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工作的现状调研及提升途径

作者: 刘惠娣 王北一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工作的现状调研及提升途径0

摘  要:科研实践和教学工作紧密相连,前者为后者提供有力的保障,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具有促进作用。为充分掌握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工作实际状况,文章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校内进行了学校教师科研工作的现状调研。通过问卷作答的方式,从调研样本的基本信息、科研工作现状、科研工作目的、科研工作困难和需求等方面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得到对应的调研结论,并提出提升教师科研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现状;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4-0180-04

Abstract: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eaching work. The former provides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latter, and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In order to fully grasp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 this paper takes Guangdong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to carry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of school teacher.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data are carried out from some aspects of the research sample, including basic information, current sit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and purpos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difficulty and demand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The corresponding research conclusion is obtained, and the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is proposed.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 scientific research; current situation; promotion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近年来,从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广东省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高校科技/社科统计等工作中,可以看出科学研究工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

实际工作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既是进行教学工作的主体,也是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主体。教师的科研实践对于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而言更是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已成为评价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效等方面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当今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有效提升教师科研水平,达到以科研促教学,这成为了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工作之一。切实掌握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现状,并为其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这可鼓励学校在科研工作方面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从而反哺和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充分实现高职教育的教学价值。鉴于此,为了从整体上了解我校教师的科研工作现状,优化我校的科研环境,助推我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提升我校科研水平,因此开展本次调研。

一、调研内容和方式

调研采用自编问卷的形式,其内容涵盖基本信息、科研工作现状、科研工作目的、科研工作主要困难和需求等问题。本次调研采用网上作答方式,通过问卷星进行推送,共收回有效问卷133份。

二、调研数据分析

(一)调研样本基本信息

从性别类型看,如图1(a)所示,女性教师占63.91%,男性教师占36.09%。从年龄分布看,如图1(b)所示,30~39岁教师占51.13%,40~49岁教师占28.57%,30岁以下教师占16.54%,50岁以上教师占3.76%。从最高学历学位层次看,如图1(c)所示,全部教师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硕士研究生学历占84.21%,本科学历占14.29%,博士研究生学历占1.5%。从工作岗位情况看,如图1(d)所示,专任教师占76.69%,行政人员占16.54%,辅导员占6.02%,其他占0.75%。从在学校工作时间分布看,如图1(e)所示,0~5年教师占36.84%,6~10年教师占25.56%,11~15年教师占21.05%,16~20年教师占10.53%,20年以上教师占6.02%。从职称分布看,如图1(f)所示,中级职称教师占51.13%,副高职称教师占20.3%,初级职称教师占15.79%,正高职称教师占1.5%,无职称教师占11.28%。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30~39岁年龄段居多;女教师比例明显高于男教师;大部分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博士研究生学历很少;专任教师居多;在学校工作时间在10年以下居多;职称绝大多数分布在副高、中级层面,正高很少。

(二)科研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就科研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而言,如图2(a)所示,53.38%的教师认为很重要,33.83%的教师认为重要,11.28%的教师认为一般,0.75%的教师认为不重要,0.75%的教师表示不确定。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都赞同科研对于学校的内涵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三)对学校科研氛围的认识

针对学校科研氛围,如图2(b)所示,49.62%的教师表示学校科研氛围一般,23.31%的教师表示科研氛围浓厚,21.05%的教师表示整体科研氛围不浓厚,仅有5.26%的教师认为学校科研氛围非常浓厚,0.75%的教师则表示不清楚。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到,我校总体科研氛围良好,但仍有可提升的空间,需进一步加强。

(四)学校目前科研激励机制

对于学校目前科研激励机制,46.62%的教师认为目前科研激励机制不能调动科研积极性,30.08%的教师表示目前科研激励机制能调动科研积极性,23.30%的教师则表示不清楚。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到,学校目前科研激励机制未能积极调动全体教师投入科研工作,仍需要进一步改善。

(五)教师科研工作的时间投入

教师科研工作的时间投入反映出参与科研的态度和实际付出,以每周投入科研工作时间为观测点:5 h以下占52.63%,5~10 h占21.05%,从未开展占9.78%,20 h以上占6.77%,10~15 h占5.26%,15~20 h占4.51%。这可以看出,我校教师对科研工作的时间投入较少,这可能与我校科研条件不足、科研激励机制欠佳、教师自身因素等有关。

(六)教师自身科研现状的满意度

从教师自身科研现状的满意度来看,51.13%的教师对自身科研现状的满意度一般,37.59%的教师不满意自身科研现状,10.53%的教师满意自身科研现状,0.75%的教师表示非常满意自身科研现状。

(七)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数据结果显示,69.17%的教师表示“愿意,但有困难”,27.82%的教师表示“完全愿意”,3.01%表示“不愿意”。从中可以看到,我校教师对科研工作持有不同的态度,绝大部分教师对待科研工作不反对或者不抵制,甚至有一定的兴趣与热情。

(八)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主要目的

科研目的是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内在动力,在科研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等。76.69%表示是“职称晋升”,70.68%表示是“科研能力提升、提高学术水平”,58.65%表示是“实现自我价值”和“学校考核和任务要求”,42.86%表示是“获得科研奖励和荣誉”,34.59%表示是“科研兴趣和爱好”,31.58%表示是“社会和职业责任感”,2.26%表示为“其他”。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职称晋升”和“科研能力提升、提高学术水平”是我校教师当前开展科研工作的主要目的。

(九)教师开展科研工作遇到的主要困难

对于教师开展科研工作遇到的主要困难,如图3所示,84.21%表示是“教学任务或其他事务太多,缺乏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65.41%表示是“难以形成科研团队力量,缺乏团队合作”,50.38%表示是“科研经费及投入不足,学校科研条件不能满足科研的需要”,45.86%表示是“不懂科研方法,缺乏指导,缺乏学术交流等”,43.61%表示是“个人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经验不足”,41.35%表示是“学校科研经历和考核机制不足”,35.34%表示为“科研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手续繁琐”,24.06%表示为“科研难度较大”,22.56%表示为“学校整体上‘重教学、轻科研’”,10.53%表示为“对科研无激情,科研意识差”,3.76%表示为“其他”。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教学任务或其他事务太多,缺乏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和“难以形成科研团队力量,缺乏团队合作”是我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遇到的主要困难。

三、调研结论

从本次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到,目前学校的科研工作有喜有忧。喜的是学校的科研工作呈现出逐渐向好的态势,科研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研基础,而且具有一定的潜力;忧的是科研工作与学校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科研效果仍然相当有限。

(一)学校科研队伍整体不强,高职称、高学历教师较少

从调研结果来看,硕士学历和中级职称的教师多,博士学历和高级职称的教师少。此外,近年来学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科学研究工作方面也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因而导致学校的科研队伍中缺乏骨干和带头人,教师队伍整体科研水平不高。

(二)科研意识和科研氛围不够浓厚,科研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全校的科研氛围还不够浓厚,教师的科研意识还不够强。有相当部分的教师从事科研的目的是职称晋升,科研工作往往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质量不高。一旦职称评审通过,达到既定目标后,就进入科研“休眠期”,从事科研工作的功利性较强。另外,部分教师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不够明确,知识能力和研究深度还要加强;部分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科研训练,科研基础能力较弱,不熟悉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在遴选课题、搜集资料和如何开展研究等方面还比较迷茫。

(三)教师的教学任务压力太大,缺乏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

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特别是青年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在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后,可能还要承担班主任及指导学生实训、见习、实习等工作任务。大部分教师在科研时间和精力方面难以得到充分保证,无暇科研,更谈不上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学校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科研环境欠佳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没有很好地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科研政策不够宽松、科研体制机制不能很好地调动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科研投入不足、科研平台和科研条件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师的科研需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