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方向的卓越网络安全执法警务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作者: 宋华 胡芳 贾志卿

基于大数据方向的卓越网络安全执法警务人才培养体系探索0

摘  要:大数据技术与公安工作的融合是未来警务模式发展的新趋势,网络安全与执法作为新兴的公安技术专业,如何主动对接公安大数据应用需求,培养出卓越的公安大数据网络安全执法警务人才是一个亟需探究的课题。通过分析培养公安大数据方向网络安全执法警务人才的重要性,剖析原有网络安全与执法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地方公安院校与“双一流”大学、公安实战部门和高科技企业联合共建的“校局企”多方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各方优势,从专业融合、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和实训模式创新等几方面对新形势下的公安大数据卓越网络安全执法警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索。

关键词:校局企多方协同;公安大数据;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1-0152-04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public security work is the general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e mode in the future. As a new public security technology specialty, network security and law enforcement should actively meet the application needs of public security big data, and cultivate outstanding police talents of public security big data network security law enforc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training network security law enforcement police talent in the big data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original network security and law enforcement talent training mod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multi-party collabor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school, bureau and enterprise" jointly built by local police colleges,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police departments and high-tech enterprises. Combined with the advantages of all parti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raining system of police personnel for police law enforcement with outstanding big data in the new situ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integration,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

Keywords: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bureau of public security and enterprise; public security big data;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talents; training system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通信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加速向信息爆炸式增长的大数据时代迈进,而各类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不但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还推动了社会管理模式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过渡。各级公安机关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的公安信息化建设,有效提升了公安机关打击破案、服务社会的能力。但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其中主要的问题是公安大数据人才不足,更确切地说,就是缺少既懂公安机关业务又懂大数据技术的复合型警务人才。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公安院校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法学、侦查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安全和大数据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提高对各类违法犯罪的发现、侦办、取证、防范能力,培养出实战化、高素质的卓越警务人才[1],是当前公安院校在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一个亟待探索解决的课题。

重庆警察学院作为地方行业本科高校,坚持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公安教育办学方向,依托“校校”合作、“校局深度共建”平台,经多方调研论证,通过整合现有“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资源,从2019年起开始打造科学合理、满足实战需求、具有鲜明公安特色的公安大数据卓越网络安全执法警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网络安全与执法(公安大数据方向)的合作育人机制、大数据课程建设、实战教学案例开发、多元实训实习模式构建,搭建公安院校与“校局企”(‘双一流’高校、公安实战部门、高科技企业)多方协同参与的教学团队,在创新育人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培养公安大数据方向网络安全执法警务人才的重要性

(一)大数据应用是服务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和警务

模式创新的核心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数据工作,提出:“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综合分析风险因素,提高对风险因素的感知、预测、防范能力”[2]。2018年,重庆市也发布了地区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着力建设全国领先的智能化技术创新高地和智能化应用示范基地。从国家到地方,大数据已然成为促进社会快速转型的核心动力。

随着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公安机关的警务活动也朝着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及形态——智慧警务发展。2018年公安部成立全国公安大数据工作领导小组,以大数据应用实现公安机关战斗力的跨越式发展;各地公安机关按照服务全局、服务决策、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实战的要求开展大数据建设。大数据应用已经成为服务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和警务模式创新的主要内容,也为公安院校培养现代警务人才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导思想。

(二)培养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应用型警务人才是推

进公安大数据战略的关键

人才是推进应用创新和技术转化的关键一环。随着公安大数据战略的推进,势必在传统警务信息化基础上,强化大数据应用,这就要求我们有相当数量的公安干警具备大数据平台建设与运维、大数据安全体系构建、公安大数据分析与预测的应用能力,以适应传统犯罪与新型网络犯罪复杂交织的社会治安防控新形势。反观当前公安大数据人才队伍现状,存在知识背景、信息化能力及素养参差不齐,既懂大数据技术又懂公安业务的民警成为稀缺资源。结合当前社会公共安全态势,公安院校急需为各业务警种培养出既熟悉公安业务工作流程,懂得虚拟社会管理,又精通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够分析研判、预测预警各类风险隐患苗头的创新型警务人才[2],进而提升公安工作的智能化水平,为最终实现“智慧警务”提供人才储备。

(三)依托网络与安全执法专业培养公安大数据网

安执法警务人才是地方公安院校的最佳途径

公安大数据人才培养是以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为基础,并与公安行业领域知识相融合,以知识应用创新为载体的能力培养。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现中有数据计算及应用(070104T)、数据警务技术(083111TK)、大数据管理与应用(120108T)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080910T)四个大数据相关专业。其中数据警务技术属于公安技术类专业,目前仅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和江苏警官学院开设。普通地方公安院校现有专业偏重法学、公安学,工学基础相对较为薄弱,想要独立申报大数据相关专业,在教学软硬件方面均不现实。

网络安全与执法(083108TK)是一个包含工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法学、公安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公安技术专业(属于工学),不但在学科基础上与大数据高度契合,而且大数据也为网安专业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内涵。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作为与大数据应用密切相关的专业,其以网络信息数据、信息技术应用为重要研究对象,特别在信息数据获取、检索、挖掘、分析、决策等方面用到的一系列重要技术,均与公安大数据警务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养方面高度一致[3]。所以,依托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培养公安大数据网安执法警务人才,开设公安大数据方向实验班是地方公安院校的最佳途径。重庆警察学院在2018年成功申报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并在当年开始招生,具备了培养公安大数据人才的基本条件。

二、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单一校校、校局、校企合作无法完全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面临的问题

培养应用型警务人才是目前地方公安院校的主要职责。不少学校为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近年来从“校局”共建、“校校”合作等方面进行人才(特别是公安技术类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如重庆警察学院2016年与市公安局网安总队合作举办的“网络安全执法技术”方向实验班。这些有益尝试促进了课堂与实战的无缝对接,有力地保证了“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得以落实,比如应用型人才的校局“准订单式”培养,校校合作的人才“协同”培养等,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种单一的合作模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单一“校校”合作,人才培养易偏理论化,忽视业务驱动;而纯粹的“校局”合作人才培养又容易造成技术片面化,缺乏综合能力培养,教育的“功利性”较重;与企业的合作目前则还多停留在购买实验实训设备方面。由此可见,单一的与“校、局、企”中的一方合作,不能满足公安大数据网安执法警务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必须采取多方协同的模式。

(二)内涵式建设不足,未能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网络安全与执法警务人才的培养是公安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是公安技术下的二级学科,由于其涉及多学科领域,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必然具备其自身特色。然而,原有网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往往只强调专业能力,对职业素养要求不够;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不准,与网安岗位需求错位;课程体系零碎化,未建立系统的以素质培养为核心、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工程化、实战化”的课程结构;也没有注重当前学科交叉融合、理工结合的趋势,忽略对网安执法专业学生工程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计算思维的培养,对学生技术创新潜能的激发更无从谈起。这就导致网安执法教育存在内涵式发展不够、应用性不强的问题。如果不进行深入改革,依然采用旧模式来培养公安大数据网安执法警务人才,则无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人才培养中软硬件教学资源与专业核心课程

匹配度不够

一是公安院校实战经验丰富的大数据专业教师不足。公安院校现有的网安专业师资相对不足,而对于公安大数据这一全新领域的专业人才更是缺乏,即便个别教师有较强的大数据技术和理论功底,但也存在着对公安实战需要和网安业务工作理解不深入的问题。

二是公安大数据人才培养的实践环境和案例缺乏。受办学规模与经费的影响,地方公安院校能原有实验实训环境建设存在“零散化”和升级滞后问题,同时一些大数据、网络安全高科技公司所提供的设备与真实公安工作脱节;在教学案例使用上,由于受信息安全保护“局限”,一些公安业务警种的真实案例数据无法获得,课堂只能采用经过处理的“二手”资料或结果进行教学,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里面的技术细节[4]。如果继续以这样的软硬件条件来培养公安大数据网络安全执法警务人才,势必又会造成练战脱节,无法实现公安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精准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