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下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建设思路研究
作者: 冯姝姝摘 要:在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引下,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举措。《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强调,课程思政的重要目标是帮助大学生进行正向的价值塑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作为会计学科的专业必修课,是高等学校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的落脚点,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方案的良好平台。该文提出在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过程中四种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基于会计职业道德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操守;基于会计职业道德巩固法治理念;基于会计职业道德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融合;基于会计职业道德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人类命运共同体;课程建设思路;人才强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S1-0085-04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trategy of developing a quality workforce in the new era, th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s a measure to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The Guiding Outlin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mphasizes that the important goal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s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to shape positive values, establish correct world outlook, and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As a compulsory course of accounting discipline, accounting ethics is the foothold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which is also a good platform for implemen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gram of curriculu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kin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dea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Accounting Ethics course: establish professional integrity based on accounting ethics; consolidate the concept of rule of law based on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ethics; integrate personal value and social value based on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ethics; practice the concept of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based onAccounting Ethics.
Keywords: Accounting Ethics; ideological education;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deas; strong country with talents
基金项目:云南财经大学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会计学”(校教发[2018]455号);云南财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2022C06)
作者简介:冯姝姝(1987-),女,汉族,广西北海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会计伦理与公司治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 [1]。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型技术与模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培养大批具有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的人才,对于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引下,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举措。课程思政工作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培育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职业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融入职业目标和理想,做敢于担当、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1年财政部印发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强调,深入开展会计诚信教育,将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会计人才培养、评价、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财会类专业教育加强职业道德课程建设,不断提升会计人员诚信素养[2]。作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旨在研究会计伦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研究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尝试对现代企业制度中出现的令人两难和费解的道德难题加以探讨,回答现代企业制度实践和公司治理发展中提出的伦理难题,教育和引导学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课程通过在讲授伦理道德、会计职业道德及公司治理实践过程中涉及价值判断和专业判断力,同时引入大量实践案例,因此有很多值得深入挖掘的思政元素,是新时代管理类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绝佳课程平台。当前已经有一些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及会计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进行讨论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为谁培养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问,更是价值选择和价值目标确立的依据[3]。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研究,都始终立足“人”的问题,解决“人”的发展问题。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究方面,学者们都普遍认为思政融入高校课程,可以培养学生既具有个人小德,也具有国家、社会的大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价值观自信,同时确保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实现[4]。当前高校办学面临着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变化了的教育对象和各类思想观念、多元文化的碰撞挑战,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明确课程的思政价值意蕴,才能确保立德树人的目标得以实现[5]。
各类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中都设置了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然而将育人问题依赖于一门课程是不够的。必须将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将思政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中[6]。会计确认与计量中的估计和判断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因此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课程框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7]。也有学者提出在高校会计学课程中,将中国传统会计文化所包含的伦理文化及自我更新的特点,融合新时代会计需求,从而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8]。引导学生从党史、新中国史、中华文明史中以古鉴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鼓励学生结合会计专业,做延伸性学习或研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国计民生中的热点会计问题,促进“思政”与专业相长[6]。而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也应该提高思政素养,更强烈地、自觉地选择思政内容作为教学素材[9]。这些研究都为会计类课程的思政建设带来了深刻的启发。本文深入挖掘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确定课程思政在会计职业道德中的价值意蕴。
一 会计的职业性及职业信誉
职业是基于特定领域的高水平能力和技能,这些能力和技能是通过专业培训学习的,并通过持续的专业发展进行保持的。职业人员的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符合社会的最大利益。会计是一门职业,因为一名会计师具备了系统的理论和知识体系,接受持续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有会计职业的自治组织和独立性并接受监管部门的管理,遵守相应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具备独特的专业精神,并可以作出专业的判断。
会计要继续被视为一种职业,就必须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并为大型或小型企业、公共或私人组织提供有效的治理管理。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师,其专业的技术行为正在受到大众的审视。因此,当会计师的工作未能达到足够的标准,企业遇到麻烦和困境时,会计职业的可信度就会受到质疑。一些作者认为,由于财务报表的不准确性、企业的财务造假丑闻、审计师独立性和审计质量的缺乏都会导致会计行业的可信度下降[10]。而会计师和审计师没有有效履行职责,也是被视为导致会计职业可信度下降的因素之一。专业的会计师没有履行其理想的服务角色,即会计师没有通过向管理人员提供适当的建议及进行适当的披露来防止财务报表的不准确性或财务丑闻的发生[11]。
当回顾最近十年一些企业的失败案例时,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独立性似乎常常与企业的经营或财务失败相关联。相关的专业人士抛弃了他们的职业准则和标准,从而使得会计这个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审视。可以说,公众对会计行业的信任度有所下降,作为会计职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也有所下降。因此,如何恢复会计的职业信誉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除了以法律的形式背书会计准则,恢复会计的职业信誉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高校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素养的重要堡垒。在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引领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会计的课程中,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将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在财经类大学中,会计学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但是如果学生没有系统地接受过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那么当他们步入社会,面对会计从业的一些现实困境和难题时,难免会束手无策甚至作出错误的决策。因此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开设是极为重要的。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高校中,大多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学方法仍然以传统的集体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结合少量案例分析,并且以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会计道德发展水平,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对道德问题和道德行为分析的作用,因此如何将思政融入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建设是本文探讨的主题。本文将针对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提出以下四个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一是基于会计职业道德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操守;二是基于会计职业道德巩固法治理念;三是基于会计职业道德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融合;四是基于会计职业道德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二 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
(一) 基于会计职业道德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操守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诚信是个人、社会和国家得以存续发展的基础。诚信也是财会工作的根本目标:一名合格的会计专业学生和会计工作者,应该秉持“坚持准则、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职业操守;而一名合格的注册会计师,其基本职业道德中的“诚信”内容亦要求会计师在所有的职业活动中保持正直、诚实守信。
商业活动培植了人们许多优良的道德品质。交换作为分工、技艺和贸易的结果,不仅使人们的不同资质才能交相为用,增进了人们生活的便利,而且加强了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互助协作,有利于人们的团结和友谊;交换的实现,使人们的劳动得到了报酬,就会鼓励人们勤勉工作,避免闲荡、偷懒、耍猾的恶习;通过契约完成的商品交换,就会使交易双方养成诚实无欺、守时信用的习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正确性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作为一名会计师,对会计信息进行客观、公正的鉴证,保证经济信息的可靠性和可依赖性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师服务的对象是公众,无论是投资人、客户、债权人和潜在投资人,还是政府部门或其他监管机构,都依赖于会计师客观、公正的工作。
因此,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将坚持以立德树人的目标导向,与财会诚信执业的问题导向相统一,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工作。从我国传统文化入手,挖掘文化经典中与会计课程相契合的元素,在教学中加以运用,能够实现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以晋商文化“仁义、忠信”和诚信磊落为例,教育和引导学生认识诚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诚信的会计职业理想,使学生在具备会计专业技能、知识、素质和理念的基础上,成为严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合格人才。结合“国美——董事会的斗争”案例,探讨董事会结构对公司治理的重要意义,同时也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强调公司治理中的诚信建设重要性,切实发挥课程思政在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的立德树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