具。在校企合作中,缺乏科学的数据分析和评估工具,无法全面了解合作项目的进展和效果,难以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能力发展。
2 解决方案与特色做法
为解决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质量监控平台建设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建立信息共享和协同育人平台。通过建立一个集成的平台,学校和企业可以进行信息共享、任务分配和进展跟踪。该平台应具备良好的用户界面和数据交互功能,方便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特色做法包括建立面向校企合作的在线平台,允许学校和企业共享项目信息、交流任务进展、提交成果等。通过该平台,学校和企业可以实时了解项目的状态和学生的表现,提供实时的指导和反馈。同时,平台应支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提供数据分析工具和报告,为监控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2)引入数据分析和评估工具。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采集和分析学生在实践中的数据,包括项目成果、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特色做法包括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学生在合作项目中的表现进行评估。通过对学生的项目成果、参与度、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能力发展情况。同时,结合合作企业的反馈和评价,综合评估学生在校企合作中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明确学生应用实践能力提升问题的解决方案、质量监控的科学性和全面性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质量监控平台建设的解决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监控的效果和水平。这些解决方案的实施将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工程人才,推动工程教育不断发展。
二 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4321”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一) “4321”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为了全面提升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提出了“4321”质量监控体系。其中,4代表四方参与;3代表覆盖教学、创新创业、实习实训三个层面;2代表关注专业技能提升和职业能力提升;1代表形成闭环的生态体系。“4321”质量监控体系图如图1所示。下面将介绍“4321”体系的具体实施方法和做法。
(二) “4321”质量监控体系实施的具体方法
1 四方参与
在“4321”质量监控体系中,学校、学生、企业和社会第三方应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学校作为主体负责人承担整体策划和协调工作,学生作为培养对象积极参与评估和反馈,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提供行业需求和导师指导,社会第三方机构提供专业评估和监督。它们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
2 教学、创新创业、实习实训三个层面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