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两翼三化四促”实践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 张锐 涂道勇 张军辉 彭笠
摘 要:该文结合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三全育人”理念,构建了高校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一体两翼三化四促”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即以培养自立自强现代化人才为核心,通过“两翼”(两个团队)的相互协同,实践“三化”(主体系统化、管理制度化、评价多元化)的有机保障,“四位”基地(劳动教育、志愿服务、专业实践、国际交流)的建设互促,构建完整的思政实践育人模式,并以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为例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期为我国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实践育人培养模式;三全育人;创新人才;新工科;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6-0165-04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All-around education" within the context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It establishes the "One Core, Two Teams, Three Systematization, Four Bases" practical education cultivation mode for transport engineering major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is model places the cultivation of self-reliant and modernized talents at its core, fostering synergy between "Two Teams", ensuring organic support for the "Three Systematization"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main body, systematization of management, diversification of evaluation),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ur Bases" (labor education, voluntary service, professional practic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It constructs a comprehensive ideological and practical education model. The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at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es as an illustrative example to explore and implement this model,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for the training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in China.
Keywords: practical education training model; all-around education; innovative personnel;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近年来,全球科学与技术领域的迅猛发展引发了科技产业和新经济的急剧变革[1]。在当前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强调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提出了推进“四新”建设的重要要求[2]。这些重要演讲和文件反映了新工科建设的关键任务,即服务于国家战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并将面向未来的发展视为其历史使命[3]。
在新工科建设的重要纲领文件,如“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4]的指导下,高校将“三全育人”政策方针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结合,专注于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标,深化工程教育的核心内容,突破传统的工科人才培养框架。其目标在于培养一批具备家国情怀、创新精神、服务社会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科实践人才[5]。然而,由于育人目标通常较为宏观抽象,以及课程思政效果在学生中迟迟显现,导致一些学生出现理想信念不坚定、家国情感不深厚、工程报国思想不充分等问题。此外,在具体的教学和教育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培养体系不够合理、课程评价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基于新工科的理念,与“三全育人”相协同,挖掘和精炼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和精神内涵,建立实践育人的培养模式变得至关重要。本文以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为例,针对新时代下交通运输工程人才的需求,构建了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的“三全育人”实践育人培养模式,自觉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与责任[6-7]。
一 “三全育人”实践育人培养模式探索
自21世纪以来,随着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不断重视,交通运输行业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这一行业积极推动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和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既带来了巨大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明,然而,一些学生可能将物质追求置于更高价值观之上,忽视了精神、道德、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精神层面感到困惑,价值观产生了迷失感。传统工科教育下的交通运输行业也面临着自动化和技术发展的威胁,这可能导致学生对该行业的兴趣下降,对其发展前景的认同度不高,专业志愿报考率较低,毕业生对于基层和中西部地区的就业意愿不强。
因此,高校亟需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全程全方位引导学生在思想层面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此外,应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培养新工科下的新素养,鼓励传统交通运输行业采用新技术和创新方法,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持,积极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8-9]。同时,应为大学生提供与交通运输行业相关的就业机会,突出显示该行业的职业发展潜力,提高大学生对传统交通行业的认同度。
鉴于我国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增量创新”,科技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术实践与工程实践之间存在不协同的问题,工程问题往往受制于关键技术的不足,需要解决学术创新攻关方面的问题。因此,对自主创新、颠覆性创新、引领未来的创新的思考应该纳入培养模式中,通过提高培育工作者的能力,提供校企合作培育平台,让学生在应对行业变革和专业实践中,树立使命感和认同感,拥有创造社会需求的愿望和能力。
为此,本文以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为案例,着重关注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强调“三全育人”的导向,推动课程思政改革,构建了“基础+主体+特色”的育人模式。一方面,从学生素质培养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学科核心课程中的育人要素,协同推进交通运输类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建设[10];另一方面,从教职员队伍、实践活动、育人基地三个方面着手,培养工程从业者的专业能力、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促使他们在理念上保持创新思维。同时,将“三全育人”的思政理念与工程认证理念及学院文化有机融合,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交通创新人才为目标。
二 “一体两翼三化四促”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建构
根据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提出了“一体两翼三化四促”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图1)。该模式以学生为核心,旨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交通创新人才,具体包括以下要点:①一体(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置于培养过程的核心位置,确保他们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成为主动学习者,此一体化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②两翼(师资与服务团队协同)。强调“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和“专业型”学工服务团队之间的协同合作,这种协同性有助于提供更全面的教育和指导,以满足学生的学术和生活需求。③三化(体系、制度、评价)。强化实践体系的主题系统化,管理制度的制度化,以及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这有助于确保教育过程更加有序和有效。④四促(基地联系)。通过劳动教育基地、志愿服务基地、专业实践基地和国际交流基地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一体两翼三化四促”的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将“三全育人”的理念融入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旨在打造完整的交通运输专业实践育人培养模式。
图1 交通运输工程“一体两翼三化四促”实践育人培养模式
(一) 加强“一体”导向,打造实践育人新目标
面对充满波澜和挑战的世界局势,青年一代肩负着国家的使命和时代的责任。为培养具备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能够承担国家伟大复兴重任的交通创新人才,必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切实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实现“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三者的辩证统一。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应以思政课堂教学、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为主线,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使学生深刻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通过实际经验提升对国家的人文、社会、生态等方面情况的认知。同时,应根据学生的思想现状和时局需要,进行以特定主题为核心的集中性主题教育,使学生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相联系,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视为自己的使命,强化学生的担当意识,激发他们的奉献精神。此外,根据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展开专业思政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从专业角度审视科技报国的理念,将爱国情感、强国志向、报国行动融入到专业实践中,唤起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时,将学院的“埋头干、不抱怨、敢担当、勇争先”的理念有机融入到“三全育人”交通创新人才培养中,形成一体化的育人模式。
(二) 加强“两翼”协同,打造实践育人新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为了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和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及学工服务团队,建立了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和“专业型”学工服务团队的协同发展机制,以实现人才培养成效的“1+1>2”。
在“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方面,实施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计划。该计划连续进行3年,每年选拔10名优秀的专业教师前往企业和工程一线进行实践培训。这种培训注重多学科交叉和多技术融合的工程问题,以确保在3年内覆盖全院所有学生。此外,采用企业导师担任实践指导老师计划,每年聘请10名优秀的企业领导和工程项目经理来校开展讲座或在工程一线指导学生。这有助于推动科研和实践相结合,提供自主、合作、研究型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10]。
在“专业型”学工服务团队建设方面,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专业化”培训。对于辅导员,每月举行辅导员沙龙,每年选拔一批辅导员前往企业接受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思政工作和实践育人指导能力。对于班主任,每学期组织班主任进行思政活动和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实践育人能力,以提高创新教育的育人效果。通过这些措施,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指导,确保他们全面发展并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加强“三化”保障,引领实践育人新方向
实践育人体系的主题系统化、管理制度化、评价多元化,为实施实践育人提供了稳定性,规范了育人方式的目标导向。首先,实践主题系统化体现在劳动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践三个方面。通过将这三个主题进行系统性设计,并制定实施方案,确保这些主题在学生在校各个阶段都能得到贯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志愿精神、专业能力。其次,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性文件,如《聚焦“卓越交通青年”培育的“一体两翼三化四促”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方案》和《聚焦“卓越交通青年”培育的“一体两翼三化四促”实践育人成效评价办法》,以规范实践育人的各个环节。这些制度性文件督促全院教职工积极参与实践育人,确保育人工作的有序进行。最后,从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四个角度对实践育人进行评价,并建立了指标评价体系。这些评价结果被运用于教师的年终考核、职称评定及学生的评奖评优等方面,以促进全体教师参与实践育人工作,同时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这样的评价机制有助于提高实践育人工作的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