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医学视域下基于成果导向的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 蔡雄 彭彩云 盛文兵 杜可

转化医学视域下基于成果导向的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0

摘  要:社会的发展和民众对医疗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带来了对药学专业人才的持续增长需求,同时对他们的专业素质要求也与日俱增。虽然我国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在摸索改进,但是依然存在培养方面机制还不够健全、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多方面不足,无法满足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该文依托药理学课程教学过程各环节,分析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不足,从转化医学和成果导向教育(OBE)的角度对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在OBE导向下,该文提出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环节等实施环节反向整体设计以及持续性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培养模式构建的探索,以期不断完善药理学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创新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对未来的药学人才培养产生积极影响,并为满足社会对创新药学人才的需求作出贡献。

关键词:转化医学;成果导向;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药理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6-0065-05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demand for medical health have brought about the continuous growth demand for pharmaceutical talents, 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 are also increasing. Although the training mode of pharmaceutical talents in China has been groping for improvement, there are still many deficiencies in the training mechanism 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for pharmaceutical talents.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Pharmacology cours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ain deficiencies in the training mode of pharmaceutical talents, and studies the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ve pharmaceutical tal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and 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 Under the guidance of OB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reverse overall design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strategies, teaching links and continuous teaching evaluation, in order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 teaching system of Pharmacology courses and build the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ve pharmaceutical talents, which will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training of pharmaceutical talents and contribute to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for innovative pharmaceutical talent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translational medicine; Outcome-based Education; pharmaceutical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of mode study; Pharmacology course

一直以来,创新是现代大学进步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党的二十大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最直接的任务,即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1-2]。作为医学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药学专业肩负着培养药物设计、制剂制备、药物鉴定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3]。然而,我国传统药学教育侧重基础理论学习,学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偏弱、缺乏创新精神等问题。为满足新时代社会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高标准需求,积极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药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4]。

转化医学是连接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桥梁,旨在培养基础研究-临床医学综合能力的创新人才,加快科学发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并推动现代医学的发展[5]。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是“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持续改进为原则”的教育理念[6]。OBE可以为转化医学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让医学人才更好地将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同时,转化医学的实践也能够为OBE提供实际案例和应用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本文从目前药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转化医学视域下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药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药学人才做出积极的探索。

一  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药理学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并解决药理学领域的问题[7]。我们在培养实践中发现,传统的培养模式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导致了学生的培养目的不能够较好达成,能力培养目标不能充分实现,导致整体培养效果不佳。

(一)  教学模式与临床实践结合不够

现阶段药学人才培养虽然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组合教学方法的应用,但是仍然是更多地着眼于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临床合理用药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导致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之间脱节。一方面,药理学的实践往往局限于基本实验操作和简单的临床观察,缺乏深入的实践内容,无法真实地模拟临床或实验室的真实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在实践环节中,学生常常缺乏充分的指导和支持,由于时间有限,教师无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个别指导,这导致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没有及时解决,无法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此外,科学研究的成果大都只停留在论文发表阶段,未能在临床上得到有效应用。因此,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缺失已成为药学人才培养的阻碍之一[8-9]。这种单一教学模式对医药类学生向临床医生或药师的发展存在严重的不足,满足不了临床需求,也已经不能适应医学未来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所以完善改革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在转化医学的指导下,教师应提高运用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实践的意识,实现课程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有机融合,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  未重视学习成果产出和目标实现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情况下会更多地关注课程内容的传授和考试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对于目标的设定和成果的产出[10]。一方面,药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临床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成果,如实验方法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实验技能的熟悉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参与科研实践等方面。另一方面,药理学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了解不同职业方向的要求和需求,并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然而,目前的药理学人才培养中学校学习和行业领域的联系严重缺乏,学生缺乏真刀实枪的实践和实习机会,无法真实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工作环境,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可能面临较大竞争压力[11],也会在工作实际过程中跟不上实际需求而感到迷茫和无措。因此,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OBE教学方法,利用预设的学习产出成果精心逆向设计整个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并满足创新实践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

(三)  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药理学人才的培养涉及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评价,以确保他们在药理学领域达到必要的能力和素质目标。然而,目前的考核评价方式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视记忆而非理解能力。药理学考试主要以书本内容为主,往往忽视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考核,这也使学生在临近考试的时候多采用“填鸭式”的方法死记硬背。课程考试一般也是以教师讲授的重点为主要考核对象,为考试而学习,并不能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有效的运用。第二,缺乏实践能力的评价。药理学涉及许多实验操作和技能的培养,如药物浓度计算、动物实验操作等,这些技能的培养需要通过实践来实现。缺乏实践能力考核会导致学生对这些实践技能的培养不足,无法真正掌握和运用。第三,缺乏综合能力的考核。药理学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不仅仅包括药理学知识和实践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如科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应该通过项目实践、小组讨论等方式,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更全面地评估他们的潜力和发展方向。第四,缺乏开放性和创新性的评价。作为药学学科重要组成部分,药理学同样在不断发展,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更加关注其是否具备开放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引入开放性问题和案例分析等评价方式是十分必要的,需要教师们积极根据培养目标设计更新评价体系,多种途径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综上所述,药理学人才培养中的考核评价方式在一些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应该更加注重理解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评价。在OBE和转化医学理念指导下,改革评价方式,突出体现对学生学习目标成功实现与否的考核,以此实现药理学教学的目标和培育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医药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二  药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大学是社会创新体系的核心力量,大学教师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现有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探索在转化医学视域下基于OBE的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实现OBE教育理念在药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中的应用(图1)。

(一)  教学课程的反向整体设计

反向设计是指课程设计从最终成果(顶峰成果)反向推导,确定所有迈向顶峰成果所需教学内容的适切性。依据转化医学与OBE理念的教学设计,我们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反向设计。首先,梳理临床医学对药理学课程教学的需求,如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等。从知识掌握与拓展能力、综合解析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设定具体教学所需达到的成果,并根据目标成果优化知识结构、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制定具体培养方案。通过这种反向整体设计方法,药理学课程将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应用。

以药动学章节为例,学习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①掌握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动学过程;②理解药动学参数的意义及相互关系,以及对设计给药剂量的意义;③了解房室模式以及药动学参数的计算。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本课程的培养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①通过理论课教学,学生将学习药物在体内过程的基本知识,并掌握药动学参数相关计算方法;②实验课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计算药动学参数,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③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分析能力,鼓励他们应用药动学知识解释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④鼓励学生运用药动学结果设计和优化给药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转化医学的思维。通过这样的反向整体设计,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符合成果导向教育和转化医学的要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