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与学科建设融合问题探析

作者: 史婉莹 李向锋 徐润

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与学科建设融合问题探析0

摘  要:党的二十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增写“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部分。高校教师党支部党的建设与学科建设的有效融合,是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科建设质量的必然要求。对融合的目标、动力与路径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党建与学科建设融合的方向性、自觉性、主动性,提升工作实效性,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与学科建设融合的目标主要分为嵌入学科、融入学科、服务学科三个层次,融合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价值追求、组织需求、学科诉求三个方面,融合的路径主要依靠价值交流共享、活动融合共通、人才培养共情三种方式。

关键词: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学科建设;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S2-0009-04

Abstract: Delegates to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adopted a resolution on the amendment to the CPC Constitution to enshrine the "Adhering to the Party's organizational line in the new era".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Party construction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Party branch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arty construction, but also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he research on the goal, motivation and path of integration will help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orientation, consciousness, and initiative of the integration,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work and implement the party's educational policy. The goal mainly includes embedded discipline, integrated discipline, service discipline. The power mainly includes value pursuit, organizational demand, and discipline appeal. The path mainly includes value exchange and sharing, activity integration and common, talent training.

Keywords: university; Party branch of teachers; Party constructio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tegration

2022年,党的二十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增写“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部分,其中提到“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

新时代新征程,党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2018年5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教党〔2018〕26号)强调,高校要着力将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成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中坚骨干力量,把党组织的领导力和组织力转化为推进中心工作的强大动力。2021年4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明确提出:“坚持高校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完成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组织保证。”高校教师党支部是高校基层党建的最小单元,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中心任务,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的基础,需要党组织为其提供指导思想和办学方向,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方面提供保障[1],其建设质量也是高校党建成效的重要衡量标准。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与学科建设的融合已经成为党建提质增效和学科引领前沿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推进和发展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2]。文章对两者融合的目标层次、动力解析及融合路径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党建引领学科发展有所裨益。

一  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与学科建设融合的目标层次

目前,围绕高校党建与业务“为何融合”和“如何融合”,学者展开了多方位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案例参考。但是既有研究过多地关注动机和路径,忽视了党的建设和学科建设的融合在不同阶段要达成的目标。事实上,两者融合的目标在不断地变化和升级,基于融合目标对党建和学科建设融合问题进行动力和路径解析,才能更好地实现两者的融合和互相促进。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与学科建设的融合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逐级推进的,从双方融合的历程来看,可以将融合的目标追求划分成三个层次:嵌入学科、融入学科、服务学科(图1)。

(一)  基础目标:在组织结构上“有形”地嵌入学科

“嵌入学科”是指在学科组织中进行党的嵌入,提升党对教育方针的影响力、渗透力、辐射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嵌入学科”主要表现为党在学科机构、制度、人员三个维度的嵌入。一是机构的嵌入,通过将教师党支部建立在学科上,实现教师党支部在学科中的全面覆盖,建构党组织在学科组织中的关系网络。二是制度的嵌入,将党的“三会一课”制度、理论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嵌入到学科体系,为党建与学科建设融合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3]。三是人员的嵌入,通过学科骨干和支部委员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来实现。目前,通过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这一举措,基本实现了党组织和学科联系在人员方面的“双向嵌入”,为党组织与学科组织的日常互动和融合架起了一座桥梁。

(二)  核心目标:在互动交流中“无形”地融入学科

达成党在学科的机构、制度、人员中的嵌入目标后,可以认为在“结构”上初步完成了党组织与学科组织的外部融合,搭建起了党支部和学科日常互动的桥梁。下一阶段,双方的交流互动将直接影响融合的实现效果。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党支部不宜采用刚性控制、代替包办的方式与学科展开互动与交流,这不仅会制约党建工作效率,还会降低和削弱学科组织对党的政治认同[4]。因此,在日常互动中,教师党支部党建工作应该采取相对柔性的融入机制,在尊重学科主体性作用发挥的基础上,从思想上、活动上、人员上和学科上开展平等对话和交流,确立双方负责人定期联络与协商机制,共同开展理论学习,协商制定学科发展的目标、任务、举措等,促使双方行动和步调一致,形成良性互动,此即为“融入学科”。

(三)  升级目标:在相互提升中“导向”化服务学科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高校党组织必须“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党建与学科建设融合交流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党建引领学科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教师党支部党建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可以进一步调整升级目标,党支部要更多地与学科专业发生联系,提质增效,发挥党在引领学科方向、优化学科体系、服务教师成长等方面的作用,此即为“服务学科”。一是在引领学科方向上,用党组织的先进性引领学科组织关注国家政策与战略需求,为学科建设提供政治保障,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二是在优化学科体系上,依靠党建工作为学科建设提供方法原则,为解决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础、实践路径[5];三是在服务教师成长上,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为学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积极搭建向上级党组织争取配置性资源和资金支持的通道。

二  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与学科建设融合的动力解析

目前,高校教师党支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着与业务交流不足、片面或者孤立地抓党建和业务的现象,存在着党建主观认同与客观实践之间的障碍,党建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之间的紧张,党建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之间的矛盾等问题。从党建和学科建设融合存在的内在联系,以及党建和学科建设的自我需求和促进提升方面对两者为什么能融合进行解析,进而探索融合的有效路径,有助于防范党建工作的行政化和形式主义。表面上看,党的建设与学科建设在任务、方法、目的方面虽然有所不同,但两者在深层次上存在着内在的本质联系和共通之处。具体而言,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与学科建设融合的动力来自三个方面的一致性:价值追求、组织需求、学科诉求(图2)。

(一)  共同的价值追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对于学科而言,学科建设服务于国家战略,服务于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局,服务于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时代使命,但它最终的落脚点和归宿还是体现在人才培养上,立德树人的成效是衡量学科建设成效的首要标准。对于高校教师党支部而言,党建工作要为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服务,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程度,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中心工作的成效。因此,从价值追求上看,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有着相同的价值追求和政治信仰,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  满足组织需求:完善党的自我革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高校教师党支部承担着“保证监督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证教学科研管理各项任务完成”的基本任务。具体来看,教师党支部党建工作只有与学院发展具体事业相结合,通过合适的途径将党的影响力渗透进学科发展过程中,发挥组织优势,才能最大限度保障在师资团队、人才培养等学科建设各项工作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将党支部的工作落到实处,完成党支部基本任务,提升党建成效。同时,从教师党支部自身发展来讲,高校是人才荟萃的地方,党建与学科建设的融合有利于党组织吸纳高校顶尖人才,选拔党性强的学科精英参与党组织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完善党的自我革命,提升组织力。因此,从党组织需求上看,融合的动力来源于外部完成党支部基本任务的驱动力和内部自我革命保持先进性的发展要求,以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三)  回应学科诉求:依靠党的理论和方法优势激发学科发展内生动力

在推进一流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学科发展主要依靠外力驱动和内生动力的双管齐下。外力驱动主要表现为行政力量和特殊政策的推动,短期内集中优势资源、吸引高端人才,打造出优势学科指标[5]。内生动力主要基于学科文化、学科制度建设,通过完善学科生态,使学科自然成长起来。学科发展具有自治性和自主性,单纯的外力驱动会导致学科发展不持续、发展成本过高等风险,学科发展的本质诉求还是依靠学科文化、学科制度等为学科发展提供内生动力,而党建工作长期积累的理论优势和工作方法优势则为学科文化和制度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在学科文化层面,党的思想理论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工作经验和优良作风等为促成良好的研究习惯、规范学科知识生产模式、塑造学科价值体系等提供思想基础[5];二是在学科制度层面,党组织可以为学科建设优化人才引进、选人用人等机制,优化管理制度和学科生态体系提供制度保障。因此,从学科诉求上看,学科发展需要党的理论优势和工作方法优势为其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