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税法课程的路径探寻

作者: 卜华 韩晓旭 戴新颖

摘  要:文化自信是一切自信的根源,而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则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各方面都有体现,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进高校课程教育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必要途径,但目前高校在非哲学类课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出现断层。文章认为税法课程中包含大量文化要素,在税法课程的教学中应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过程。文章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论述税法课程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挖掘税法课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时代价值的精神基因,并结合课程内容就如何推进税法课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出建议。

关键词:思政教育;课程思政;中国传统文化;税法;会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5-0052-05

Abstract: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s the root of all self-confidences, and China's extensive and profound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reflected in all aspects of modern society. Incorpor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into college education is a necessary way to enhanc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However,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as little influence in non-philosoph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it is presented that the abundant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ax Law courses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mean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incorpor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ax Law teaching, digs the spiritual genes of the traditional value in the Tax Law course. Suggestions of incorpor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ax Law course were given regarding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ax Law; Accounting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指出,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部分重点任务是深入阐发文化精髓并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

在高等教育领域,推动高校开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课程中增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目前,高校的工作主要是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哲学类课程中,在非哲学类课程中出现断层。税法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包括税收理论及税收基本法、实体法和程序法等法律内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文章认为应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税法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文章以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的税法课程为例,从税法课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税法课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精神基因的挖掘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税法课程的实践路径三方面进行探讨。文章的研究内容对于深入推进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一、税法课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含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道德传承的总体。从地域上看,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不同区域的不同民族有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同民族间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语言等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内容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了政治、军事、宗教、哲学、科学、风俗、伦理、文学、艺术和教育等方面;从学术流派看,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了“主张仁政、以德治国”的儒家思想、“变法革新、以法治国”的法家思想、“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墨家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家思想以及阴阳家、兵家和纵横家等多种学派的思想,纵览整个文化发展史,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儒学长期占主导地位、多元学术价值理念并存的格局。

看似不同的民族地域、文化内容和学术流派,在经历了时间的扬弃、继承、发展与融合后,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基因和共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并影响深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他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概括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方面,言简意赅地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的时代价值和核心精神。

(二)税法课程特点

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会计学、管理和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熟悉相关法律政策,能在工商企业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的实务性工作,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会计高级人才。其专业特色决定了会计学科会显著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高校应充分挖掘和深化会计专业课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将课程知识点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以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税法课程作为各大高校财会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在培养学生会计专业领域实际工作能力和应用技能的知识体系方面,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该课程主要包括税收立法、税收法律关系、税收基础理论、税法原则、税法要素、税法地位和税法作用等理论和税收基本法、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等法律内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应充分挖掘该课程所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将专业理论知识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

(三)税法课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

1. 增强对税法知识的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中国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如果摒弃中国传统文化,割断民族文化血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将会失去其凝神铸魄的功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础,在法律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既是道德建设的要求也是法治建设的要求。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写入宪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入法提供了根本大法支持和保障。民法总则第一条就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原则,并在诸多条款中增加体现我国优秀传统道德精神的内容,如其中关于对“守诚信、崇正义”行为的鼓励和宽容,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民法具体规则中的体现。

税法中虽未明确提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却在内容中多有体现。比如,税收的本质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利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这种分配关系体现了“和谐”,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尚和合、求大同”思想的诠释。在税法课程中融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税收法律中税收本质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对我国法律的精准认识和自身价值观的正确建立。挖掘并施行隐含在税法课程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还会启迪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特色背景下的专业知识。

2. 加强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在我国文化多元化发展和外国文化不断冲击的背景下,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一关键阶段,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理智地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可以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文化沃土中不断汲取有价值的思想和理念,将其根植于学生心中,作为学生安身立世的重要指导。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仅需要思政课程发挥作用,更需要在税法等专业课程中开展联动教学,需要全部课程教师的共同努力。比如,税法适用原则中的“新法优于旧法原则”体现法律也在不断创新,这可以使学生向国家学习与时俱进的魅力;“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体现法律在辩证地看待问题,这可以让学生深入感受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性,给予学生正确的职业方向指导。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于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当前文化的清晰认知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坚定信念。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数千年岁月的沉淀,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是祖先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学习认识它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本身和当前国情,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大学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融入教育教学,需要在所有课程的联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基因,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设创新工作。税法课程中包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可以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精神基因并开展教育,完成知识传授和精神内涵阐释的有机统一,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和对文化自信的坚定,激励中国青年参与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中。

二、税法课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精神基因的挖掘

2014年2月,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曾谈到,要认真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