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作者: 茹煜 李建华 周宏平 陈青 贾向东摘 要:以“立德树人”为本,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课堂教学中是思政教育方式的创新实践。该文分析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课程思政在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从思政目标、思政教学设计、思政教学实践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探讨,让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通过专业导论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及课程优化,指导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提升机械工程科学素养;通过课程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对于引导学生专业认知、职业规划,提高林业装备特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课程思政;机械工程专业导论;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思政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5-0026-05
Abstract: Taking "moral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as the foundation, effectively integrating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Introduction to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s an innovativ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Introduction to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Introduction to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t explor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oal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desig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practice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responsibility and historical mission of the times. By exploring and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professional introduction course, the course guide students to firmly establish correct values, enhance patriotism, and enhance their scientific literacy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while learning knowledge. Through course teaching practice, students' awareness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and lifelong learning are cultivated. It has the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guid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gnition, career planning,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ultivating forestry equipment characteristic talents.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roduction to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practi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oals
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是服务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是本专业学生专业入门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环,对新生具有专业启蒙教育的作用,同时也是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前必须进行的重要教学环节,可以为进入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导向,以树立机械工程教育理念,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为宗旨,介绍机械工程概况、机械工程基础、现代设计方法、机械制造系统及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系统模式、机械工程的发展与人才教育培养等内容,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建立对机械工程的初步概念,了解机械的基本工作和结构,了解机械(电)产品制造的过程及工艺;了解现代机械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及应用;通过学习对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发展、从业领域和课程体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大学生遵循专业知识的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认知的渴望和探索欲望,提升专业自信力。
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颁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1]。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作为大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环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发挥思政教育功能,实现“思政+知识+能力教育”的有机统一[2]。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思政”,也不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剥出几节课时讲授思政内容。更应当是“如春在花、如盐化水”,即将思政教育元素,包括价值理念、精神追求、行为规范等融入到课程教学环节中去;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因而,开展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方位、多角度、有重点地挖掘与专业相关、与行业相关、与产业相关、与课程相关和与学生相关的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选择合适的思政教育载体,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活动,推动课程思政效果的实现,达到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教育目的是非常必要的[3]。本文以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为例,通过探讨该专业的技术现状、行业趋势、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行业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实现在知识传授和专业传道过程中的价值引领和德育培养。
一 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分析
(一) 课程目标亟待进一步明确
为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是参与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评价的重要支撑课程,由于目标定位不明确,导致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甚至产生专业偏见,缺少专业认同感,失去了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专业教师通常认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思政课程的事情,专业必修课仅仅是传递专业知识,与立德育人、思想育人没有很大关系,缺少课程思政的认识,导致课程目标中往往缺少思政教学目标,这显然违背了“三全育人”思想,不符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 教学设计需要进一步完善
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不仅限于在教学中讲几个人物事迹,也不是空谈思政理论知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需要进一步设计和完善,教师要充分结合授课内容,立足学科优势,从社会实际中寻找,从各学科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度中去挖掘专业建设和行业发展中的思政教育内容和资源,在授课内容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灵活利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视频短片、纪录片和课堂讨论等多种授课形式,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吸收思政元素和德育元素,使学生做到知之深、信之笃、行之实,感受科技力量、匠人精神、强国使命,从而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形成课程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三) 教学实践有待进一步改进
课程思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帮助新时代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育人功能。多数专业教师只熟悉本学科体系,只关注自己所深耕的专业领域,对课程思政治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不深,缺乏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特别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初期阶段,主要靠自己去钻研琢磨,思政教学成效不理想,使得工科专业教师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其次,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榜样教学中思政元素引入、渗透和升华的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提升,随着“互联网+”“智慧+”等教学手段的出现,应该以短视频、纪录片、虚拟教学等新型教学载体呈现给学生对科技强国、实业兴国、产业报国和工匠精神的认知内容,在感同身受、身临其境中实现育人育才的教育目标。再次,除教学过程评价、学习成绩评价外,还要考虑思政传递和引导评价,在“学评教”体系中应该体现德育元素,践行立德树人,涵养师德师风,关切学生全面发展,专业教师能够以崇高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信念引导学生,展现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好榜样,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实现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相统一,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4]。
二 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 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需要
高等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各类高级专门技术和管理人才。作为专业导论课,结合我国国情,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大命题[5],将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同向同行、充分融合,把我国机械工程技术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大国工匠顽强拼搏、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先进事迹和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者融为一体,推进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性与时代性,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与思政课程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努力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二) 建立行业可持续发展观的需要
机械类专业的毕业生要求有能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有效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原理解决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趋势,以实现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不仅讲授机械工程的发展历程,也介绍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和增长对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提升的重要价值。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开展思政育人,遵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增强学生环境保护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机械工程行业对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意义。
(三) 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意识的需要
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是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服务民生[6]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专业课程介绍建立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通过认知技术价值和行业发展趋势,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度。通过课程讨论及案例分享,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将课程思政与工程教育OBE教学理念有机地融合在目标体系中,通过课程教学目标和思政目标的共同实现,让学生既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7],又能用专业服务行业需求,回报社会,回报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