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全球思维能力的三重意义

作者: 左雪松 欧阳陈鸿

摘  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培养时代新人的核心课程、实现科学育人的基础课程,在养成大学生科学思维上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新时代是中国加速民族复兴、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和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是彰显奋发有为与秉持全球思维的时代。因此,培养具有全球思维能力的时代新人日益迫切。按照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基本要求,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全球思维能力,关系到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实现科学育人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全球思维能力;育人;时代新人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5-0159-04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the key course to implement morality and cultivate people, the core course to cultivate new people in the era, and the basic course to realize scientific education. It has a special educational function in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thinking. The new era is an era 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 is also an era when China is increasingly approaching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stage and making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mankind. The new era is an era of striving and global thinking. It is increasingly urgent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new people with global thinking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basic principle that educators receive education first, improving the global thinking ability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is related to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o establish morality, cultivate new people in the era, and achieve scientific education.

Keywords: new era;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global thinking ability; education; the new people in the era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坚持以全球思维谋篇布局”[1]。高校思政课作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课程、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具有全球思维能力的时代新人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努力提升全球思维能力,成为“思维要新”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

一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肩负铸魂育人的重大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坚持全球思维的战略谋划与理论创新,蕴含人类情怀、世界史观、国际视野与时代眼光的全球思维。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站在人类高度与秉持全球思维来思考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当今各国需要树立共同目标、实现共同安全、维护共同利益、践行共同价值与承担共同责任,提升学生关注人类进步与全球发展的格局,厚植学生胸怀天下与天下己任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从“办好自己的事情”“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坚持胸怀天下”的层层递进中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球思维,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办好自己的事情”的全球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世界作贡献”[4]。党和人民事业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马克思说:“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邓小平指出:“中国的问题也等于五分之一的世界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对人民负责,也是对人类尽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4]。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新时代中国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世界意义与人类贡献。以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例,新时代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施精准扶贫,中国提前十年实现减贫目标,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加速了全球减贫进程,打造全球减贫的中国样本、贡献全球减贫的中国方案、坚定全球减贫的信心、书写全球减贫的传奇。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个成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5]!

(二)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深刻理解“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的全球思维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6]。全球化时代,各国高度关联命运与共,只有更好促进他国发展,才能更好实现自我发展,只有为他国创造有利条件,才能为自己赢得巨大机遇。中国发展是各国发展的重大利好,中国越发展越能给世界带来更多机遇。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坚持开放发展理念与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发展寓于世界发展潮流之中,也为各国共同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与带来更多机遇,中国不搞零和博弈与排他竞争,倡导互利互惠与合作共赢,与各国一起分享发展机遇,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列车”“快车”“便车”。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将张开双臂,为各国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实现共同发展”[7]。

(三)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准确把握“坚持胸怀天下”的全球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胸怀天下”[6]。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学说为理论武装、以天下己任为文化熏陶、以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为历史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百年来党坚持胸怀天下,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胸怀、大智慧和大担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中国方案是坚持胸怀天下的全球思维产物,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时代性、原创性与指导性方案,是站在世界历史高度与人类价值立场上心怀天下,以天下观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关照各国共同发展、世界整体发展与人类普遍发展,思考人类包容共存之道、和平安宁之策与共荣繁荣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间的合作应该以服务全人类为宗旨,而不应以小集团政治谋求世界霸权”[5]。

二  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6]。落实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是教育的历史使命。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民族复兴与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期,青年大学生拥有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承载着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历史使命,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现实的人”与“使命的人”的基本观点。青年是整个社会最富有朝气的力量、最富有梦想的群体,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民族复兴需要新时代青年接续奋斗与勇毅前行。当代大学生是同新时代共同进步的一代,民族复兴责任赋予青年大学生,时代新人荣光属于青年大学生。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站在民族大复兴与世界大变局的战略高度上讲好思政课,从理想信念、能力素质和精神状态上打造时代新人,以全球思维赋能学生坚定理想、增强本领与勇于担当。

(一)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全球思维深刻认识时代新人“有理想”的战略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7]。思政课引导大学生立鸿鹄之志,培养崇高远大的理想。理想既高于天,也关于天,是精神世界,也是世界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3]。我们党反复强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强调民族复兴与贡献人类的互促互进。“有理想”的时代新人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激励大学生把个人成长成才的个体梦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结合起来,与实现人类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世界梦联系起来,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实现“得其大者兼其小”。

(二)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全球思维深刻认识时代新人“有本领”的视野广度

毛泽东说:“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8]。”时代新人不仅要求理想坚定,也强调本领过硬。习近平总书记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当今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与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民族大复兴和世界大变局的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期,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期,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与紧密的国际联动,时代新人需要增强分析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全球思维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中国与世界的互联互通与互促互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与分析内外部世界关系的本领,提升把握时代大势、胸怀战略大局与着眼共同大事的能力。

(三)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全球思维深刻认识时代新人“有担当”的价值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说:“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使命越崇高,担当越强烈。中华民族历来倡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审视自身发展与贡献人类的双重责任与使命担当。新时代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起来”,也是贡献人类发展的“大起来”。中国梦既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梦,也是促进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的良梦。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全球思维强化当代大学生“天下家国为”的使命担当,增强大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自觉意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与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新人,推动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推动人类进步与世界繁荣。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