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导向的教育硕士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探索

作者: 童汝根 王红 安宁

实践导向的教育硕士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探索0

摘  要:在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过程中,按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背景要求,依然存在解决中小学教育领域实际问题的专业实践能力不足的突出问题,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存在以职前职后一体化为主要路径,目标导向、实践取向、统筹导向和专业取向等趋势。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教育硕士人才培养创新路径,采用行动研究范式,主要研究过程是针对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及管理、实践导师队伍和流程等方面问题及原因梳理,研究结果重点开展实践导向的教育硕士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主要研究结论为以H师范大学为例,分析实践导向的教育硕士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探索的主要做法,包括聚焦一体化的培养目标,突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一体化统筹管理和推行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和培养流程。

关键词:教育硕士;实践教学;实践能力;职前职后一体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3-0029-04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the background requirements for cultivating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the master of education are addressed. In response to the prominent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professional practical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bility of the master of education has a trend of integrating pre service and post service as the main path, goal oriented, practical oriented, overall oriented, and professional oriented.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innovative path of cultivating master of education talents. Using the action research paradigm, the main research process is to sort out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in the cultivation of master of education practical ability, such as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practical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al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practical tutor team and process. The research results focus on the exploration of practice oriented cultivation path of master of education talents. The main research conclusion is to take H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main practices of explor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e service and post service training for practical oriented education master's degree, including focusing on integrated training objectives, highlighting integrate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s, strengthening integrated management, and promoting integrated teaching staff and training processes.

Keywords: master of edu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practical ability; pre service and post service integration; talent training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系统性和战略性的谋划,教育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一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特别是持续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是教师教育振兴事业的核心内容。广东推出了“新师范”落实教师教育振兴;华南师范大学落实“新师范”建设过程中实践导向的教育硕士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引领改革探索,解决了教育硕士实践能力提升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一  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背景与趋势

(一)  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背景

一方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属于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决定了其实践能力导向的核心要求,其主要目标指向为提高基础教育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实践应用素质。自199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以来,教育硕士培养获得了跨越式发展。早期主要开设学科教学和教育管理2个培养领域,扩展到现在涵盖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共计20余个培养方向。根据中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网统计,招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院校数量从试点的16所发展到182所,招生人数从1997年的不足200人发展到2018年2.2万人。H师范大学是第一批教育硕士试点单位,截至2022年,稳定在每年1 300人左右的招生培养规模。

另一方面,教育硕士培养暂时面临解决基础教育领域实际问题专门能力不足的问题。与专业型硕士统一要求一致,教育硕士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通,突出教师职业导向的现实诉求,侧重在教师职业技能的有效提高,这符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中对未来教师的要求。《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教师〔2022〕6号)专门强调要“推进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然而,教育硕士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研究生深入中学实践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领域实际问题的专门能力不足,导致部分知名中学出现了招收一流大学学术型硕士、博士而放弃教育硕士的现象。为破解这一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教育硕士实践教学体系,提升教育实践专业能力,通过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和职后培养一体化改革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成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关键[1]。教育硕士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训、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和教育研习等环节,具体可以体现为微格教学实训、教育现场调查、教育教学课例或案例分析、班级管理实务和课堂管理实务等内容,教育硕士实践能力提升也是围绕上述环节进行。

(二)  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突出问题

教育硕士现有培养方案执行与强调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定位之间依然存在诸多矛盾。2021年教育部教育硕士全国教指委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进行了质量专项巡查,聚焦教育硕士实践教学主题发现,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核心能力体现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偏弱。

一是培养目标不明确,相应的教育硕士实践教学的特色缺乏深入研究,从而客观上造成了其实践教学的盲目性和低效性。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依然是面向理论多、面向实际应用少的情况[2]。

二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不完整,校内实训规范性不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脱节的现象,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闭环。

三是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尚不完善,校院两级关于教育硕士的实践管理职能不清,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实践教学绩效管理体系。

四是实践导师队伍和流程不畅,支撑教育硕士实践的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未达到理想状态,校内和校外融合的实践教学交流合作流程不畅和相应的合作平台未真正发挥效应,校内外指导老师之间没有产生有效的联动机制[3]。

(三)  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未来趋势

教育硕士是中小学教师队伍补充的重要途径,需要不断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新时代教师胜任素质方面,不断加强教师教育观念、专业精神、教育情怀、全面育人能力素质培养;在解决新时代基础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方面,尤其需要提升教育硕士在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组织、作业设计、考试命题、教学评价、信息化应用、实验教学指导、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实践能力。2020年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也强调“应更加突出研究生掌握相关行业产业或职业领域的扎实基础理论、系统专门知识的程度,以及通过研究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从顶层设计、教学重心、管理机制和培养路径角度有以下趋势。

一是目标导向的教育硕士培养目标设计,符合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创新实践能力提升是教育硕士学习成果目标之一[4]。

二是教学重心方面,实践取向的教育硕士实践教学体系要求,将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情意培养双向贯穿培养全过程,始终围绕教育硕士目标是培养反思性实践者进行,全程提升其反思性实践能力[5]。

三是管理机制方面,统筹导向的教育硕士实践教学绩效管理机制趋势。通过绩效棱镜这一工具开展绩效评价与管理结果更具有反馈性,使组织成为一个持续改进的开放系统[6]。从融合和协同角度,教育硕士实践教学需要一种统筹的机制融合校内外资源,发挥协同效应。如东北师范大学开展的“体验—提升—实践—反思”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7],西南大学倡导把教师的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进行有效统整[8]。

四是培养路径方面,专业取向的教育硕士实践能力结构要求。根据过程-知识2个维度,沈书生[9]将现代教师所需的4种基本能力:即已知-输入能力、已知-输出能力、未知-输入能力和未知-输出能力,这4个维度其实也是实践性能力维度的体现。

二  实践导向的教育硕士一体化培养探索

近年来,H师范大学以新时代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改革为契机,顺应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未来趋势,瞄准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落实以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10],积极探索构建实践导向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从培养目标、统筹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师资和流程角度推进一体化,全面提升教育硕士实践能力。

(一)  一体化培养目标,强调实践学术能力培养

教育硕士培养目标注重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一体化,突出强调实践学术能力的培养。

第一,培养目标明确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按照产出导向教育(OBE)理念,H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始终以服务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为己任,强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学术能力培养。第二,教育硕士服务定位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第三,明确实践导向的教育硕士培养三大核心要求。在现代教育理念和较高的理论、信息、人文及职业素养基础上强调教育专业实践能力。第四,推进教育硕士学位体系的优化。H师范大学把依托“双一流”“新师范”“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契机,探索学分立交桥建设,优化学校教育硕士学位授权体系。

图1  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二)  一体化实践教学,重视专业实践能力提升

1)推行教育见习-实习-研习三位一体教育硕士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落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基本要求》,形成“1+3”实践教学模式,“1”为实践前置课程强化案例教学,“3”为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一体化,反思层级递进,培养研究型的反思性实践者,在行动中学习、试错、反馈、反思、迭代和实践能力提升[11]。在形式上采取必选+可选方式,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三者必选,企业实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行业企业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方式可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