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技术产教融合型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作者: 陈庆樟 许广举 杨保成 李铭迪
摘 要: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是一门顺应汽车电动化发展而开设的专业课程,专业性强、实践性强,适合进行产教融合模式建设。课程建设实践中,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典型企业合作,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探索建立产教融合课程资源体系、校内外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及三位一体的课程评价体系。利用产教融合课程资源及基于项目的问题群,培养在学生把课程理论应用到产业岗位实践中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多渠道辅助学习与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学习效率和产教融合教学持续改进效率。为新工科产教融合型课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型课程;课程资源体系;课程教学体系;三位一体课程评价模式;新能源汽车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1-0107-04
Abstract: The course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setting up in compli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electrification. It is highly professional and practical, and suitabl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teaching integration mode.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we cooperate with typical enterprises in th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relies on 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to explore and establish the curriculum resource system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system of integration of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and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of trinity. We utilize industry-teaching integration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project-based problem group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in applying curriculum theory to industrial post practice. A multi-channel auxiliary learn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are constructed to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efficiency of industry-teaching integration teaching. It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teaching integrated curriculum of new engineering.
Keyword: industry-teaching integrated curriculum; curriculum resource system; course teaching system; trinity curriculum evaluation model;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产教融合型课程是指针对产业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校企或产业共同开展课程建设,组织实施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改革,产教融合课程建设。在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提升课程建设体系,更能有效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是汽车工程类专业为了顺应汽车电动化发展而开设的课程,工程应用性强,适合与产业结合共同建设成产教融合型课程。本文围绕新能源汽车技术“三电”系统基本结构原理、测试试验开发等知识体系,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面向产业实际应用,产教融合,共同培养学生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知识体系、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全力引导学生求知兴趣、行业使命感与责任心。
一 问题提出
课程内容建设与产业技术岗位及需求紧密结合,相互融通,突出对学生工程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科学研究新进展、实践应用新成果、社会需求新变化融入课程教学内容,融合高校基础研究、应用研发能力和企业行业产业前沿技术、产品研发经验与成果,形成产教融合教学内容的动态积累与更新。
课程教学过程应该基于产教协同共同实施,真实场景下的真学真做,在行业企业真实场景授课,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产教融合开发建设教学项目、项目案例库等教学资源。
传统课程评价模式单一,往往以考定成绩,而产教融合课程则需要引入行业企业评价,突出学生素质提升导向、学习成果评价与能力增值评估。
课程教学团队应该同时重视校内教师的产业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和校外(企业)导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提升课程团队的产教融合意识、产业敏感度。
二 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建设
(一) 课程资源体系建设
在该课程资源建设实践过程中,根据课程定位和行业企业技术岗位特点要求,与行业典型企业共同实施课程内容资源建设。围绕“三电”系统行业实际,把典型行业工程项目(包括新能源汽车“三电”测试试验、开发设计、监测管理等)进行知识与能力解构,根据专业培养定位,确立课程托底知识体系及能力要求(工程认证要求)与行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学校课程团队与产业教师团队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再依照工程认证要求制订教学大纲。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资源建设体系如图1所示。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基于行业企业岗位知识能力解构的课程知识点,分属四大模块,每个知识点作为一个教学项目进行建设,包括每个知识点的先导知识体系(基础理论)、多学科融合与综合应用、产教融合教学项目、网络优质教学资源、行业专家专题讲座、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和工程应用拓展等,同时由课程考核与达成度评价、产业“新四化”升级、合作企业项目改进等驱动课程资源与时俱进升级与变更。
产教融合项目开发由校企双方共同实施,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测试试验、开发设计、监测管理等技术岗位相关的行业企业工程案例、校企合作研发项目、校内综合研发项目及学科竞赛实践项目(如方程式赛车电车项目)开发出来的教学项目。把网络优质教学资源、行业专家专题讲座、行业企业岗位能力培训资源导入到课程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共享。
(二) 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体系包括校内实施的基于知识点的教学项目和产教融合教学项目。为了高效实施知识点教学,引入基于项目的递进式问题群体系,并把课程知识体系分成四大模块进行建设;产教融合教学项目与校内基于知识点的教学项目均依托网络课程平台(云班)实施教学及课程教学考核,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框架如图2所示,主要有如下方法。
1 多元化渠道、自主学习课程教学
依托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了对应先导知识与目标教学内容融合的基础知识框架,把现代车辆工程专业思维、工程伦理、家国情怀融入教学资源体系中,开发了基于知识点的教学项目的多媒体课件及其教学资源,以项目知识点为对象进行课程内容的建设,开发了基于教学项目的问题群、基于行业岗位能力培养目标的校内外结合的产教融合教学项目、基于教学项目的作业库、主讲教师主要知识点的微视频、行业企业专家专题讲座及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相关课程优质学习资源等。课堂课外结合、校内与行业企业结合、线上线下结合、虚实结合和个别化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为“教、学、用”主动自主研究式学习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校企互动提供平台。
2 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兼顾基础知识能力的托底与行业岗位能力素质的拓展教学
课程基本知识体系(新能源基本结构原理、典型电机原理及控制、典型车载储能原理与能源管理基本方法和电动汽车运行监测基本理论等)相对固化并体系化,强调学生基础能力培养,这部分内容及其要求由校方课程团队根据工程认证要求及前置相关课程知识体系提出,由校内及行业企业专家进行修正补充,作为学生课程学习托底能力培养的建设内容;而对课程产教融合方面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则由校内课程团队与课程产业教师及其团队,结合行业企业典型岗位能力需求及典型工程项目,提出相应课程产教融合教学内容及要求,作为行业岗位能力素质培养的建设内容。
3 课程教学模块化、项目化,全过程融入产教融合项目教学
课程分为四大模块进行建设,形成基于知识点的各教学项目,每个项目除了基本知识体系外,还全过程融入了产教融合项目。从“课堂、应用、产教融合、创新拓展”四个维度构建“教、学、用”一体的教学“产教学”体系。课程团队建立定期研讨制度,与时俱进,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四化”转型升级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时修订各教学项目的教学内容,更新内容,保持课程的先进性。
4 “问题驱动—理论方法—行业应用—创新意识”递进式课程教学模式
面对课程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以项目知识点为基础,校内课堂与产教融合项目为载体,建立各项目的“问题群”,根据线上网络平台“问题群”,学生在线完成先导知识、课前预习、课前思考等问题的解答,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或课程实践岗位,采用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培养工程问题意识与专业意识;理论基础知识通过校内课堂教学及线上平台资源等“多渠道”学习,形成新能源汽车技术相关“三电”系统基本结构原理等理论知识和方法;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在校内及校外的产教融合实践项目中进行行业应用,校内实践内容包括综合开发项目实践及参与大学生学科竞赛、校企合作研发等实践,校外项目则是合作企业基于岗位的产教融合教学项目,在产教融合项目中把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融入到基础知识学习、专题讲座、项目分工合作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这种从“问题”到“理论方法”再到“行业应用”的转化流程,把专业思维、工程伦理、行业情怀等结合到项目学习中,培养学生专业思政素质,并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三) 产教融合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评价需充分体现行业企业参与、素质提升为导向、持续改进机制,本文以学习效果评价、教师评价、行业企业评价三个主体建立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强化突出能力和素质评价的导向作用,综合评价结果服务于课程建设内容的修正(或改进、升级)、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实现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持续改进,课程三位一体考核评价体系如图3所示。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教学主动程度、自信心、团队合作意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解决专业问题的水平等方面考核,以笔者负责该新能源汽车技术产教融合型课程为例。
考核评价内容有两部分:产教融合项目考核评价与基础理论考核评价各占一半。其中产教融合项目考核由产业教师与校内课程教师共同完成(分值2∶1),按项目进行考核,包括项目准备(20%)、实践表现(20%)、数据处理(30%)和实践分组汇报(30%),主要考核学生行业岗位应用能力、行业素养等,该部分考核达标为70分;基础理论考核评价由校内课程教师完成,包括网络自主学习统计、课前线上、课堂表现、作业、大作业、课后线上、小测试及期末考试,该部分考核达标为60分,但如果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低于50分,则理论考核部分不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