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本位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 侯健 白亮

能力本位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0

摘  要: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普遍存在着培养与需求、理论与实践、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结合得不够紧密的问题。该文针对这一问题,旨在以培养社会亟需的土木工程技能型专业人才,研究以“能力本位”为模式,以项目化教学法推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形成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体系化、系统化,研究和开发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能力体系、课程链接体系和课程结构体系。其研究成果将对土木工程专业社会亟需的紧缺型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土木工程;能力本位模式;项目化教学法;技能型专业人才;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6-0140-04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generally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technical talents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uch as insufficient integration between cultivation and demand,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school resources and social resources. To this issue, the article aims to cultivate the much-needed civil engineering skilled professionals in society. Firstly,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etency-based model,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ivil engineering major was promoted through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Then the system for reform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civil engineering majors was proposed. Finally, the competency system, course link system, and course structure system for civil engineering courses were established. The research results will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urgently needed talents in the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 in society.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competency-based model;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skilled professionals; teaching reform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设施建设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断推动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土木工程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引擎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各级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因此,改革开放后,土木工程专业也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尤其是理工科高等院校所开设的一个热门工科专业。然而,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普遍采用传统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仍然是以培养专业精英为目标,即主要是培养高级设计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与目前众多土木工程施工企业要求人才实践和动手能力强,具有能理论联系实际等能力的需求目标存在脱节现象[1-2]。由此所造成的结果便是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大部分毕业生无法找到自己适合的工作岗位,同时,各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又存在技能型专业人才紧缺的局面。

2023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对新时期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明确提出,高校应立足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进行专业的设置、调整,要深化新工科建设,主动适应产业发展趋势等[3]。借助教育部等部门对高等教育改革政策的引导,结合目前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问题,国内高校专家学者提出了项目化、模块化、学习领域和工作过程导向等培养模式和培养计划,其研究成果解决了一部分问题[4],但就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过程而言,大多数只是针对单一一门课程推行项目化教学法,缺少系统化、体系化的培养思路。

本文旨在以适应社会对大量土木工程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为契机,研究以“能力本位”为模式,以项目化教学法推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形成区别于研究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培养模式,建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体系化、系统化,研究和开发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能力目标体系、课程链接体系和课程结构体系。

一  土木工程专业能力本位目标体系模式

与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相比,能力本位模式旨在以某一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作为开发课程标准,以学习者获得这方面能力作为教育或培训宗旨,从而对学习者实施教育或培训的一种课程模式,前者强调教与学方法的重要性,后者则强调学习体验和教育结果的重要性[5-6]。本文将土木工程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能力目标体系,主要是打破传统的知识本位目标体系,通过深入社会和企业,深入了解土木工程施工企业目前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能力本位模式的目标体系的构建。

立足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就业岗位需求联系起来展开职业能力分析,形成本专业的能力体系,涉及基本素质能力、岗位基本能力、岗位拓展能力和岗位核心能力。围绕“六大员”岗位能力培养,将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打破,并把项目进展工作任务联系起来完成所需知识结构,建立起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合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秉承以下原则,即理论教学一定要是必需和够用的,让岗位能力训练得到充分突出,要求实践课时所占比例不能低于百分之四十。基于学生岗位需求,通过三阶段岗位能力培养模式(单项岗位能力训练、综合岗位能力训练、顶岗实训)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可尽快、更好、全面地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

二  土木工程专业项目化教学课程链接方法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四个面向”要求,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一定是要面向我国经济发展主战场,因此,高等学校如何培养社会经济建设亟需的土木工程技能型专业人才,成为高等学校及教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基本还是针对培养专业精英而设置。因此,为了顺应我国经济发展主战场,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经济建设亟需的土木工程技能型专业人才,高校的课程内容必须与企业实际相符合。建设有特色的课程群,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提高他们的岗位竞争力,改革已有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间的联系与整合,改革理论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对于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以能力本位模式为目标,课程内容项目化设置为手段,使学生既可以把理论知识主动地应用到工程项目实际中来,还可以从工程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有效地将教学的内容和实际工作任务有机结合。项目化教学这种教学活动主要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其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项目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促进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其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个环节的表现及作业质量[7-10]。然而,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上,尤其是施工技术、项目设计、毕业设计等与实际结合较紧密的课程,受限于诸多因素,如教学条件、教学设备等,故其仍以传统的三段式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如此一来便导致本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成为了不讲操作而一味注重理论的课程,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了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状况,几乎背离了现代课改趋势。所以,为了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就是走项目化的教学之路。

然而,为了实现土木工程专业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课程内容的完备性,及各个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有机结合和无缝链接,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项目化教学课程链接方法。为了实现能力本位模式的目标体系,将目标体系进行分解,形成总目标体系下的子目标体系,如图1所示,以便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项目化的实施,本部分研究内容是对项目化实施的一个环节的研究,主要是实现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实现课程体系间的无缝链接。

三  土木工程专业项目化教学课程结构

本部分研究内容拟解决的是课程链接形成后建立课程结构体系。根据项目化教学的具体项目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课程结构体系,所形成的课程结构体系不同于知识本位模式教学下的体系,而是一种对项目化依赖性较大的课程结构体系。基于项目课程开发的层面上来讲,主要涉及四个环节,分别是编制专业教学标准、专业课程标准、项目教学方案以及对应的教材。

(一)  专业教学标准编制

专业教学标准即高校从整体上规定人才培养各个方面,各学校全面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均是围绕其展开的,诸如入学要求、学习年限、职业范围和人才规格等均属于其范畴。基于项目课程开发而言,在编制专业教学标准方面最复杂的一个步骤就是明确专业课程设置。在编制专业教学标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应结合前期的调研与论证来描述职业范围;②在描述人才规格方面,所谓人才规格指的是社会对土木工程各岗位人才提出的要求,包括知识、技能与工作态度等,要完成这部分内容的编写,需对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展开认真研究,把对学生核心能力的要求归纳出来,并做到表述准确清晰,保证每条人才规格均可将学生某个方面的重要能力要求体现出来;③在编排教学方案中的课程时,需以各类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基础,建构顺序一定不能违背教学规律与学生经验,并根据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合理排列组合所有课程,使有机的课程体系得以形成;④以新的专业课程设置为基础,并严格根据教学改革要求来编制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装备标准,把实践环节新的实训(实验)体系建立起来。

(二)  专业课程标准编制

1  课程目标的编制

其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总体描述,简单来说就是课程对学生多个方面提出要求,涉及知识、职业素养、技能等,是基于职业能力输入模式对课程目标做出的描述;第二阶段则是对学生在具备以上知识、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前提下,最终对能做和会做的内容作出详细说明,是以职业能力的输出模式为着手点来对课程目标进行的描述。在描述课程目标时一定要做到清晰且具有较强的指向性,要能够把这一门课程的主要要求涵盖,并为师生提供有效指导。基于编制方法的层面来讲,最好在分析知识、技能后把课程目标归纳出来。一般情况下,总体描述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从“知识内容与要求”中而来,而“技能内容与要求”则是职业能力目标的主要内容。

2  实施建议的编制

课程标准要将课程实施的所有环节联系起来,提出多个方面的建议,涉及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教材编写一定要严格依照本课程标准进行,要把项目课程设计思想充分体现出来,并对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文字表述要求等提出建议。而针对教学方法的建议则是要把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充分体现出来,防止对一些比较普遍的方法做出笼统描述。教学评价指的是学生学业评价。基于项目课程理念,一般需将目标评价、阶段评价以及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评价着重突出,把评价的多元性当作重点关注内容,特别要将各课程在评价方面的与众不同之处体现出来,编制详细的评价要求。诸如相关教辅材料、信息技术应用、仿真软件、网络资源、工学结合及实训(实验)指导手册等均属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范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