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视域下立德树人的二维向度
作者: 王娜 王戈 白羽祥 史普酉 张晗 罗子春 曾淑华摘 要:立德树人是大学持续发展、长盛不衰的基石与灵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务,教育本质上就是培养人、塑造人的事业,社会主义教育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中,高等教育的使命光荣而艰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只有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成长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国家的事业才会蓬勃发展,中华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东方。
关键词:立德树人;办学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教育强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S2-0017-04
Abstract: To foster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is the cornerstone and soul of the university'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long-term prosperity. Moral education is the primary task of education. In essence, education is the enterprise of cultivating and shaping people. Socialist education must p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long course of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mis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s glorious and arduous. The great socialism enterpri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needs the unremitting efforts of generations. Only insisting to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talent as the fundamental task, and striving to make young peopl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grow into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ho support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China's socialist system and are determined to fight for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life, which can lead to be flourish of the enterprise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and Chinese nation can stand forever in the east of the world.
Keywords: to foster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school-running direc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education power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1]。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全民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强则国家强,强国必先强教。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教育强国,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基石,是民族振兴的奠基工程[2]。因此,立德树人不仅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且是治国安邦的基石。在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伟大征程中,首先必须解决好从政治上“如何看立德树人的问题”;其次必须处理好从政治角度“立德树人如何干”的问题。本文从政治的角度,聚焦教育强国建设,从上述两个维度展开分析,论证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价值追求,揭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一 立德树人是教育首要的政治任务
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从教育抓起,教育和培养好下一代,确保中华民族历史文脉的延续,确保党的伟大事业后继有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把接力棒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好、发展好,这是党和国家的大事,是中华民族的大事。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政治高度来认识立德树人的重大意义,要站在“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来看待立德树人工作。教育是国家之基,民族之根。教育攸关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具有教育这样突出和重要的作用,教育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对民族的发展都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唯有江山代有才人出,事业才会兴旺发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会变成现实。
一要坚持办学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校首要的工作就是要贯彻执行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必须把政治教育作为第一要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绝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只有牢牢抓住这个根本问题,才能使学校办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如果教育培养的是反对者和掘墓人,就是教育的失败,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头脑清醒,立场坚定,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一旦方向错误,行动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就会背离初衷和目标,行动越有力偏离就会越远。所以,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既是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立场和价值要求。只有坚持“四服务”的办学要求,才能培养治国理政的有用人才,才能培养对国家、民族、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二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不仅丰富了党的教育方针,而且深刻回答了教育的根本问题,指明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指明了我们的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办学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定社会主义教育自信,旗帜鲜明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铸魂育人,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滋润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持续不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让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照亮青年人的成长成才之路。
三要坚持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学校作为面向青少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传播知识技能的主阵地,也是争夺青少年的主战场。在保证广大青少年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学校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立德树人中,思想教育是根和魂,是立德的根本途径和方法。人无德不立。没有德作为支撑,就不可能成为有用之才,更不是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立德是树人的前提,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要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就必须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情决定的。首先,中国的教育必须植根中国大地,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必须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中国人的民族精神、道德品质等因素,走自己的社会主义教育之路,突出中国特色。其次,社会主义教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办、发展和壮大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应有之义和最鲜明的底色,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全过程,突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再次,社会主义教育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从思想变为实践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在思想和意识层面都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在行动和实践上,社会主义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最后,要把当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播撒在中国大地,让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必须从教育入手,就必须从娃娃抓起,持续不断地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用人才。这客观地决定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必须不折不扣地摆在首要位置。
四要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和最好的历史发展时期,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新矛盾、新问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4]。对我国国情和最大实际的科学判断,充分表明尽管我国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发展建设还任重道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成千上万的优秀人才来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扛起历史责任,担起历史使命,真正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只有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才能让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因此,我们要主动担当作为,以开阔的历史视野和宏大的办学格局,以求真向善的教育情怀和教真育爱的育人理念,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紧迫感和担当精神,理直气壮地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抓好抓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之中,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用人才和生力军。
二 立德树人关键要办好思政课
实践深刻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塑造人的思想和灵魂的核心课程。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必须办好思政课。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也必须办好思政课,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是必须办好思政课。我们要千方百计把思想政治课办好,办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质。
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思政课既要给学生传递科学的理论知识,又要给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承载着鲜明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具有思想引领与价值导向的作用,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关键课程,是塑造人的品格和灵魂的核心课程,是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课程。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用学术讲政治,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讲信仰的人必须自己先有信仰,只有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信仰才更加有说服力。如果讲信仰的人自己都没有信仰或者都不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歪曲信仰本身的含义,扭曲信仰的真谛。所以,思政课教师必须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始终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学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高扬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忠实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二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建设。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既从国际上尖锐复杂的政治较量来分析,从治国安邦的长远发展来看待,又细致入微到从抓好思政课来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在党的历史上和共和国的发展史上第一次把思政课摆到了十分突出的地位,可谓一针见血、一语中的。我们要高度重视办好思政课,把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好,作为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书记、校长要亲自抓,作为“一把手工程”,从平台建设、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和经费保障等方面优先倾斜,增强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过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保证思政课教学的育人质量,以思政课教学效果为核心,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突出时效性和针对性,把价值引领和释疑解惑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既有深度的思考和知识价值的提升,又有内心的感悟和触动,使思政课既具有信仰的高度,又有生活的温度,不断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悟、真学真信真悟。同时,将思政课的效果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标尺,纳入学科建设、办学水平、党建工作和教学质量评价等考核评价体系,让软指标变成硬指标,让思政课的地位真正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形成人人重视思政课、处处关心思政课、时时体现思政课的格局和氛围,把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真正落到实处,形成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