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究与实践路向

作者: 周晓婷 陈石

摘  要:伟大建党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生动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关键所在。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生力军。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目的、内容、载体上相融相通。在把握伟大建党精神核心要义的基础上,应该发挥思政教师主阵地优势,强化青年理论引导;学校加强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动;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激活内在自觉,从而增强伟大建党精神的说服力、亲和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究;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S1-0018-04

Abstract: The great spirit of Party building is formed in the century long vivid practice of the CPC, and is the key to the source of the spirit of the CPC. As the vanguard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new force to achieve the second century goal. The integration of the great Party building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conducive to strengthening the political cohesion, value cohesion and emotional cohes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grasping the core essence of the great Party building spirit, we should give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the main position and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youth theory. The school strengthens the practical activities of loving the Party, patriotism and socialism.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strengthen self-education and activate their internal consciousness to enhance the persuasiveness, affinity and influence of the great spirit of party building.

Keywords: great party building spirit; college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practice path

基金项目:2023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教师类项目“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2023Y0713)

第一作者简介:周晓婷(1994-),女,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学。

*通信作者:陈石(1994-),男,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回顾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百年历史,是一部革命奋斗史更是一部精神锻造史。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就强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揭示了我们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精神密码,更揭示了我们党的价值取向和行动遵循。新的时代赋予了大学生新的使命,新的历史起点下在当代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  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对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深刻概括和理论升华,集中展现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伟大形象和光辉历程,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党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的理论认识。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在理想信念指引下笃行致远。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就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上,对中国国情的掌握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回望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史,无论是大革命失败后的低潮,还是14年艰苦抗战,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境逢生。革命先烈对马克思主义的执着追求,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挠。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从自身国情出发,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规律,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更是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抵制各种不良思潮的入侵,以坚定的政治立场筑牢意识形态的防线。奋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我们还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只有继续坚持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才能在纷繁变幻的形势中洞察事物的本质与发展趋势,认清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把牢正确航向,在理想信念指引下笃行致远。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在时代潮头奋楫争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从毛泽东同志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邓小平同志提出“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江泽民同志提出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习近平同志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论述中都可以看出党的根基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一直在带领人民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懈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更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中汲取秉持党的初心和使命向前奋斗的不竭动力,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数革命先烈为党、为新中国作出了巨大的奉献与牺牲,谱写了一曲曲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壮丽凯歌。在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革命先烈们为民主革命奔走呼告,为解放中国洒下热血,为守卫和平不惧死亡;在得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一代代中国人为捍卫主权舍生取义,不论是年仅33岁的飞行员王伟还是18岁的戍边战士陈祥榕,都用血肉之躯为身后亿万国人筑起最坚固的长城。踏入新的征程,中国共产党人以直面矛盾、破解难题的务实品格,继续弘扬勇担使命、砥砺奋进的精神,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攻克的难关,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环境保护到生态文明建设,从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五位一体”协调发展,我们党始终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风险挑战,始终能够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伤,以伟大的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奋勇前行。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革命时期,红军指挥员张子清行军途中遭敌袭击,部队误入湖南桂东,但他克服种种困难,率部返回井冈山,为革命竭尽忠勇,被毛泽东称为“红军中的关云长”。在奋力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返乡扶贫,奉献青春”的黄文秀、“扎根边疆,默默耕耘”的张桂梅,都在工作岗位诠释着对党忠诚,在为人民服务中诠释着不负人民。有人曾问邓小平同志:“长征那么艰难凶险,你是怎样走过来的?”他只回答了三个字:“跟着走!”一百多年来,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把“小我”融入“大我”,无私无畏、默默奉献,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品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历史与现实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听党指挥跟党走,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才能在民族复兴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二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

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党的全部实践中,连接了过去和未来,不仅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因何而立”“向何处去”的问题,更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如何行动”“为谁出发”的问题,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更是引导当代大学生将爱国情感转化为生动实践的强大动力,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上具有耦合性、在形式上是重要的载体。

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蕴涵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同向同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应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更是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伟大建党精神蕴涵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蕴涵了我们党的责任和担当,蕴涵了我们党的家国情怀,更蕴涵了我们党的政治方向。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了其政治教育功能。

伟大建党精神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上具有耦合性。首先,建党精神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精神资源,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思政育人的作用。将建党精神恰如其分地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是对思政课教学的新尝试,在讲好伟大建党精神的同时让思政课的理论知识也随之输出,使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到理论的魅力,更好地实现思政课的守正创新。其次,高校思政课是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途径。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彼此之间有着相融相通的共性,在教学内容深度契合,能够让每一种精神以立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利用好思政课这个主渠道,能够更好地让伟大建党精神在青年学生中走实、走深、走心。最后,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是赓续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培育时代新人的要义所在。伟大建党精神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对于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国特色、增强价值认同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伟大建党精神是大学生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学生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是当代大学生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血脉,构建多维立体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开展丰富多样的伟大建党精神校园文化是引导大学生感悟伟大建党精神要义的重要途径,用舞台剧、音乐剧、辩论赛和征文比赛等活动,以生动的素材和鲜活案例让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融入大学生生活。

三  党的百年青年工作发展历程引领青年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一批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不断在探求真理中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冲击着中国数千年来的封建思想,促使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汇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五四运动之后,学生联合会在各地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带动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成立。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发生,广大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之下,积极投身于维护祖国统一、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斗争当中,将个人命运与人民解放紧密相连,在革命的历史洪流中奏响了壮丽激昂的青春之歌,在党的领导之下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