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乡村振兴实践育人提升路径探析

作者: 韩露 林君荫 沈欣榆

应用型高校乡村振兴实践育人提升路径探析0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发展新需求是新时代破解“三农”难题的关键。提升应用型高校实践育人服务乡村振兴质量,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及应用型高校自身育人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如今,应用型高校开展实践育人服务乡村振兴存在管理过程亟待加强、乡校供需两翼结构管理不重视、实践育人主体培养缺乏联动改进等问题。基于PDCA循环理论框架,构建应用型高校实践育人服务乡村振兴模式,以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四大维度作为切入口,分析具体的、可行性较强的质量提升路径。同时从完善育人体系、重视过程育人、量化实践考核、反思育人过程四方面探索应用型高校乡村振兴实践育人新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乡村振兴;PDCA循环理论;人才培养;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S1-0168-06

Abstract: Implemen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realizing the new needs of rural development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re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n the new era.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actical educ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er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educ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mselves.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for instance,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process, paymore attention to the management of supply and demand structure of rural schools, and improve the linkage in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education subject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PDCA cycle, the paper constructs a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 practice education service model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nalyzes concrete and feasible quality improvement paths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planning, execution, inspection and processing. At the same time, it explores a new mode of practical education in rural vitaliz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four aspects: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system, emphasizing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quantifying practical assessment and reflecting o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Keywords: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ural vitalization; PDCA cycle theory; talent training; promotion path

基金项目:2021年教育部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项目“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阶段性成果(教思政厅函[2021]16号);2021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开放课题“大学红色文化建设‘三维一体’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SCNUKFYB071);2021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党建引领下民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2021GXSZ130);2022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民办高校‘同心圆’校地党建共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党建研究专项)阶段性成果(2022JKDJ107)

第一作者简介:韩露(1983-),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人才。实践育人是高校夯实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关键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途径。乡村地区是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应用型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聚集地[1],理应肩负起服务社会的重要任务,为促进乡村振兴与实践育人工作相融合做出贡献。PDCA循环是管理学中一种学科通用、强调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质量管理理论。将PDCA循环融入应用型高校实践育人服务乡村振兴,强化实践全过程质量监控管理、管理过程的持续性改进以及螺旋式上升,提升实践育人的应用质量,形成应用型高校乡村振兴实践育人提升路径的PDCA系统性循环。

一  基于PDCA循环的应用型高校实践育人模式

(一)  PDCA循环理念界定

PDCA理论最初来自质量管理专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后经戴明(W.E.Deming)将其进一步改进,最后总结出一套切合于质量管理、符合发展逻辑的工作程序,即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PDCA循环包括四个阶段和八个步骤[2]。四个阶段是指在分析已有条件和制约因素的条件下,制定计划(Plan)、在计划的基础上执行(Do)、在执行结束的基础上检查(Check)和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Action)。其中,计划是关键,也是最薄弱的地方,注重检查也是继续执行正确计划的关键。八个步骤是对PDCA四个阶段的细分,包括挖掘问题、剖析原因、确定主因、制定方案、执行计划、检查监督、规范标准和查缺补漏。值得关注的是,PDCA循环中每个阶段连接的过程有其自身的顺序性,即四个阶段前后必须按照顺序推进,颠倒、遗漏循环的任意一节,都会增加无法达到预期的风险。其中,计划和改进阶段一般被认为是整个PDCA循环最关键的阶段。

(二)  融入模式具体化

对于应用型高校乡村振兴实践育人提升路径探析而言,这八个步骤可分解为:第一步,在计划阶段分为四个步骤。首先,分析现状,对已有条件和制约因素进行挖掘,找出实践育人服务乡村振兴中存在的人才质量问题;其次,进一步分析本质原因;再次,确定影响应用型高校乡村振兴实践育人提升路径的主要问题;最后,根据其影响的主因和根源提出计划和举措。第二步,执行阶段,应用型高校应该严格执行实践育人服务乡村计划,不断改进目标。第三步,对照计划要求,检查实践育人服务效果,记录存在问题及可借鉴之处,结合数字化评估,查看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此阶段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得夸大问题或是忽视。第四步包括处理阶段的两个步骤。一是总结育人经验,肯定成功经验,规范、固定、推广、落实,反思和改进失败经验。二是根据检查结果提出本次循环尚未解决、遗留的问题,进入下次PDCA循环过程。

(三)  理论实践适切性

一是PDCA循环适用于应用型高校在实践育人过程中服务乡村振兴每个环节的质量改进。在应用型高校乡村振兴实际育人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目标、过程、结果差异,而PDCA循环可为应用型高校形成实践育人质量管理闭环提供方向依据,通过依次循环往复、即时反馈过程,有利于解决育人、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持续提升质量管理效度[3]。二是PDCA循环与应用型高校实践育人服务乡村振兴有相似的吻合点。从全局观视角出发,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政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主要包括培养、引入、管理、流动和激励等一整套完备的政策子系统。而PDCA循环中计划、执行、检查与改进的环节,适用于系统的过程管理,这与应用型高校实践育人服务乡村振兴的目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PDCA循环能为应用型高校实践育人服务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撑。

二  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应用型高校乡村振兴实践育人的工作逻辑

(一)  PDCA循环理论指导高校实践育人服务乡村,提高育人成效

PDCA循环将质量管理活动中的各项工作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程序进行循环运转,使高校实践育人服务乡村振兴建设形成工作闭环,促进良性循环。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作为人才、资源、信息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依靠有序化的过程管理来提高育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从而实现高校实践育人成效的提升。一是作为重要环节创新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决策、实施、监控和改进四个环节的循环反复和每个环节的及时反馈,精准有效地发现并修正育人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保障实践育人工作体系,实现高校实践育人过程中全要素融合融通。二是作为关键途径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高校育人工作与乡村振兴建设有机联系、协同运转、层层循环,将雄厚的科研力量、丰富的人才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乡村振兴支招发力,促进乡村内生式发展。

(二)  应用型高校培育服务乡村振兴高素质人才,实现双向赋能

PDCA循环具有上升、反复的特性,在实践育人过程当中没有解决的、提升高校实践育人服务乡村振兴中关于人才素质的提升问题,可以在PDCA无数个小循环中不断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再进入大循环当中。应用型高校与乡村紧密联系、协同合作,能够达成发展共“振”的目标。一是高校完善育人体系,为乡村发展提供人才资源。立足于乡村振兴大背景,高校重构基础教育模式,将乡村振兴元素融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播乡村振兴理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二是乡村搭建实践平台,着力增强高校育人新成效。乡村积极寻求与高校双结双促,打造田野上的育人课堂,为高校学生提供鲜活、真实的实践平台,有利于学生积累的实践经验,引导学生在服务乡村振兴建设中增强乡土情怀、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不断成长进步。

(三)  应用型高校耦合PDCA循环推进育人过程管理,形成良性循环

PDCA循环作为实用性较强、适用范围较广的的科学质量管理程序[4],为应用型高校探索实践育人服务乡村,提升人才质量提供理论指引和有力支撑。从整体来看,应用型高校实践育人在发展初期出现了规划不科学、不合理、保障机制不足的问题,缺乏多方力量的参与、评价体系尚不够完善、难以进行有效反馈的质量问题。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应进一步加强应用型高校工作的引导与管理,建立多元化主体参与机制,强化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评估考核体系,以提高培养质量。应用型高校采用PDCA循环作为持续改进质量的有效途径,挖掘并矫正当前实践育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和推广标准化建设中有益的经验,以期对构建切实提高乡村振兴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模式起到正确引导,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科学性、合理性,使实践育人质量达到良性循环状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