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路径研究
作者: 刘平 邓雅婷 张开富摘 要:高校党组织作为学校政治核心,在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正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育事业的重要保障。如今存在党建政治引领作用不强、教师队伍师德教育不足、师德师风考核指标单一等问题。基于此,该文试图从党建引领破除师德师风建设困境,探索教师队伍建设长效发展机制,让师德师风融入教师内心及学校组织管理,最终形成一套有组织、有流程、有特色的党建引领下的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党支部协同的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路径。
关键词: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高校人才工作;现实困境;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1-0168-04
Abstract: The Party organ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political core of the school, is playing a role of fighting fort in promoting the conformal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teacher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and style, a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ists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weak political leading role of Party construction, the lack of teachers' ethics education, and the single assessment index of teachers' morality and styl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tries to break the dilemma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and style with the guidance of Party building, explor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ms, and integrate teachers' morality and style into teachers' hearts and school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Finally it forms a set of organized,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ty build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university Party committee, school (department) Party organization, Party branch coordination with the teachers' morality and style construction path.
Keywords: Party building guidance; teacher's morality building; college talent work; realistic dilemma; construction path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教师大计, 师德为本。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高校建设的永恒奋斗目标,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教师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其思想道德素质及职业道德水平正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成败及民族发展的未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如何在工作中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治学,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方向,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政治责任,引导学生“系好人生的扣子”,对探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新路径意义重大。
一 意义建构:高校党建引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价值意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谈话中表达了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对师德师风的重视及对教师的发展寄予的深切的厚望,他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1]”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高校“要坚持正确方向。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明确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其主要职责”[2]。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教育、教师对国家建设的意义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3]。
如今,师德师风建设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高校党组织作为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作为高校的战斗堡垒,正在为高校建设吸纳各方高素质人才,担负着教师师德师风教育、管理、监督及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党组织具有思想引领、思政教育的天然优势。因此,于高校而言,党建引领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保障,师德师风的建设必须依托党组织建设这一重要载体的正确引领和有效指导,将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师风优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新时代高校党建引领和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通过高校各部门党建工作协同,让师德师风建设取得实效。
二 现实困囤:高校党建引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党建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双向深度融合,切实把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制胜优势,但在实践探索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短板。
(一) 党建政治引领作用不强,师德师风融合度不够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党支部是高校党建工作体系的三个层次,作为师德师风建设在不同层级的实施主体[4],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保障。因此,各级党组织应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建立纵横联动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引领作用,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视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当前,从高校整体情况来看,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尚未健全,部分高校党委对师德师风建设缺乏体系化的顶层设计,各级党建管理权责不明确,政策执行不通畅,在具体工作中缺乏侧重点与个性化举措,出现重复建设与建设空白。面对高校教师对学校发展缺乏主体意识、对课堂缺乏敬业奉献、对学生缺乏合理引导和对学术缺乏使命感,面对科研项目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等问题,党组织的监督、凝聚作用,党建铸魂育人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举措仍有待挖掘,全员育德、全过程育德的工作格局亦有待形成。
(二) 教师队伍师德教育不足,党员教师表率作用未发挥
一流大学需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作支撑,更需要有一流的教师党员队伍作引领[5]。党员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应着力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学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6],成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先锋队”,带领广大教师参与到师德师风建设中去。目前,由于部分高校缺乏对教师短期的岗前短期教育及长期的师德理论教育、师德示范教育、师德典型教育及师风环境营造,致使部分教师对自身责任认知不清,对教师职业规范的内涵,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未内化形成个人要求和自觉行为规范,缺乏自律自省[7]。而党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参差不齐,先锋模范作用也未能充分发挥,影响了自身形象及社会认同,甚至部分党员教师自我职业要求降低,淡化了对党员身份的职业追求,争先意识不强,面对课堂教学不创新、面对科研项目不钻研,安于现状,最终陷入职业倦怠。
(三) 师德师风考核指标单一,评价体系科学性不强
科学合理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对推进高校党建引领及人才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教育部多次颁布文件强调健全师德考核和师德激励的重要作用。目前,结合高校工作实际,师德师风在考核机制上仍面临一些问题。首先缺乏完备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科学性强的考核应合理地体现一位教师德、能、勤、绩和廉五个方面,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且具有区分度。但是,当今高校的师德考核表存在问题简单、不具体的现象,多以定性考核、打分评价为主,部门评价、教师自评、学生评价主观性强,无法充分呈现教师的真实风貌。其次,师德师风考核对激励机制的关注度不够。适当的激励措施往往会激发教师内驱力,激发教师奉献、敬业精神,做好优秀党员、师德标兵等先进典型,但现行考核目的聚焦于发现师德师风存在问题上,师德师风考核的激励机制未充分发挥。最后,惩罚机制未严格落实。严格的惩戒措施易树立起师德师风规范的权威,让师德师风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指出,师德考核在教师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8]。但在具体落实中往往避重就轻,通常在教师发生严重道德失范行为时才采取该措施。
三 路径探析:高校党建引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方向探析
面对师德师风建设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唯有继续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借党建之力,破建设之难,迎师德之美”,充分发挥党的优势,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发展。
(一) 厘清责任体系:各级党建形成合力,创新搭建引领平台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管高校”是一项重要原则。从党管高校的领导体制来看,现已基本建立了由党中央(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地方党委及其教育工作部门、高校党委和学校基层党组织的多级联动责任体系[9]。就高校内部来看,基本已建成“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教师党支部”三位一体的党建工作体制,且各级组织在高校党建中拥有各自职能、履行各自职责、发挥各自作用。
首先高校党委作为学校政治领导核心,应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学校各级责任体系,主动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党组织工作,下放责任,协调好各级党组织及各部门关系。强化政治引领,把握好意识形态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教师理想信念为首要任务,发挥党的思想引领作用,提高教师思想觉悟,增强个人责任意识与使命,让全员参与到师德师风建设中来。
其次,院(系)党组织积极响应学校党委号召,既扎实落实学校党委的要求,又稳步推进基层党支部工作,建好党支部,加强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度,找准工作切入点,精准发力。依托“三会一课”、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会等党内生活制度为载体,加强对教师党支部的教育和管理,完善思想引领与典型示范紧密结合的教育体系,做好宣传,将思想政治要求落实于常态化教育及实践活动中,提高思想认识,带领教师紧密围绕于党组织,关心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的困难,面对不同专业、不同项目及科研活动的教师可以创新设置支部组织,提升党支部与教师工作适配度,并选拔党性高、业务精的教师开展党日活动并交流学术,实现思想与专业两手抓,构建良好师德场域。
最后,教师党支部作为高校党的基础组织,应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落实好师德师风学习与研讨,引导教师思想,规范教师行为,关心教师日常。在党员管理层面,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融于党员日常活动中,梳理警示案例,强化红线意识,要让每一位党员教师知晓“可为与不可为”。在党员监督方面,建立师德涵养教育与监督评议协同并进的制度体系,用党的建设规范教师的行为,定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了解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动态,及时纠正,面对党性强的教师,也要大力表彰,鼓励每一位党员教师以实际行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排头兵、领头雁,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添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