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二级学院“三全育人”研究与实践
作者: 杨健 罗杰伟 何育欣 宋桂芹 兰海涛 张波摘 要:医学教育作涉及医疗和教育两个重大民生问题,承担着维护人类健康和培养医药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实施“三全育人”工作是医学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客观要求与重要举措。二级学院作为高校教学科研育人基层单位,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平台和主要抓手,是贯彻“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第一战线和实施科学教育与仁爱教育的前沿阵地。该文以川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为例,分析二级学院“三全育人”的存在困境,探索实施“三全育人”新模式,提出“三全育人”教育具体路径,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二级学院管理水平和育人格局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学院校;三全育人;二级学院;实践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5-0150-05
Abstract: Medical education involves two important issues of people's livelihood: medical treatment and education. It undertakes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maintaining human health and cultivating medical and health talents. It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ity education and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and important measure of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medical education to carry out "Three-wide Education" in medical colleges. As the basic unit of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 colleges, the secondary college is the important platform and main hand of "Three-wide Education", which is the first front to carry out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Three-wide Education" and to implement scientific education and benevolent education. Taking the College of Basic Medical and Forensic in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lemma of "Three-wide Education" in secondary colleges, and explores a new model of "Three-wide Education",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path of "Three-wide Education", constructs a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of all-staff, all-round and all-process, which promote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management level and education pattern of the second-level colleges.
Keywords: medical college; secondary institute; Three-wide Education; practice mode; talent training
“三全育人”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创新理念和实践模式,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实践。医学院校担负着为新时代中国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任,必须立足我国“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遵循医学教育发展规律,将医学教育和国家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两者应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及协同联动,才能发挥医学育人合力,达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1-5]。
医学院校实施“三全育人”是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响应,是医学生全面成才和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学院校的关键任务和根本要求。二级学院是医学院校教书育人的基层单位,作为培养医学领域人才的基地,一定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医学教育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三全育人”体系。二级学院培养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求拥有扎实医学知识、高超医疗技术、高尚医德医风,并且要能真正成为保驾护航人民生命健康的基层医务工作者,引得进、留得下、稳得住、干得好。二级学院如何破解“三全育人”的现实困境,推进“三全育人”取得实质性成果,构建与时俱进的“三全育人”体系,需要思考和不断探索育人具体实施路径,把立德树人贯穿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全员、全程、全方位贯通,各司其职、彼此联系、有机融合、齐头并进、形成合力,共同发挥协同育人功能,迸发新活力、新气象、新效果,才能最终实现医学高等院校最终的办学定位思想与人才培养终极目标[6-8]。
一 二级学院“三全育人”实践困境
立德树人本质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近年来,高校教育改革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的环境复杂变化促使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和任务更加艰难,同时“三全育人”的科学性、系统性、协同性和交融性特点决定了育人综合改革面临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导致医学院校二级学院在实现“三全育人”转变过程中要面临各种复杂的问题,比如育人教育模式与育人环境变化关系、育人协同功能要求与人才培养重要地位关系、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与学生成长规律遵循关系等。据调查,二级学院作为高校开展教学活动及育人工作的基层单位,普遍存在育人手段单一、方法陈旧,效率低下、效果不高等现象;呈现主体分化、育人定位偏差、教育环节统筹兼顾不足等问题;出现评价指标不健全、引导机制不明确、保障机制不顺畅和协同育人机制分离脱节等因素;显露认识上滞后、执行上弱化、实践上“缺位”行为,导致二级学院在“三全育人”方面人员协同不足、过程连接不畅、方位勾连不力的不平衡、不协调的育人壁垒,凸显其存在教育要求不一致、教育资源不共享、教育作用不突出等短板,二级学院“三全育人”很难落到实处,难以做到全员齐抓共管,全过程形成合力、全方位协同用力,育人效果大打折扣。亟需构建新时代新的话语体系和实践体系,发挥最佳的育人效能,实现医学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9-14]。
二 二级学院“三全育人”实践模式
医学院校新时代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全育人”的具体实施机构在于二级学院。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作为高校的基层单位,学院在教育与培养过程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三全育人”纳入院系事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由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三全育人”工作的实施,负责统一规划、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建立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实现“三全育人”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动“三全育人”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向纵深发展。构建了以全体教职工服务为支撑点的全员育人模式、以大学学习生涯为时间轴的全过程育人形式、以不同空间和多个维度为覆盖面的全方位育人方式,真正形成一体化育人机制体制和“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大格局,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实现高质量育人目标。
(一) “三全育人”考核量化建立
“三全育人”核心思想在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用力齐抓共管,学校必须给予大力的支持和积极的协调,各职能处室积极配合。没有多部门基于职责的联合推动,不形成共同的教育合力,其关键是要激发制度活力,敢于突破,主动作为,在优化资源配置上下功夫,用制度来盘活资源、提高效能。作为试点院系,把“三全育人”纳入个人年度考核、评优评奖、职称晋升等教师评价的各个方面,纳入课题申报、团队建设等集体评价的各个方面形成育人导向新机制。
(二) 课程思政改革深入实施
健全课程育人管理、运行体制,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晋职晋级的重要评价内容。全面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纳入教材教案、教学大纲和学生考试内容,全面建立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通过固定时间和领导参与集体备课、教学示例引导授课、教学专家课堂督导将思政育人元素融入理论教学。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通过导师培训、基地评估、“实践第一课”将职业担当精神融入实践教学,通过做好学科传承、讲好医学故事、勇担治病救人医学使命将创新创造精神融入科学研究,形成了新时期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三) 科研竞赛实践形成合力
依托基础医学创新实验平台、南充市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科研育人平台提升学生科学研究能力;依托创新思维与医学技术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医学人文教育、科学教育有机融合;通过学科技能竞赛培训,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基础医学创新研究与实验设计、全国生命科学等学科竞赛,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通过一院一品“健康童年”“先锋助长、朋辈领航”“励志青春、榜样领航”学习经验分享等品牌育人活动,打造文化育人平台;通过“暑期三下乡”等社区实践活动,宣传医疗卫生政策,延伸志愿服务平台,培养学生无我奉献、卫戍健康的职业精神。通过科研平台、竞赛平台、实验平台、管理平台和社区平台五大平台,建立具有医学特色的“科研-竞赛-实践”育人体系。
(四) 学业精准帮扶全程贯通
组建教师、优秀校友、在校优秀学生三支稳定的学业服务力量,梳理和答复了同学们在课程学习、科研学术、毕业升学和专业选择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为解决学生的共性困惑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持。注重潜移默化全程融入,以学业规划为契机,与学生就选择中的价值观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抓住关键时期因势利导。在专业导读、转专业等关键节点,深化专业与行业认知教育;鼓励品学兼优的学生通过“朋辈课堂”“头雁领航”等工作项目为同学们提供学习支持,构建了“预约登记-识别分类-在线答疑-反馈评价”的精准学业服务模式。
(五) 校内校外阵地协同联动
坚守课堂阵地,坚定政治方向,做到授课有纪律、政策讲到位、评教全覆盖;坚守网络阵地,做到讲座必报、活动必督,常态化开展舆情监控和意识形态研判,构建线上线下同心圆,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学科专家利用专业优势,通过科普宣传、疫情防控开学第一课等方式,在课堂、学习强国、公众号和学校网站等线上线下平台对重大医疗事件舆论正确引导,广泛宣传主流价值。通过校友访谈、校友风采展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彰显校友成就、成长经历、人生轨迹,引导学生多元化发展,开拓全员育人的新途径。邀请优秀校友回校与在校学生座谈,对大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职业生涯会起到积极的示范效应。利用川东北红色教育基地和医学实习基地开展多层面的社会实践。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地方经济特色,从时事形势、社会热点问题、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教育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并通过研究性课题调动学术氛围。
(六) 基层党建引领提质增效
党建融合院系中心工作的“党建+”模式初步形成,通过创建党建引领“1+N”工程,以党建引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增强领导力,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品牌活动和经验做法。大力打造“课程+”“团队+”“导师+”“实践+”等育人模式,探索打造党建精品项目、精品工程,促进党建、思政与育人体系的深度融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创建省级“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先进基层党组织”、“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等特色党建品牌,川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组织领导更加有力,体制机制运行更加顺畅和规范,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能够充分发挥,使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成效明显。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有效利用微信平台、公众号等新媒体,做好各种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完善党建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创新“三会一课”制度,构建支部“微课堂”、推送“微视频”、进行“微学习”,增强党员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动性,推动党建工作线上线下相互融合促进,提供交流平台。
三 二级学院“三全育人”实践路径
“三全育人”的出发点是培养“人”、中心在“育”、重心在“全”。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祖国医护工作者的重任,即要满足学生对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知识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满足学生对人文素养教育的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在求学期间出现的学业指导、思维能力、心理健康、素质拓展和就业帮扶等各个方面的困难及要求。作为高校承担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工作,二级学院如何发挥育人合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三全育人新模式,并在所有教育教学环节中贯彻和落实下去,是教育工作者应该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近年来,学院坚持“教育以育人为中心,教师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师资建设为支撑和以人才质量为根本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医学与人文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创新与创业相结合,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学院在教育与培养过程中,深度聚焦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和组织等育人功能多维度有效衔接,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了高效运行十大育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