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与创新: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之路
作者: 王秀荣 刘照军摘 要:面对现代物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对物流工程人才的新需求,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是现阶段教学改革的关键任务。系统梳理该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借鉴国际具有代表性的美国、英国及德国的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经验,从认识论、方法论及价值论三个维度厘清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逻辑,遵循“价值引领、强化实践、学生为中心、突出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基于成果导向(OBE)理念,提出“以人为本,价值性建构;问题导向,求实务本;系统思维,守正创新;跨界融合,统筹规划;健全机制,共建共享”的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以期为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程体系;课程建设;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1-0142-05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the new demand for logistics engineering talents from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the key task of teaching reform at this stage is to build a curriculum system for the logistics specialty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at meets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sorts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is major, draws on the experience of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in the inter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United States, Britain and Germany, clarifies the basic logic of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epistemology, methodology and Axiology, follow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value guidance, strengthening practice, student-centered, and highlights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takes the Outcome based education (OBE) as the concept. The study puts forward the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idea of "people-oriented, value construction; problem oriented, practice oriented; systems thinking,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overall planning; sound mechanism, co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logistics specialty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Keywords: curriculum system;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Logistics Engineering major; talent cultivation; applied undergraduate program
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行业的人才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培养物流人才的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如何创新课程体系,培养出与物流产业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应用型物流工程人才,成为急切研究和思考的问题。课程体系是高质量培养人才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需要重构课程体系,开展课程体系实施过程创新,进行课程评价体系改革,建设能主动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度,凸显开放性、灵活性、系统性的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文科建设已成为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最直接的时代背景。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不仅需要有深度的专业课、有广度的通识课程,而且需要有挑战度的跨学科课程。课程体系建设是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教育质量的保障,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而课程建设是目前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建设的短板。在政策的驱动下,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致力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持续优化课程结构,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改革课程实施模式,创新课程测评体系取得一定成效,但成效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课程体系特色不突出
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模仿照搬传统大学的课程构架的现象较为常见,有些应用型高校直接复制研究型大学的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未能按照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和自身的培养目标定位来系统地设计课程,因人设课,课程设置行政干预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课程体系缺乏特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发展。
(二) 课程设置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不相符
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存在公共基础课过多,课程结构不合理。由于比例过高的公共基础理论课程挤占理论课的学时学分,理论课占用实践课的学时学分,这样就导致实践教学课程的学分被挤占,脱离了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三) 课程设置门数及必修课程偏多
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开设课程过多,有些课程内容重复或仅有少量差异,先修课与后续课程在时间和内容方面缺乏很好衔接,导致学时浪费。同时,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必修课程过多,选修课程数量不足的问题也有存在。
(四) 实践课程虚化
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在进行课程建设时,往往重视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操作性知识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小,而且没有建立完备的产学研用平台,缺乏“实景耦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导致学生没有办法感知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缺乏对未来职业的真实感受,也不容易掌握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上述问题,探索易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和方法,是提高物流工程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二 经验借鉴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美国、英国、德国本科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归纳其课程体系的特点及经验,为我国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借鉴。
(一) 代表性的国家本科课程体系
1 美国本科课程体系特点
第一,重视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源自19世纪初的美国,如今,通识教育在美国高教领域已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通识教育课程是美国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一大特色。在美国,通识课程是具有核心地位的课程类型,占相当大的比重,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学年,修习各种不同科目的课程,涉及人文、理事、社会与行为自然,自然科学与技术、艺术和写作等学科领域,因此也称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多元性,注重学生的实践精神和社会责任,有益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其主要特点是涉猎范围广,但不精深,目的是让学生专注于特定的专业学习之前,拥有各种科目的一般知识,以便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
第二,注重课程设置的多样性与灵活性。纵观美国大学课程改革历史,其本科课程类型的设置、专业课程和教学科目的选择与组织日益丰富多样,课程沿革历史相继出现了专业课、选修课、通识教育课、核心课及跨学科课程等多种形式的课程,这些课程相互联系,协同并进。美国本科教育实行以核心课程融合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并行机制,把基本学科之间相互割裂分离的知识融合起来,将各类学科按照教育逻辑划分排列,将碎片化的知识内容加以整合,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为学生提供导向性学习资源,这也体现出美国课程设置的灵活性。
2 英国本科课程体系特点
英国本科课程体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课程设置突出基础化和专业化。英国本科教育注重学生夯实基础,基础知识不过关将无法进行后续阶段的深入学习和研究。二是课程深入学习阶段注重专业化。突出专业化是英国本科课程的一大亮点,能紧随就业市场的需要,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性。在英国非常注重引导学生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设有公共基础课,大学一年级就开始专业知识的学习,英国的基础课和选修课占据同样的分量,选修课同样是专业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课程。三是课程设置密切结合职业发展,课程形态丰富多样化,课程类型层次均衡化。
3 德国本科课程体系特点
德国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与双元制大学对课程进行改革,将双元制课程模式引入高校。应用技术大学是为解决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建立的。在课程设置上,将应用科技大学的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三大块,从课程实施维度来看,每种类型的课程可分为理论课程与社会实践课程,其中专业实习与实验室练习占据了社会实践课程很大比例。在课程内容安排上除专业的学科类课程以外,应用科技大学还设置跨学科类的选修课程。双元制专业的课程内容由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专家委员会共同制定,一般以学校为主导,企业参与协商讨论,制定课程内容及衔接方式还需要专门的认证机构,包括对理论学习内容、企业实习内容、校企合作方式和教学法与教学条件等进行认证。同时,德国非常重视课程的国际化,培养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德国本科课程体系的特点主要有课程设置的职业化倾向,课程结构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设置有明显的国际化倾向。
(二) 美国、英国及德国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启示
通过对美国、英国及德国本科课程体系特点的梳理,其对我国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1 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之间关系日益密切
通过对美国、英国、德国课程体系的研究发现,三国的课程改革均服务于国家需求、产业或行业导向,课程体系建设与国家发展、产业或行业发展、区域发展结合,并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力量。比如,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德国的汉堡工业大学、基尔大学,英国的沃里克大学等,都是以服务国家、产业及行业需求著称,将课程改革与相关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最终成为行业、产业区域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这些大学的成功,一方面源于内部课程体系的主动创新,另一方面源于各国政、产、学、研和用的有效合作机制。新文科背景下借鉴发达国家成熟模式和成功经验,对于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以课程体系创新为纽带,建立政、产、学、研和用的合作机制,提升物流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