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改革路径探究

作者: 李昂

摘  要:为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隧道与地下工程人才,高校应当重视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的思政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该文首先概述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的特点,然后分析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思政目标,最后对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特点;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6-0144-04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cultivate the talents majoring in tunnel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with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the course of Tunnel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ombin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f Tunnel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then analyz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bjectives of the course of Tunnel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exca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ourse of Tunnel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e course of Tunnel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ourse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practice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隧道与地下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隧道和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学科。在当今社会,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不仅需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关注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这是因为隧道与地下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将承担起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  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特点

(一)  实践性强

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大量的实际操作技能,如隧道开挖、支护、衬砌等。这些技能不仅要求学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练习和提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课程中通常会安排实地考察、实验和实习等环节。在实地考察环节中,学生将有机会亲自到隧道施工现场进行观察和学习,了解实际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技术要求。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隧道工程的实际情况,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1]。在实验环节中,学生将进行一系列针对隧道工程的实验操作。这些实验包括模拟隧道开挖、支护和衬砌等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相关技能。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内容。在实习环节中,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到真实的隧道工程项目中。这样能够与其他专业的同学一起组成团队,参与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通过实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

(二)  知识面广泛

隧道与地下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到地质学、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和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这门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包括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有大量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学生需要学习隧道工程的基本原理,理解隧道设计的方法和技术,掌握施工的基本步骤和技巧,以及了解隧道运营管理的基本知识。这些内容涵盖了隧道工程的全过程,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营,让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隧道工程的各个环节。在地质学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结构、地壳的运动、地下水的流动等基本知识,这些都是隧道工程的基础。在岩土工程方面,学生需要学习土壤的性质、岩石的力学性质、地下水的影响等知识,这些是决定隧道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因素。在结构工程方面,学生需要学习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结构、钢结构等各种结构的特点和应用,这些是保证隧道安全的重要手段。在材料科学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应用,这些是选择合适材料的关键。

(三)  跨学科性强

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不仅涉及土木工程领域,还与地质学、环境科学、交通运输等多个学科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较强的跨学科知识体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隧道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主要关注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等方面。学生需要掌握隧道结构、土力学、岩石力学等基本理论,以及隧道施工技术、支护结构设计等实践技能。此外,还需要了解隧道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以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在地质学领域,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涉及到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评估等内容。学生需要学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地质勘察技术,以便在隧道工程选址、设计阶段对地质条件进行准确评估,预测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  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思政目标

(一)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隧道与地下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在这个领域的发展成就和国际地位。学生可以看到我国在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不仅在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国际工程项目中赢得了广泛的认可。这种认识可以帮助学生们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加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2]。同时通过学习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的英雄事迹和典型人物,学生们可以从中汲取力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可以看到这个领域的工作者们为了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其精神值得学习和尊敬。同时,这也可以帮助学生们树立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念。

(二)  强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学习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个领域,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中国的高铁技术、超级工程等,都是世界公认的典范。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成功案例,了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增强对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结合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的实际案例,教育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3]。在新时代,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隧道与地下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这一倡议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一领域的知识,了解到中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  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首先, 通过深入探讨和学习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业要求,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这不仅包括尊重法律法规,遵守行业规范,还包括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对客户的尊重,以及对社会的责任。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规范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道德规范。其次,结合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的典型案例,可以教育学生珍惜职业荣誉。这些案例可以包括行业内的优秀工程师,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提供了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4]。通过学习其事迹,学生可以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专业精神,才能赢得职业荣誉。最后,可以教育学生严谨治学,诚实守信。在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任何一个细小的错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严谨对待每一个细节,始终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三  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一)  立德树人,培养德才兼备的工程师

教师在隧道与地下工程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工程师。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中,可以引入一些与社会责任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作为一名工程师应该如何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例如,在教授隧道工程设计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到隧道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职业道德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作为一名工程师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例如,在教授隧道工程施工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如何在施工过程中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同时教师还应该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勇于担当等职业道德品质。

(二)  强化国家安全意识,提高国防建设水平

无论是军事设施的建设,还是战略通道的开辟,都离不开隧道与地下工程的支持。这些工程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更需要坚定的决心和勇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国家安全意识,让学生深刻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对这一领域的需求[5]。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隧道与地下工程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到这一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同时,也可以介绍一些国内外的成功案例,让学生看到隧道与地下工程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价值。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历史事件,让学生认识到隧道与地下工程在国防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例如,二战期间,德国利用隧道战术成功防御了盟军的进攻;中国的万里长城也是一项伟大的隧道工程,不仅起到了防御作用,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国家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军事设施、实地观察隧道工程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这一领域的工作。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相关的科研项目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三)  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发展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关注环境保护。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隧道与地下工程的建设背景、技术特点以及其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中的作用,帮助学生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6]。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隧道与地下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隧道与地下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隧道与地下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估和污染防治工作。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撰写报告等方式,深入了解隧道与地下工程环境影响评估的方法和标准,掌握污染防治的技术和方法。最后,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绿色发展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探讨如何在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实现绿色发展,如何在保障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为未来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