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教学理念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
作者: 付作娴 李兴华 赵辉摘 要: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该文基于OBE教育理念,结合高等数学课程特点来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使思政元素的凝练和融入有根可寻、有魂可塑。遵循哈尔滨理工大学创设的课程思政“15143”框架,将思政目标融入教学全过程,将育人落实在课堂教学里,延伸到自主学习中,实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目的,并通过探究、实践、分享和合作等方式,推动大学数学各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互学互鉴。
关键词:高等数学;课程思政;OBE理念;思政元素;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S1-0181-04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comprehensively the high quality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OBE education concept,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the course Advanced Mathematics, we construct the educational objectiv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 that the concise and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have roots to be found and soul to shape. Following the ideological framework of "15143"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grated the goa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education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tended to self-directed learning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breeding the base, casting the soul, enlightening the mind. And through exploration, practice, sharing, cooperation and other ways to promote the mutual learn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of various disciplines.
Keywords: Advanced Mathematic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BE education concep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改项目“基于OBE教学理念下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基于‘一流本科课程’的线性代数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SJGY20210394、SJGY20210395);黑龙江省规划办教改项目“融入‘课程思政’的大学数学课程的创新与实践”(GJB1422073)
第一作者简介:付作娴(1980-),女,汉族,山东龙口人,理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数学。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每一位高校教师息息相关,其赋予了新时代高校教师更艰巨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如何刻苦钻研,把课程思政当作一门学问、一种价值、一种信仰,在理念上更突出“教学口”,在文字上更突出“专业味”,在内容上更突出“新要求”,在举措上更注重“真效果”,是新形势下推进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
为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精神,全面高质量地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要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课堂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养成品性的载体;使专业课教学呈现出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使课程设计融入民族情感,展现中国智慧,以激发学生课程思政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与提升学习效果,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推动课程思政“卓越教学”、塑造课程思政“高效课堂”。
近年来,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内容等的构建也相对较多,但大部分文献是从教师角度入手进行建设和实践的,从学生的角度将相关理论研究落实到高等数学课程上的实证性研究相对较少,新时代新形势的00后大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加之高等数学课程本身相对较难,对全面地、高质量地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提出了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新要求。本文基于OBE教育理念,对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实践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希望通过增强思政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一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研究述评
高等数学课程是大学阶段重要的通识课,是后续专业课学习的奠基石以及研究生学习阶段必备的基本功,其内容理论严谨、逻辑严密,且课程学时多,选课人数多、覆盖专业广。教学对象主要以大学一年级为主,对学生来说正是需要价值引领、涵养精神的播种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高等数学课程性质决定了课程思政育人的广度和深度,如何在课堂上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选择合适渠道,进行濡染和塑造,让学生能够在深度认同中,达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目的,是高等数学教师要深入思考和探索实践的。
OBE教学理念是通过聚焦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多关注学生的求知欲和获得感的教学理念,其强调以成果为导向的价值取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及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OBE教育理念有三大优势,即目标的清晰性、过程的灵活性与标准的可比性。其推动了传统教育系统的变革与重构,即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及发现、解决现实问题所必需的综合能力为最终目标,并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研制和完善课程标准。
基于OBE教育理念来进行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建设需要厘清以下几个问题。
(一)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内核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课程观,要明确的是课程思政中的“思政”仍要以传授专业知识为基本内核,以学生为本,以知识为基,以育人为要。
高等数学知识抽象严谨,知识传授中不能仅仅停留于“离散式”地讲解知识点,而要“连续性”地讲清知识的体系,并且让课程思政能够“光滑地”与高等数学知识进行融合,“顺畅地”在知识体系中流淌;教师要顺畅地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起自身成长与他人交往、社会融入、民族复兴等多方面的“正相关的函数关系”,并利用“导数”,即这种关系不断变化的 “函数关系”,来明确自我价值在这种关系中所呈现出人生的各个“单调区间与极值”、明确人生志向的“凹凸区间和拐点”;除了要讲清高等数学知识的原理、方法及逻辑关系,还要讲清高等数学知识在各个专业课后学习中的应用和价值,讲清高等数学课程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讲清其历史性、伦理性、价值情感、科学精神,以及在重大工程与重大发现中的相关要素,从而帮助学生从认识自我、认识自然界、认识世界的角度去接收知识,接受教育,将“授鱼”提升于“授渔”中,将“育志”渗透于“育智”中,真正激活学生的学习斗志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一点点放大眼光,一步步扩大边界”,让学生知理明情,时刻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
(二)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如何在内容过多但课时有限的条件下,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首先明确基于OBE教育理念关注的核心在于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仅仅是教师教了什么。其次,教学设计不仅要从教师讲授的视角来设计,还要从学生学习的成果来构建。想办法让知识在学生那里用起来,让课堂从学生表现上活起来,让思考使学生兴趣亮起来,是基于OBE教育理念下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达成育人的关键。
如何呈现润物无痕的思政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舒适的体验中欣然接受,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完成育人育才的教学任务?首先要转变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度,要将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和线上课程的录制都与学情分析有机联系起来,让教与学融为一体。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学习数据的反馈,及时根据学习平台上的学习进展,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开展,准确及时地对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间断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根据学生的问题引导,深入浅出地理出知识的“来龙去脉”“相关谱系”“价值意蕴”,这也是一种“线上线下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让教师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适时出现,让学生觉得教师能理解自己。课堂上的价值塑造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会比在“灌输”的过程中实现得更有价值,若只有课堂上老师的“讲”而无课堂下学生的“思”,或仅仅关心教什么,怎么教,而不关心学生怎么学,不倾听学生怎么说,那么价值便难以真正塑成,这种“讲”也不能直击学生内心。所以,在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让OBE教育理念深植教师内心,用教师的真情实感多方位、多角度、多维度地与学生沟通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达成立德树人的实效。
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第一课堂的课程思政建设,还要重视其他育人模式中的思政教育,时刻做到以行导人、以理育人、以事服人、以情感人和以文化人。很多学生表示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比单纯、僵化地讲解数学解题思路、训练解题过程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并能促使其采取历史、宏观或辩证的视角看待数学问题,培养一种追踪溯源的思想和见微知著的能力。
哈尔滨理工大学部分数学教师和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了帮扶结对,还有部分党员教师与信科和统计专业成绩落后学生助学结对,开辟了第一课堂以外的模式对学生进行额外辅导和教育,并通过举行交流会、座谈会或联谊会等形式,传递师生情谊,渗透德育教育,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群体进行特定的课程思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核心价值观中敬业友善,实施各角度全方位育人。“翻转课堂”要求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思考质疑,教师有意识引导哪些学生负责提出问题,哪些学生可以解决问题,或者如何分组分工,完成汇报总结,使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真正体验到责任和使命,激发课程思政的内生动力。“学科前沿讲座”可以让学生领略不同数学大家及优秀学者的风采,体味多样的人生,在伟人曾经遭遇的挫折和困惑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在情感共鸣中寻找启迪和出路。每次讲座均设有提问互动环节,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能够及时反馈并得到正面引导,保证学生多角度、全方位个体需求的满足。
总之,已有的融入课程思政的育人模式需常态化坚持,同时要探求新的思政育人方式和场景,既适合学生学习又符合学生需求,力求更加多样多彩地将思政育人的理念根植于学生心中,打造“课程”与“思政”完美结合的教学育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