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作者: 张淑侠 丛薪蓉摘 要:课程思政作为高等学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金融数学作为交叉新型学科,其社会需求不断增加。该文首先从课程内容的前瞻性与系统性和金融数学中的思政元素两方面解读金融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其次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分析学校金融数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现状;最后从教研团队建设、完善评价与质量保障及探索学科的专业思政建设方面给出金融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总体框架与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教学改革;金融数学;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S1-0152-04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a key link for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to carry ou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ing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to promote the Party's 20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 new interdisciplinary discipline, the social demand of Financial Mathematics is increasing. Firstly,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Financial Mathematics from two aspects: the forward-looking and systematic content of the course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Financial Mathematics.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curriculum design and teaching status of Financial Mathemat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setting,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form. Finally,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team building,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and quality, and exploring the subject's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gives the overall framework and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Financial Mathematics course.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fostering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form; Financial Mathematic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半参数经验似然在多变点问题中的研究及应用”(18YJC910016);江苏师范大学第三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金融数学”(22KCSZkc12)
第一作者简介:张淑侠(1984-),女,汉族,安徽亳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半参数经验似然在多变点中的应用、高等教育管理。
*通信作者:丛薪蓉(1987-),女,汉族,黑龙江同江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系统风险管理与控制。
近年来,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高校课程思政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具体路径[1]。如何做好课程思政系统内容的设计,不断推进课程思政理论应用和实践,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使得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新挑战、新机遇[2]。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的主渠道,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与突出重点性的一体化融入高校课程,需要针对科学性与实际性做深入结合。这对思政教师以及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能否深化课程思政推进教书育人,直接影响到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培养任务的实施成效。
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已是近年的热点问题之一。课程思政是一种创新性的育人模式,其是通过围绕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对青年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是及时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应尽义务[3]。同时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唤醒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综合性教育理念[4]。目前研究成果的思路大多局限在课程教学的课堂之内,而对“课外”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5]。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对专业课程的思政改革已有许多研究[6-7]。
金融数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课程,也是金融高新技术的基础课程,其是围绕金融市场的均衡与有价证券定价的课程。金融数学的开设情况不尽相同。首先,学生的基础不同,这可以转化为金融数学隶属的学科不同。其次,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这体现学校在培养金融数学人才的侧重点不同。金融数学主要是以数学为工具研究金融市场,致力于寻找金融市场的内在规律。再次,金融数学作为新兴专业,横跨数学、经济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其所属学科也不尽相同,比如:以江苏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为例,金融数学隶属于统计学专业。因其隶属学科的不同,对其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但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趋于成熟的阶段,其可塑性极强,因此,适时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授课教学中,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高尚道德情操、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以及培养崇高爱国情怀并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 金融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0世纪80年代,金融数学课程正式进入本科教育,其是现代数学与计算技术的结合,在金融领域有着广泛应用。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年金的基本计算,掌握投资收益、本金利息分析技术,熟练固定收益债券的运作过程,同时能够解决一些如抵押贷款分析、通货膨胀等实际问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金融行业内在需要变化,银行、保险、证券业等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也在不断增大。在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应立足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各个教学环节均需在思想上坚持党的正确教育指导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认真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挖掘思政元素,讲清楚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鲜活实践。提高思政课温度,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及综合素质,帮助青年坚定跟党走的信念,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因此,将思政建设融入金融数学的课程教学中非常迫切,课程的思政教学理念将带来教育结构的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课程内容的前瞻性与系统性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但课堂教学更具基础性和系统性。在金融数学人才的培养中,不仅需要大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还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与金融分析方法对金融市场中金融信息进行分析与数据处理,因此在金融数学的课程体系构建中,不仅需要积极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而且需要大量金融案例的锻炼。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教学实施中最根本的环节,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的质量。在学习过程中,因其课程内容体系综合性强,若想实现培养综合人才的目标,思政课教师要深化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及重要思想研究,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并培养学生分析金融问题,并利用统计学等相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鉴于平铺直叙的授课方法无法满足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对于授课教师如何讲解理论知识与例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研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思政元素吃透摸清,挖掘金融思政问题,或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求知欲,以案例为引导开阔学生的国际金融视野并挖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使金融定量分析方法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这需要授课内容上具有前瞻性与系统性。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在课程中融入德育元素,可培养学生坚强的道德意志,帮助学生在大学阶段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对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深远的影响[8]。
(二) 金融数学中的思政元素
金融数学的课程里包含着大量的思政元素。教学体系需将思政内容融入课堂教学,构建课程思政的教育大格局。例如在讲解复利计算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持之以恒努力的意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少成多,聚沙为塔。讲解贷款的本金利息分离技术时,引入个人住房贷款的案例。通过分析不同摊还法还款金额的不同,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便是同一问题也不可一概而论。在讲解近代金融数学发展史时,可以引入经济学家的学习故事,以及经济学家在国家金融复兴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在攀登学术高峰时不忘爱国的民族担当意识。更重要的是,作为金融从业者更需要有危机意识,以及责任意识与职业操守意识。因此在讲解金融数学的风险相关章节时,可适时地引入热点的金融破产案例,帮助学生认识到控制风险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导致灾难,提高学生的风险意识。总之,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案例作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理念,努力培养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 学校金融数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现状
金融数学是一门以数理化手段来解决金融问题的集金融理论前沿、数学方法与工程建模思想于一身的先进金融课程,其课程属性决定了其具有学科交叉性、技术性以及实践性等多种学科特点[9]。首先,在培养过程中,我们需要较好的数学素养实现理论分析与建模。其次,对于地方性高校而言,受限于本科生源与基础的积累,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如何平衡课程设置强化学科交叉,如何平衡学校资源与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过程。具体表现如下。
(一) 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
首先以我校金融数学为例,应将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使得学生可以从课程性质上认定金融数学的重要性。其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仅需要讲授专业知识与实际的金融案例,更加需要注重精神层面的引领,做到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提高了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在敏感问题面前能够始终保持头脑的清醒。
(二) 提升教师的思政建设能力
课程思政的主力军是教师,其认知度与参与度直接影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目前思政建设主要集中于“立足专业课探索思政改革的措施”和“建设教师主力军在课程思政中的影响”。对于前者,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联系金融数学的具体背景与金融的敏感性,寻找并融合该专业课的思政元素,开展包括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整个教学思政建设。对于后者,高校普遍存在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较强,但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不是十分了解这一短板。为了克服这一短板,深度分析教师这一角色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具体实施途径与方法,依托网络资源,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学习政治理论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鼓励授课教师参与教育科研,鼓励金融数学专业课教师参与学校及教育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以及申请思政教学示范课程。探讨并提出高校教师提升专业课课程思政能力具体可行的策略方法,持续输出高质量思政教学与思政示范课程,为教育科研与育人提供基础保证,搭建教师思政队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