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认证的房屋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作者: 马江萍
摘 要:为实现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房屋建筑学课程以知识传授为依托、以价值引领为导向凝练了课程目标,明确在理论教学中课程思政贯穿课前、课中与课后的建设思路,剖析实践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实践教学方法折射的育人导向,探索第二课堂(专题讲座与学科竞赛)的育人内涵,从课程内容出发,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巧妙设计思政元素的融入点与融入方法。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S2-0107-05
Abstrac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the course of Building Architecture, relying on knowledge imprinting and guided by value, has condensed the course objectives, clarified the construction idea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before class, during class and after class, and analyz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educational guidance reflected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nota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second class (special lecture and discipline competition), and starts from the course content, deeply explor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cleverly designs the integration points and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Building Architecture; civil engineering; fostering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的建设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以专业课程为基本载体,首先梳理专业课的教学内容,然后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使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之中,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2]。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工程教育认证的初步研究至2016年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的一员,体现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也为在社会多元价值交织的复杂背景下,对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开展专业建设与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3]。
本文旨在对标《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2022版)》[4],在人才培养实施的过程中坚守专业定位,注重学科视野,注重多元融合,注重学科文化育人,注重学以致用[5]。具体是以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授课内容为依托,寻找课程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及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在理论教学与实践设计时实施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肩育人[6]。
一 房屋建筑学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的实质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将专业所学转化为内在优良品质,转化为自己精神世界的能源,或者转化为自己的个人素质,能更好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课程思政旨在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融合,实现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7-8]。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作为理工科教师在传播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扎实基础理论的同时,将“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投影到教学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塑造学生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有着重要意义与价值[9]。
二 课程思政设计
(一) 课程教学目标
房屋建筑学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专业培养目标为载体、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为主要依据,注重专业课程中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伦理思维的塑造,设定了新的课程目标(见表1)。
(二) 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房屋建筑学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在理论课与实践课中都巧妙嵌入了思政元素,在第二课堂中也有序开展了“教书”+“育人”,推进课程思政实施的策略,如图1所示。
1 理论教学
为培养综合实力过硬、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土木工程师,房屋建筑学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以坚定的政治立场、深切的爱国情怀、新颖的教学思维、广阔的专业视野、严明的组织纪律、正派的人格品质为核心开展了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理论教学中,房屋建筑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思路如图2所示,在本课程思政改革之初,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课程德育目标的制定,如赏析中国建筑历史、选取代表性建筑、剖析杰出人物以及设计思政元素的融入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与互助学习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在课后通过微课、课程汇报、问题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己的责任与目标,鼓励学生树立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努力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2 实践教学
房屋建筑学课程实践是在理论课程结束后,以民用建筑的平、立、剖面设计以及节点构造设计为教学内容,集中开展为期一周的项目教学。课程实践要求学生科学、合理地规划建筑图,同时要敢于创新,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可以查阅文献资料与规范图集自主解决,目的是让学生综合掌握建筑施工图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房屋建筑学工程实践采用FBL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现场的亲身感受,理解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检验将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加深理论掌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一个轻松但真实的教学环境,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理解作为工程技术人员所需具备的责任与使命。
本课程分析了蕴含于房屋建筑学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中的思政元素,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设计了思政教学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实施思路,如图3所示。
3 第二课堂
为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知识积累,房屋建筑学课程在课后开展了多次富有特色的专题讲座,在补充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丰富实践经验,使个人的素质获得充分的展示与锻炼。
专题一,现代医院建筑设计,从医疗功能要求、绿色环保要求、人性化要求到智能化要求,展示了建筑设计中人体工程学原理,同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专题二,清水混凝土墙的艺术表现,以材料本身所拥有的柔软感、刚硬感、温暖感、冷漠感带来的感官影响,表达出建筑情感,看似“素面朝天”实则具有朴实无华、自然沉稳的外观韵味;专题三,屋顶花园设计,以适用、精美、安全、创新及经济等设计原则,展开环保、节能意识的培养;专题四,建筑结构类型分析,按建筑材料的不同认识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特点,教会学生理解“人尽其才”的道理。
工程制图及3D建模大赛要求学生按照制图标准进行工程图的绘制,培养学生在绘图中精益求精、在标注上一丝不苟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观;安全技能竞赛中学生深入学习安全规范和纪律条例,认识到工程事故的产生不仅源于施工水平与建筑材料,更多的安全隐患是由于工作态度不端正、操作不规范所造成的,引导学生形成安全意识,建立法治观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以指定的结构、尺寸和荷载,要求学生完成最优结构模型的设计、制作与试验加载等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房屋建筑学的授课内容中蕴涵了较多可挖掘的思政内容(表2)。
本课程结合专业知识和思政要求,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举例讲授法、启发教学法、比较分析法、视频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等)设计思政元素的具体融入,丰富课堂又引导学生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1 举例讲授我国建筑发展中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中国建筑的发展中,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宫殿遗址运用了较为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巨大的宫室与陵墓;四川雅安高颐墓阙是较为经典的砖石建筑;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作为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佛塔,有精美的雕塑与壁画;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不仅继承了汉代建筑的成就,而且吸收融入了外来建筑的成果;河北赵县安济桥是世界最早的空腹拱桥;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在继承中创新,展现了民族风格特色;近现代的人民大会堂、长江大桥标志着我国的大型建筑走向了新的征程;新时期的国家体育场(鸟巢)、世博会建筑等建筑形式和规模的发展,无不彰显了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古今建筑中展现的智慧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素材;建筑技术和施工手段的逐步演化是学生“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根基;体型丰富、类型多样的超高层建筑建设是国家发展力量的表现,让学生从内心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内心深处萌生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2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入建筑图设计核心,引导学生做事要有大局观
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空间的多重属性,如遮风避雨的基本功能属性、建筑安全的结构保障属性、人工与自然协调的环境属性,以及色彩、比例、尺度等的精神属性,蕴含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的哲学思想,教会我们在进行空间分析、思考、处理时要辩证地看问题;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及剖面图的设计组成了建筑施工图设计,但是平面图设计又是立面图与剖面图设计的依据,蕴含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教会我们要用发展与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同时只有全面考虑建筑空间的效果,才能使每个面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衔接,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教会我们要先整体后局部,善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