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与效果评价

作者: 朱清 赵艳 李楠 吴礼高

病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与效果评价0

摘  要:目的:结合病理学课程特点和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探索思政元素的设计和课程思政的实现效果。方法:通过修订教学大纲、构建思政案例、改进教学方法、建设师资队伍、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完成病理学教学中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选取学校2019 级临床医学专业1班为对照组,2班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病理学的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将思政教育融合于对照组教学方法中,期末以综合测试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教学满意度与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教学满意度和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教学方法有益于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和激发爱国热情。结论:通过对病理学课程思政体系的不断探索和调整教育策略,使病理学教学质量得以整体提高,最终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关键词: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2-0177-05

Abstract: The purpose is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Path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al education, to explore the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the realization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Methodsare through revising the syllabus, construc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building faculty, and perfecting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in pathology teaching was completed. We select our college's 2019 clinical medicine major class 1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class 2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dopt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of patholog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tegr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he control group. Comprehensive tests and questionnaires are used at the end of the term. The survey method is used to evaluate teaching satisfaction and teaching effect. Results are that the teaching satisfaction and test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surve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teaching methods are beneficial to create a learning atmosphere, improve students' enthusiasm, improve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ability, improve professionalism, and stimulate patriotic enthusiasm. Conclusion is that through continuous explor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of pathology courses and adjustment of educational strategies, the quality of pathology teaching can be improved as a whole.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medical talents with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Keywords: Patholog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1]”由此可见,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目标。教育部办公厅于2020年6月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本文将探索把思政教育融入病理学教学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一、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一)课程简介

病理学(pathology)是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研究疾病的病因(etiology)、发病机制(pathogenesis)、病理变化(pathological change)、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可分为病理学总论(普通病理学,研究共同病变的普遍规律)和病理学各论(系统病理学,研究各种特定疾病的特殊规律)。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通过学习疾病的基本病变、相应的功能代谢变化和临床表现,掌握疾病的规律,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病理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医学科研方面,病理学亦是一个重要的支撑点。各种临床科学研究都需要建立在正确的病理诊断基础上。病理诊断被誉为诊断的“金标准”,病理亦被称为医学之本(As is our pathology,so is our medicine)[3]。

(二)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古人有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育引导学生将人民、社会、国家的价值需求融为一体,提高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断追求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德育即是其根本[2,4]。医学院校学生是国家执业医生和基层医疗事业的接班人和开拓者,医学生在学习阶段所接受的教育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至关重要。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价值观并存的社会,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既要重视文化教育,更要重视人文教育[5]。

(三)课程思政的目标

1. 建立德育目标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所学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体作用,即“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6-8]。“立德”是“育人”的基础,首先要完善病理学课程德育目标建设标准,因地制宜,发挥病理学学科优势,结合临床教学的社会热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9]。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病理学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的具体实践中[10],一方面可以引导医学生在知识传播实践中的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又能将其内在的知识底蕴凝聚在价值传播中,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自信,对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实现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夏威夷宣言》指出:“道德自古以来就是医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11]”中国的教育强调“惟以德为事”,教师的道德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关键,所以应树立“德育为先,师德为重”的教育理念。在病理学教学中,要充分灌输认真负责的病理学精神,培养“医者仁心”的价值观。教师严谨的学术精神,扎实的专业技能,高尚的思想品德,敬畏生命、淡泊名利的科学态度,将对学生的道德素养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在医学上病理诊断是所有医学诊断的“金标准”: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病理学教学中固有的德育资源,如聘请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病理学专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阅片体验和诊断交流,培养学生的学科精神,让学生们体会到每一例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的背后,都是无数病理学家和技术人员的辛勤奉献,蕴含着病理学家精益求精的学习和研究精神[12-13]。

二、课程思政的实施

(一)课程思政融入教学

课程思想政治元素的挖掘需要系统地体现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中。通过对病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梳理,挖掘出病理学课程教学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要素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探索固定学时下的多种教学设计,使思想政治要素贯穿于病理学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病理学》为例,如表1所示,为《病理学》中部分章节内容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课程思政改革实施方法。

 (二)课程思政教育点举例

1. 爱国、敬业教育

现代病理学家们如胡正祥、徐诵明、谷镜研等为我国病理学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他们的名家风范、人格魅力一直在激励着病理学后继人才的茁壮成长。当代大学生要从他们的爱国主义和敬业精神中学习,立志学习报效祖国,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理解学习本专业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经历了百年的奋斗,作为当代医学生,我们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也将是新时代的开创者和建设者,都将通过努力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2. 家国情怀教育

讲授中国科学家钟南山、李兰娟、陈薇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的事迹,介绍医务工作者是最美丽的逆行者,“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社会责任感。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努力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甘于奉献、敬畏生命”的医疗精神;注重加强医学生的仁爱教育,在培养精湛医疗技能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依法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3. 法治伦理教育

通过讲授“肺尘埃沉着病”病因时,引导学生探讨职业病,使学生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具有一定的法律思维能力,加深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重要法规概念的认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去维护自己的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解决矛盾纠纷的意识和能力[2]。在学习“病毒性肝炎”时,通过乙型肝炎的社会歧视问题,提高学生对医学伦理的认识,让他们意识到医务工作者应该严格遵守医疗职业规范,尊重和平等对待患者。

4. 医学人文教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