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教学在德育树人中的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 韩雪峰
摘 要:为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实现民族复兴,担当时代重任,提出将大学生体育教学融入德育树人制度中,并对其发展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体育教学在德育树人中可以全面提升学生个人素质,构建体育强国、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样也暴露出教学内容体系未完善、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协调性不足、缺少完备的教育保障体系等问题。为应对相关问题,需要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自由评价体系,完善教育保障体系,以此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高校在相关教学领域提供参考。
关键词:德育树人;体育教育;大学体育;全面发展;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5-0177-04
Abstract: In order 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and high ability composite talents, achieve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take up th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times, we propose to integrat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into the moral education system and study its development path. The study shows that Physical Education can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moral educ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personal quality comprehensively, build a strong sports nation and cultivate socialist successors. However, it also reveals the problems of imperfect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no unified evaluation standard, insufficient coordination, and lack of complete education guarantee system.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related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enrich teaching contents, improve teaching design,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stablish a free evaluation system 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 guarantee system, so as to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effects and also provide reference for universities in the related teaching fields.
Keywords: Moral education for people;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 sports; overall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methods
党的十八大指出,教育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发展方向从传授知识扩展到了培养人才、引领社会,而高校更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一环,高校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格品质,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培养具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在高校的培养方案中,体育教育必不可少,在新时代大背景下,高校德育树人与体育教育的融合成为了高校教育的新课题和新形势[2]。但是目前高校在该方面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体育教育中德育思政占比较低,缺乏二者的互动;体育和德育融合育人机制不健全,体育教育在德育教学中的影响有限等缺陷。因此对大学生体育教学在立德育人制度中的发展研究刻不容缓。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研究案例等方式,确立了体育教学在德育树人中的目标及意义,总结了体育教学在德育树人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为后续高校体育育人和德育树人提供理论依据,奠定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体育教学在德育树人中的作用及意义
体育育人和德育树人相互融合对于每个学生的个人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彼此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一) 教学作用
1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合理的体育教学可以提高人体的体能,可以改善学生的体质。可以通过伸展、扭转、转身等动作对身体各个部位进行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柔韧度。可以通过长跑、仰卧起坐、跳绳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心肺耐力,提升持久力,可以通过引体向上、俯卧撑和重量训练等方式增加学生的肌肉力量,增强身体力量,可以通过如瑜伽、游泳等运动项目,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总之,体育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可以掌握良好的身体运动规律和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保持健康。
2 培养学生家国观念
从过去被称作“东亚病夫”,到现在构建体育强国,我们可以看出体育形象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国家的体育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部分,也是国际地位的体现,更是伟大复兴道路上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完美诠释。
因此,体育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这是因为体育运动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在不同领域都可以体现出中国人的体育精神和爱国情感。具体来说,体育竞技中的进退有据、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等精神可以激发学生奋勇争先,战胜困难的劲头,表现了埋藏在中国人血脉中坚毅不拔的意志和勇毅情感;传统体育例如中国武术、射箭等蕴含着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学生可以体会到体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联系,这种联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健体修性的作用,也可以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到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传播,激发了他们深厚的爱国情感。
3 磨练意志
意志既是一个人的精神品质,也是一个人身心状况的映射。当今有许多大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也关注体育活动,但是受制于中学阶段的升学压力却很少参与体育活动或者参加了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这就导致了一些学生做事情没有毅力的情况。同时,伴随着独生子女的下一代逐渐进入大学校园,“独二代”群体中有一些学生从小养尊处优,并未吃过苦,从而导致面对困难时抗压能力很弱,情绪容易崩溃的局面。
通过体育教育的锻炼可以训练和磨练学生的自我意志和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决心、毅力和竞争意识[3]。体育教育中的许多体育运动项目都存在着一定难度,例如高空跳跃、翻滚、武术等,需要学生在克服极限和面对挑战的同时坚持训练、积极应对,锻炼克服困难的精神意志。这种品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也能够给予他们走向社会、走向未来生活的信心与责任感、使命感。同时体育竞技中的比赛紧张激烈,需要控制情绪,保持冷静和自信。这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建设也十分重要,体育教育的锻炼可以让学生在压力下调节情绪,调动积极向上的状态,树立面对生活学习中困难与挑战的阳光心态。
4 提升大局观意识
体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全局意识,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感受到大局意识的重要性。尤其是针对成才环境相对单一的独生子女更为重要,特别是涉及到比赛、训练、团队协作等多方面内容,都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全局意识和团队意识,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运动单体-运动群体-组建团队-通力协作的体育运动大局观,通过体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快速判断、决策、执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大局观念以及战略思考和执行力。例如足球、篮球和排球比赛,需要多人合作,共同研究战术策略、具备团队意识,这些活动会帮助学生提升大局观意识。
(二) 教学意义
1 全方位提升自我
目前,我国发展飞速,社会境况、学习目标和部分观念已发生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已不再适用于当今社会,需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将体育教学融入德育树人当中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
该教育涉及到身体、心理、社交和智力等多个方面,能够全面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能力、组织能力和行动能力,从而形成健全人格和素质,主要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团队意识和意志品质等方面提升,可以锻炼出一批有着选择策略、决策、执行能力、自觉品质、集体意识并具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应对未来社会竞争所需。
2 构建体育强国,完成健康中国的目标
从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再到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并下发了相关的文件,以及党的二十大中“大健康观”的提出,可见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关系密不可分[4]。体育强国的建设需要有一个人民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基础,而健康中国的实现也需要体育教育的支持和推动。
体育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将体育教育和德育树人相互融合,实现体育德育一体化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实现了强身健体,也在运动的同时磨练自身,培养爱国情怀,全面提升自我,更重要的是为健康中国的目标提供了保障。
3 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阶段,而这个阶段正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需要大量有德人才,而学校的德育树人可以很好地为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三观,体育运动可以更好地进行师生互动,进而实现更好的教学,从而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体育教育融入德育树人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方式,其以身体与心智为核心,注重学生的素质和品德教育,同时强调学生的社交能力、坚强意志和家国情怀,这是协调学生运动、心智、情感、人格、社交和公民责任的优秀方式。
二 体育教学在德育树人中存在的问题
(一) 未完善体育德育教学内容体系
体育教育作为一种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应该是全面、完善、科学的。然而,目前我国的体育教育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老师的德育觉悟和素质还需提高[5],重视竞技比赛而忽视道德教育,过分追求“金牌”和“荣誉”,导致有些教师和学校只关注学生的体能和技能水平,忽视了教育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而且我们的教学内容体系并未真正实现将体育教学融入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将体育作为一个平台或者支撑点,以此对学生进行品德教学、劳动讲解等教育的各方面,缺少让学生以体育教学为载体,进行实践、德育,从而全面提升自我的教学方法。
(二) 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在进行体育德育的教学评价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困难[6]。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不同,因此对于体育德育教学标准和评价体系也存在差异。这不利于对学生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量化分析或者精细化评价,也难以取得公平、公正的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